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姜朝十二杰 » 第22章 莘莘学子,皆是国子门生!

第22章 莘莘学子,皆是国子门生!

    国子监大门左右门环上,挂有两张字帖,正是长箭带来的字帖。

    墨色的长箭已经消失,独留门环内有两个被箭矢穿透的小洞。

    国子监并非姜朝独有,依旧是前朝的设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简化了冗长的职务链,而是采用扁平三级化结构。

    最上级设有掌教和监教,统筹国子监对内对外事务。中级设有祭酒司业,掌管分配教学任务。下有博士、助教、直讲,负责日常教学。

    书学博士顾得兼天未亮便来到了国子监,今日并不是他值班守夜,只因江延帝前日吩咐的著书任务没完成,只能是起早贪黑。

    临近国子监大门时,发现了门环上字帖。

    “是谁将状纸挂在了这儿?”

    姜朝以前便有将状纸挂在门环上传统,至于当官的是否重视,则要看里面的内容是否值得一查。

    也算是民间的意见箱。

    取下纸,才发现门环中间有两个小洞,直穿大门。顾得兼无心细查,只能默默将此事记下。

    他打开大门,便依循着路线来到了自己的书案。

    他无心察看民间艰苦,只是将两张字帖折叠好,放在了一边。

    尽日奋笔疾书,便要在下朝后将著书交上去。

    书名《九山志》。

    这是一本记录归纳九山各地传闻的书籍,由分布于各地的国子监分院汇总而得,为了区分京城的国子监,分布于各地的国子监机构被称为国子院。

    莘莘学子,皆是国子门生。

    这也是姜朝对国子监的一项改动。

    顾得兼只负责誊抄,无需修改内容字叙。这项任务看似简单,但在他身上确实极其劳心费神。

    顾得兼爱好书法,所写笔墨皆用心所作,不得有半点马虎。善藏各地书法名卷,或是临摹,或是真迹,毫不吝啬。就算是前朝名作,家中也有不少藏品。

    也是因此,江延帝喜他书写,才让他得了一个书法博士的官位。

    “当世人,只重武,无得书法良才。”

    这是他常年挂在嘴边的碎言。

    临近退朝,油尽灯枯,门外早有太监守候。

    在收拾桌面文卷时,忽觉小腹剧痛,只能走出房门。

    “钱公公,书卷便在桌子上,你可以拿去。士有内急,恐先行一步。”

    士是博士顾得兼对自己的简称。

    钱公公轻轻颔首,亲自上前取走了书卷。

    书卷随人行,一路飞奔到了乾阳阁。

    江延帝下朝后,来到乾阳阁,丞相安尔本紧随其后。

    “安爱卿,九山志已置于桌案,与朕一起瞧瞧!”

    安尔本行礼回应。

    “臣倍感荣幸。”

    贴身太监承令将部分书卷分发给丞相。

    “顾得兼的字一如既往的好,朕就喜欢这墨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安尔本若有所思,分析道:

    “顾博士日日临摹古迹,劳有所效!”

    忽然,一张被折叠好的字帖从安尔本的指尖滑落,掉落在了地上。

    一旁的太监见状,弯腰去捡,却已被安尔本抢了先。

    他打开纸张,看完内容,一脸的惊恐。

    “三日后,火烧国子监!”

    江延帝也发现了丞相的异常,便吩咐太监呈上了字帖!

    他看完字帖内容,又看了看安尔本,朝着一旁的太监命令道:

    “让钱公共将这字帖送还给顾得兼,让他好生鉴赏!”

    贴身太监领命而去。

    待一切归于沉寂,江延帝用沉稳的语气评价道:

    “唐非这字确实写得不错!”

    他在说出唐非这两个字时,语气特别重。

    安尔本之前没觉得有问题,当听到这句话后,额头尽是冷汗。

    他用脚趾都能想到,江延帝怀疑这字帖是他带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