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往事回村 » 第十七章 复读

第十七章 复读

    我对学习极度的不热情让父母感到担忧,老爸老妈打心眼里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力,所以老妈老爸想办法开导我,并且对我放宽了家庭政策,只要我去复读,考不上中专,想上高中都可以,我听到这话居然心动了,没想着一定要上中专,却突然想要去努力学习考高中的冲动,我还要上大学!我也真敢想呐!

    愿望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骨感的现实。

    八十年代末期,大多数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又回归农村,在家务农了。男孩子等着成年后娶妻生子,女孩则是待在家里边务农边等媒婆上门提亲,嫁为人妻,相夫教子。是的,我们没有大的梦想,只有小的愿望,只愿为自己争口气,为家人减负,不拖累任何人。可愿望能实现不那么容易。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的大环境,可以自由择业,还可以外出打工。我的父母老早就告诉我们,想要不受苦,必须刻苦读书才有出路,也只有读书才能有机会选择好的人生路,才能不再像她们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幸苦劳动一辈子也没有多少积蓄,还苦出一身的疾病。

    我老爸老妈之前对孩子们的基本要求是:男孩要上高中,考大学;女孩必须上完初中,考中专,哪怕复读都行,但女孩就是没有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我们觉得,这已经很好了,个个都上高中,考大学,父母哪能供养得起呀!老爸老妈的思想观念在当时那会儿已经是很超前了,为了她的孩子们不受苦力,她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多读书,好好学习,冲破苦难的枷锁,哪怕多复读几年,老爸老妈也愿意辅助我们。可是,又有几个孩子能体谅父母的苦心呢?忽然间我感到一丝羞愧!woshigai

    我们家里,唯一没有复读的就是哥哥和弟弟,他们上了高中。虽然哥哥由于自己的原因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后来自学考试上了成人大学,也算了了大学心愿,弟弟幸运的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学,全家人都为他自豪不已。

    我觉得首先要感谢大姐给我们几个弟妹开了个好彩头,她只复读了一年就考上了中专技校,从此吃上了公家饭,没再受苦。大姐努力学习换来了以后的好生活,使我们后面几个弟妹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有好的未来。也更坚定了我复读的决心。

    倒是我的二姐,整整复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中专,连技校也没机会上。老妈老爸最得意的杰作就是有一个长得像花一样漂亮的女儿,她们觉得这个漂亮女儿要能考上中专,那是她们莫大的幸福!我一直也不明白老妈为什么要这么说,后来,在一次老妈和姨妈的聊天中我才明白了一些,老妈说,奶奶临去世的时候告诉她,你二姐出生日期在农历大年初一,从生辰上看占得太满了,太满则亏。奶奶还说,以后二姐的生活一定会有些缺憾。我想“自古人生最忌满,半命半天半机遇”这句诗蕴含的哲理真的是很深奥玄妙。二姐的一生似乎被奶奶一语成谶。我觉得,每一个人的一生,不管你怎么努力,不管你怎么选择,总也不会圆满,总会有些遗憾。当然,有缺憾也是正常的。毕竟,十几亿中国人,也才只有一个国家元首。

    复读那段时间,日子枯燥而艰难,看着那么多复读生,觉得自己今年肯定又没戏了,几度想辍学回家务农,又被老妈骂回了学校,老妈的话至今我也没忘,她说,“你每天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这两年也都该学会了呀,怎么就不动脑子呢?你猪脑子啊?每天就知道吃吗?”纵然是泪水湿透衣襟我也不明白,我也努力了呀,怎么就考不上呢,一个中专而已,怎么就那么难考上呢!

    可事实是,大家有所不知,八十年代末期,农村孩子特别多,读高中的孩子很少,大多数都选择了考中专,想要早日逃离农村不受苦,能早点吃上公家饭,还能帮家人减轻负担。那个年代,上中专免费,不交钱的,自打被学校录取那天起,就是国家的人了,就可以吃“皇粮”了,因为学校里发粮票、饭票,一分钱都不用缴。如果上高中的话,还要多缴三年的钱呢,相比起来,考中专是聚划算了。这是是当年多少年轻人人都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那时候考中专的人最多,夸张的说,基本每个中等学校都开设2-3个复读班,想要复读的学生都是挤破头往复读班里钻。这么说吧,比如:一个初三的应届班每个班有60多名学生,那复读班就会有110-120名学生。先来看看班里的学生概况,十六七岁的学生在复读,十九、二十岁的也还在复读,有的甚至复读六年都没考上中专的,仍然在继续复读,还有这种情况:就是有的学生复读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回校当了老师,他以前的同学还在复读。你说是称呼老师呢,还是称兄道弟呢?一个时代拯救了一批人,也使得一批人深陷囹圄。

    我上复读班第一年时,二姐已经复读第三年了,成绩仍旧是不理想。巧的是我和二姐被分配到一个班里,二姐作文写得好,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可她数理化不好,一年年复读还是没能开悟。我在复读班的成绩属于中下等,那个煎熬啊,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但凡成绩能好点,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

    复读班老师会把中考成绩好的学生座位安排在前几排,重点培养。中考成绩不好的同学自然靠后坐,大家似乎也没什么意见,坐呗,在哪坐也是在复读班,老师讲的声音大着呢,听得见!

    起初我被安排在中间靠后的位置坐,大家都学的很认真,课间休息时,除了上卫生间基本都不出去,都坐在教室里,呆坐的,看着窗外出神的,默默看书的,小声聊天的,唯独没有打闹的,应届班小孩子才打闹呢,年龄大的同学没那心思,他们都在思考自己怎么才能考上中专呢?怎么才能打败对手!

    那会的我,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就想着,二姐要考上我就能考上,我比她学的好一点,那是数学老师说的。老师经常会说:“杨玉啊杨玉,你都复读几年了,连你妹妹也不如,臊不臊呀?”我们都知道,老师当时这么说,不是在羞辱二姐,而是在刺激她,促进她努力上进,能考取高分。每每这时,二姐则低头不语,其他同学则面面相觑,心领神会!那意思就是不止说我二姐一个人,复读的学生一个班就一百多人呢!

    复读第一年上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考得好的同学喜形于色,考得差的同学各种表情:扎耳挠腮的,唉声叹气的,暗暗流泪的,还有的考的不好男同学往自己胸脯上锤一拳,骂自己道,真笨呐,那道题差一点点就做出来了!要不然排名还能考前点。是的,成绩出来还是要排名公布的,我就是因为这次考试一不小心考得好点,排名提升了不少,老师给我调了座位,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好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神,但我明白,我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个。

    根据排名次序,老师会重点关照,每天除了听老师短暂的授课,之外全是练习题,各种试卷,一份接一份的做。一天下来,写字的手指都磨黑了。大家不要以为是手坏死了,是因为那时学校打印试卷是喷墨打印试卷,不是铅字打印,只有统考或者中考时的卷子才是铅印的。那会儿,各科老师也很幸苦,他们为了自己的学生能考出好成绩,也是费尽了心思,到处搜集各种试卷,自己打印出来让同学们一遍遍的做,不会做的或者做错的题,专门留出一节课改正错题,晚自习两小时,基本都在做试卷。政治老师从来不占用我们的晚自习时间,他只把该背诵的内容在他的课堂上给我们讲清楚,一般,记忆性的内容是容易拿高分的,只要你用心背诵,认真记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作文占分值最高,语文老师就花大量的时间给我们分析各种题材的作文,给我们留时间练习各类题型,有时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练习即兴写作文,以保证我们考试当中都能用到,可即便是这样,中考的题型千变万化,总有你没见过的题型,老师们总会说:万题具备,只差高分,一旦中考成绩下来,有一大半的人仍然是垂头丧气,各种表情包一看便知晓,考试泡汤的节奏!我也是在这种混沌状态中度过复读的第一年。我又失败了,离中考分数线只差7分。和“公家人”失之交臂,那种沮丧的感觉至今难忘,不想吃饭,也睡不着觉,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听音乐,让音乐扰乱我的大脑皮层,不再专注于某一点,刚知道中考成绩时,整个人都没了精神,走路时双下肢软弱无力,极度虚弱,我几乎被击垮!老妈进来给我送饭时,我便强装镇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我不想让老爸老妈担心,我已经给她们丢脸了,不能再让她们为我身体健康担忧!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一周,一次晚饭后,老爸在家人面前告诉我:“杨玲你中专没考上也不要紧,高中考试成绩还不错,去上高中吧。兴许还能考上大学。我没作声,其实也在默默思考何去何从。

    二姐如她所料,也没考上中专。二姐表面看上去跟没事人一样,我不知道她半夜是否有哭过,总之白天我没看见,但我心里明白,这世间,有几人能挺得住连续三次失败的打击!也许二姐的心在流泪,她也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只是她比我坚强,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过了一段时间,二姐说,她不打算再上学了,想帮妈妈干农活,老妈生气发火了:“谁稀罕你帮我干活儿,你该干啥干啥,别在这气我”老妈还是想让二姐上学,老妈根本没放弃二姐。二姐哭的很伤心:“妈,我实在学不进去了,我考不上的,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和钱了,你让杨玲上学吧,她能考上。”我被二姐的话感动了,我也默默流下了眼泪,我明白,二姐不想拖累家里,不想连累我。我没再劝二姐,她的确不想上学了,年龄不饶人。老妈不再坚持说下去,只是叹了两口气就下炕干别的事情去了。老爸坐在八仙桌的椅子上抽着闷烟,也许此时老爸在想别的事情。

    将近两个月的暑假转眼就结束了,又到了秋季上学季。弟弟考上了初中,骑了一辆新自行车去学校报道了。我还在家思考要不要去上高中。老爸看我犹豫不定,说了一句,去上高中吧,我送你。说完就去找了一只大的黄色帆布行李包,给我收拾准备上学用的东西,我呆呆的看着老爸略显佝偻的背影,突然有种苦涩的感觉从心里蔓延开来,眼里的泪水瞬间倾斜而下,我往自己脸上扇了一耳光,暗暗骂自己太不争气了!太窝囊了!老爸老妈那么大年纪了还在为女儿操劳!老爸听到我抽泣的声音,没敢看我,仍然低头不语,继续为我收拾行李。

    下午的时候,弟弟从学校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还没进门,就喊:“妈!妈!”老妈应声出门:“咋啦?喊这么大声?”弟弟喘着粗气跑到老妈身前说道:“妈,我们学校黑板上写着,初三复读费缴六十块钱,三姐考的成绩算好的,花的钱不多。”老爸老妈不约而同的看向我,似乎在问,你还复读吗?我说:“妈,我先想想。”

    在复读和上高中之间,我衡量再三,最终我决定再战一回,去复读,我想,今年我才18岁,我的中考成绩离分数线只差七分,我还没有失去学习兴趣,我有很大的希望上榜。如果上高中,至少还需要3年的时间,考不上大学的话,年龄越大,就更没有别的机会了。晚上睡觉前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了老爸老妈。老人家高兴的连连点头,尤其老妈眼泪都掉下来了,边抹泪边对我说:“嗯!嗯!好!我的孩子今年一定能考上中专!你好好加油!”我抱着老妈的身体,抚摸着她的后背,那么温暖而结实。我感动的说:“妈,谢谢你!”老妈哭着哭着又笑了,拍了我一巴掌!说道:“傻孩子!谢啥!”

    第二天一大早,我洗漱完毕,老爸也起来了。我们吃过老妈做的早饭,老爸骑着自行车捎着我和半袋大米去学校报到了。我的二次复读生涯又开始了。这一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