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往事:风动秦关 » 第001章:又见刺客

第001章:又见刺客

    虽是六月下旬的夏夜,但闷热的气息忽然悉数散去,风中甚至透露出一丝萧索的凉意,仿佛换了个季节,让人有一种马上就将要入秋的错觉。

    这便是典型的陇西山地气候,昼夜温差明显,久晴之后又多起风沙,姜维却早已习以为常。

    姜维他原本生于此间,孰料却在命运之神的刻意捉弄下,中途背井离乡,改投他国,从此背负上北伐的宿命。

    时值蜀汉延熙十六年,也就是曹魏嘉平六年。此际姜维年逾半百,因长期忙于军务之故,已是鬓发斑白,似染寒霜。

    姜维一生操劳,似乎都做着一件遥不可及、难以达成的事业。那便是诸葛丞相的遗愿:北伐中原,复兴汉室。

    星空下的蜀汉兵营,有如猛虎踞卧于原野,遥而望之,既整肃且威严。栅栏、岗楼和营垒错落有致,一切配置都合乎兵法,颇具奥义。在实用兼具美观之余,又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

    实际上,姜维多年以来积累的丰富的军事经验,都融入在这些貌似漫不经心的布置之中,可谓攻防兼备。正因如此,这支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虽仅有一万人,但实力却不容小觑。

    夜间巡逻的蜀汉军士,正结队而行,丝毫未见有所松懈。他们身上的铁甲与手中的长矛大戟,在黑暗中仍闪着咄咄逼人的冷光。

    地处魏国之边陲,前方逼临天水郡。远近虫声唧唧,在黑暗中响彻个不停。这些昆虫皆在卖力地招朋引伴,只是出自天性的繁衍后代,它们对人类之间的利益争夺毫不关心。

    蜀汉主帅的中军大帐之内,陈设极其简朴,案几上的文书和竹简堆放整齐,显然已经批阅完毕。

    时交三更,卫将军姜维默默的站起身,手执铜制雀形油灯,立于地图前。

    姜维宽厚的腰板,挺得如同标枪一般笔直,青白色的光辉摇曳着,将他魁梧的影子毫无保留的投于帐壁之上。

    一幅大型的行军地图,乃熟牛皮制作而成,固定在一张七尺高的榆木屏风上,通过四角留有的铁环孔洞,用细麻绳紧紧绷住。于是,整幅地图看上去就如静谧的湖面一样,异常平整。

    在地图之上,赤色的是朱砂,黑色的是墨迹,所绘的城池、道路、山脉和河流等,姜维其实早已烂熟于胸。

    往事历历,恍如昨日。姜维反复揣摩曾经五伐中原、两出祁山的路线,如同细数着自己双手上的掌纹。

    诸葛丞相亲自制定的稳扎稳打的战略,为什么每次都会无功而返?从表面上看,当战役发动之后,由于战线延伸得过于漫长,导致粮草供应不继,补给困难,此乃用兵之大忌。

    但是,究其根本,恐怕是汉室气数衰微,尤其是在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之后。

    如今天下三分已久,普天之下,尚有多少子民心系大汉?还有几家百姓愿意箪食壶浆,夹道迎接汉家王师?

    姜维忽然又想起已故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惜这条策略虽妙,却失之行险。诸葛丞相素来行事谨慎,故而未能得肯定,至今仍只是一种大胆的停留于纸面的军事构思。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诸葛丞相已经逝世将近二十载。当今皇帝刘禅对于收复中原,似乎并不感兴趣。

    蜀汉民众皆知,这位肥胖而愚懦的君主素无雄心壮志,既已拥有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便知足常乐,不思进取。

    江山如画,风月依旧。草木百代枯荣,英雄终会老去。

    那种功业未建、岁月蹉跎的刻骨之痛,恐怕只有当事者才能够深切地体味得到,诸葛亮如此,姜维亦是如此。

    正当姜维的额头皱纹开始扭曲,眼角变得有些潮湿的时候,大帐之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梆子响。

    紧接着,就是巡夜军士们此起彼伏的呐喊,以及略显杂乱的快速奔跑的脚步声。

    “不好了,有刺客!”

    “快围住,抓活的!”

    “举起手来!不许动!”

    “按倒,捆起来!……”

    似乎只是一眨眼间的功夫,从军士们的带着兴奋和喜悦的一连串呼喊声中,姜维不用走出去,仅隔着帐篷,便知晓了整个突发事件的结局:那名刺客已被自己手下的卫兵快速生擒。

    可是,姜维依旧惕然而惊。他的大帅营帐位于中军,防范极为严密。如果刺客来到此处,必须先穿越三重壕沟、十一道木栅和两大辕门,就算成功进入中军大营,还要行走一千二百余步。

    如此漫长的路径,处处皆有军士巡视,加之灯火照耀,要想神鬼莫知、悄无声息地潜入,岂能如此轻易?以此度之,这人必是行刺的高手,多半身怀绝技,只是功亏一篑而已。

    不待外面的军士通报,姜维提起兵器架上的秋水雁翎刀,径直走出帐外,他倒要亲自看一看这位刺客的庐山真面目。

    然而,令姜维颇为吃惊的是,他所臆想的刺客,并非什么体貌精练的豪侠之士。

    在现实当中,那个被七八支枪尖环伺的不速之客,只不过是一位弱不禁风、瑟瑟发抖的青涩少年,看上去还颇显惶恐。

    姜维心想:这人可能是魏国新收监的某名少年罪犯,被改造成了细作。

    在数十支火把的映照下,但见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头发甚短,貌似髡首的囚徒,而在脸颊之上却没有任何黥刑留下的痕迹。

    只是那少年面目漆黑,整个人仿佛被烟熏火燎过一般,身上的衣服式样极其怪异,上上下下都像是被火焰烧灼出的不规则的焦烂破洞。

    “大胆逆贼,见到我们大将军,还不赶紧下跪?”旁边的步兵校尉傅丰呵斥道,同时飞起右脚,正踢在那少年的双腿膝弯处。

    “扑通”一声,伴随着尘土飞扬,那少年就像一截朽烂的木头应声而倒。由于少年处于五花大绑的状态,双臂被缚甚紧,竟然一时半会挣扎不起。

    这时,牙门将军兼先锋廖化带着一队悍勇的持矛甲士,从侧边营地跑步赶到。同时出现的还有右中郎将傅佥,他们都直接奔到姜维近前。

    廖化虽年逾花甲,但目光炯炯,满腮苍白而坚硬的胡须,像钢丝一般迎风抖动,透出勃勃英姿。

    “伯约,听闻今夜有刺客,便是这厮么?”廖化低声询问,他的年纪大过姜维,俩人虽是上下级从属关系,但多次共历战火,早已私交甚密,形同手足兄弟。

    姜维向着廖化颔首致意,并报以稍微的一笑,以示肯定。

    世间盛传: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实际上,对于先锋的人选,勇气与冷静是最重要的因素。

    只是在王平去世之后,遍寻蜀中诸将,人才凋零,唯有廖化一人可以胜任先锋而已,这或许也是一种百般无奈之选。

    “兀那小厮,你可是魏国天水太守派来的细作?!”姜维沉声喝问。他猜测这少年身为刺客的概率极小,多半精通潜伏之术,也很可能只是一名初次执行任务的低级间谍。

    “你说什么?赶快把我放了!我要投诉,我要报警,你们导演在哪里?”那少年喊叫道。他并不理会姜维的询问,只是他所说出来的这些话语,却令众人莫名其妙。

    姜维眉头微皱,他根本听不懂少年想要表达的意思,只觉得这少年眼神迷茫,似乎是在强烈抗议,但语无伦次,显然惊吓过度,已经变成了一个失心疯。

    “拖下去,军法处置!”姜维不愿意在这种怪人身上多浪费唇舌。

    毕竟时间宝贵,姜维还要回到那幅军用地图前,今夜需仔细完善此次战争的方略,以及一些具体的实施细节。

    “诺!”两名高大壮健的刀斧手抢出,从尘土中架起那狼狈不堪的少年,就要前往位于左营宣武台附近的行刑之所。

    旁观的军士们纷纷退避两旁,中间让开一条宽敞的道路,但他们的脸上皆露出一模一样的心照不宣的哂笑。

    众人心里都很清楚,等待着那少年必将是鬼头大刀的劈砍,然后悬其首于辕门,以激扬士气,或藉此以儆效尤。

    按此次行军的日期来推算,最迟到三日之后,说不定就要有一场奇袭战或遭遇战,预先杀个活人祭旗,此乃历次大战之前应有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