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典阅司判官 » 第11章 忽想起藤甲兵来

第11章 忽想起藤甲兵来

    见众鬼不顾一切地逃窜,禇雄儿气得跌脚,可他的钢叉深陷虎颅,一时竟然拔不出来,一只猛虎见状,张开大口,对着禇雄儿便冲了过来。

    李正坤早已拔出自己的钢叉,又插死一虎,见禇雄儿陷于险境,化风奔了过来,拦在禇雄儿跟那张着大口奔过来的老虎中间。老虎还未反应过来,李正坤手中的钢叉便已深深插入它的头颅之中,要了它的虎命。呵呵。

    禇雄儿得此空隙,用脚踏住虎头,奋力取出自己的钢叉。兄弟俩鬼便背靠背而站,手握虎血淋淋的钢叉,与虎群地峙。

    虎群早已放弃对桥头挤成一团的脓包衙役的攻击,似乎知道这两个手握钢叉的鬼才是它们的劲敌一般,从四面包围过来,将李正坤和禇雄儿围在垓心。

    藤桥头的危险聚然消除,逃命的衙役也不用再拼命争抢,列队顺着摇摇晃晃的藤桥奔到对岸。

    衙役们站在崖边,看着李正坤和禇雄儿跟虎群搏斗,没有鬼敢过桥相助,只能隔岸观火。有从惊恐中反应过来的衙役,呐喊几声,算是给老爷和禇队长助威。

    这倒真应了那句俗话:打虎亲兄弟。呵呵。

    又有两只虎冲过来,李正坤和禇雄儿举叉奋力插去,都准确地插入虎头,使得两虎毙命。虎群被震住,不敢再冒然前冲,只围着李正坤和禇雄儿,张口长啸着绕圈儿。

    这边衙役看见,紧张得连大气儿都不敢喘,也不敢眨眼,生怕一眨眼,他们的老爷和队长便会被群虎嘶咬成碎块儿,吞进肚去。

    李正坤觉得这样对峙下去,于己方极为不利,自己还好,可禇雄儿终究功夫弱一些,怕自己一个关照不到位,禇雄儿便被老虎拖了去,便对禇雄儿道:

    “我喊一二三,你便扔掉钢叉。”

    李正坤喊出一二三,禇雄儿立即扔掉钢叉,李正坤也早已扔下自己手中猎器,一把抓住禇雄儿,化着黑风窜上天空,飞过崖谷,回到安全地界儿。

    老虎不敢上摇晃的狭窄藤桥,全站在崖边对着这边愤怒而不甘心地长啸,久不肯离去。

    这趟猎虎行动,只打死五只猛虎,还全是李正坤和禇雄儿兄弟出的力,一百衙役集体无功。清点衙役数量,只剩下四十六名,另五十余名不是丧生虎口,就是被自己的同袍挤下悬崖,或者因为众鬼在桥上没命奔跑而导致藤桥剧烈摇晃,被甩下桥去。

    剩下的衙役也几乎全带了伤,狼狈而委琐。一帮无用的孬兵!

    李正坤将这帮王八蛋一通狂骂。

    众鬼也都目睹了李正坤跟禇雄儿的神勇,也被他们的胆略所摄服,哪敢出半点抗声儿,不管李正坤是问候他们的老娘还是老祖,都全体耷拉着脑袋,面孔朝地,全当是骂别鬼。呵呵。

    李正坤又化着黑风下到崖底,将摔成肉泥的衙役捞上来,用白粉给他们一一复身;侥幸逃过藤桥的衙役,受伤的也全都得到白粉,疗了伤。

    再次清点数目,共有七十五名,还算好,此战只折损二十五名衙役。那二十五名衙役,只有等将对面的老虎全部杀死,然后才能从虎腹中剖出被嘶碎衙役的躯块,拼凑起来,撒上白粉让他们复身。

    在这种情况下,杀尽对面老虎,便成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呵呵。

    但仅仅依靠残存下来的七十余名衙役,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李正坤遂派出两名衙役,去会合地点等待江充,命江充火速带队赶来增援;又命禇雄儿带着几个衙役赶回平都山典阅司衙门,请包振堂和李天侯两位师爷前来,襄助“军机”,灭掉虎团。

    因双方约定会合时间已到,江充已按时回到会合地点,却不见李正坤老爷,正焦急担忧,李正坤派出的传令衙役赶到。

    听了两位传令鬼的讲述,江充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老爷被虎群绊住了,当下不敢怠慢,立即点起队伍,跟着传令衙役一起,急匆匆向李正坤处赶来。出发之前,留下几名衙役看守这趟打猎获取的堆积如山的猎物。

    江充来到崖谷,跟李正坤会合了,李正坤命跟着自己经历过灭虎战役的衙役向江充带过来的衙役,详细讲解“战斗”经过,传授与虎作战的相关经验。

    第二天晚上,两位师爷包振堂和李天侯也被禇雄儿带来。

    李正坤立即召集两位师爷和江充、禇雄儿,商议如何干掉对面还余下的十一二只猛虎,救回被吃掉的二十来个弟兄。

    包振堂和李天侯不愧为足智多谋的师爷,了解情况、勘察地形之后,很快想到办法,说只消如此如此,包管群虎乖乖被擒。

    李正坤和江充、禇雄儿一听,都赞叹两位师爷的办法想得妙、想得好!

    李正坤立即做出安排布置,命江充和禇雄儿各几十名衙役,到林子里连夜砍伐树木,制作笼子;另命几十名衙役打着火把,去存放猎物的地点搬运猎物。

    翌日,十五只大囚笼全部制作完毕,大形猎物也搬运了很多前来。

    李正坤命江充带着一队衙役,将囚笼搬到对崖,笼口朝着虎群将会奔来的地方;命禇雄儿带着一队衙役,藏到囚笼上面的大树之上。

    李正坤亲自带着一队衙役,扛着搬取来的猎物,也来到对崖,往每只大囚笼里放上猎物,然后在崖边生火,将几只剥了皮的獐子,架在火上烤。

    不多久,烤肉香味儿窜出,在林子里迅速弥漫。

    包振堂和李天侯因是文官,李正坤没让他们过桥,只命他们在崖这边观战瞭阵,香味儿飘过崖谷,包、李二鬼都觉得异香扑鼻,直打喷嚏。

    禇雄儿带领埋伏在树上的衙役,都是精挑细选出的精干、强壮、胆大的弟兄。跟着江充安放囚笼和跟着李正坤搬抬猎物的衙役,干完活之后,都依次退过藤桥,回到基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象上次一样,出现意外状况时,众鬼争相拥挤,却谁也过不了桥。

    李正坤只留下十个衙役,在对岸烤獐子,用香味作饵,诱使虎群前来。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可能是扑鼻的獐肉香味传到虎群盘踞的山岗,十余只老虎顺着香味儿来到崖边。

    第一步诱敌成功,李正坤命衙役抬起正在烤的獐子,扔下悬崖,然后退入藤桥,奔过桥去。李正坤握着一柄钢叉,殿后撒退。

    也许虎群还记着李正坤前两天的神勇,不敢过分紧逼,也许老虎们已发现装在囚笼中的猎物,虽然不如扔下悬崖的烤肉香,但按老虎的习性,这些就摆在眼前的猎物,同样具有非常深刻的吸引力。

    有两只老虎率先冲进笼中,迫不及待地张口大咬摆在笼子里的猎物,嘎嘣有声,似乎非常可口,其余尚在徘徊的老虎见它们顺利吃到食物,并未遭遇危险,可能悬着的戒心终于放下,便也全都冲进笼中,大嚼特嚼起来,吃得不亦乐乎。呵呵。

    突然,响起一片噼哩啪啦之声,凡钻进老虎的笼子,都从笼口掉下一扇粗壮的栅门,将笼口扎实关上,所有老虎全成瓮中之鳖。

    原来,笼子看似平淡无奇,笼门大开,里面摆着诱人的猎物,但其实设计制作非常巧妙,是包振堂根据一本古书上记载的捕虎笼制作而成。其余不巧,就是普通的木笼,巧妙全在笼口设计上。老虎进入笼中,吃到猎物,什么也不会发生,老虎毫无警觉,还以为只是一顿普通的美餐,但吃完之后,猎物压着的机关便会立即触发,因为猎物被老虎吃掉,压住机关的重量消失,机关便触发了。机关一触发,笼子上方的栅门便轰然落下。

    落入囚笼的老虎又惊又怒,在笼子里拼命扑跳翻滚,张口狂咬木栅栏,同时长啸不断,可笼子又被木钉和藤绳牢牢固定在地上,无论老虎在笼子怎样折腾,全都无济于事,粗大的栅栏又一时不能咬断,老虎们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之奈何!

    此时,忽听一声唿哨,褚雄儿带着几十名手持钢叉的衙役从树上飞身而下,犹如神兵天降,冲到木笼前,隔着木栅栏,将钢叉狠狠刺了进去,不一刻,可怜十余只老虎,全都丧命钢叉之下。

    清点数目,共猎得十二只猛虎,加上前次被李正坤和禇雄儿插毙在林子里的五只,共计十七只死虎。

    李正坤这方,一个衙役都没有损失,连受伤的鬼都没有,此役大获全胜,终于一雪前耻。呵呵。

    李正坤命江充带衙役过去,剥下虎皮,作为猎获物。同时剖开虎腹,掏出被吃下去的弟兄残骸,清理摆在地上,撒白粉让弟兄们复身。至于已被消化排泄掉的部分,则寻找虎粪,收集排列地上,也撒上白粉,使被消化掉的部分回归原形,才物归原主。

    江充领命,带着衙役走上藤桥。

    李正坤对包振堂和李天侯道:“我读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一节,数万甲兵丧生火海,诸葛亮垂泪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以前我总认为是诸葛亮矫情,但经过这次打虎,我对诸葛亮的感伤有些理解了。十余只斑额猛虎,就因为贪嘴,眨眼之间全部丧生木笼之中,真是可悲可叹啊!”

    包振堂笑道:“虎群跟公子对垒,吃掉衙役数十名,与我们之间早成敌我双方矣。既是敌对双方,以战求存,胜者胜矣,败者亡身,手段、命运使然,何来哀伤!”

    李天侯亦道:“虎虽是畜生,但成群而居,致使整座林子生气全无,其罪可伐,公子无须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