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 第34章 拉拢

第34章 拉拢

    不一会儿,来帮忙的众人就人手一个香喷喷的烤土豆。

    就连来帮忙登记的青年,也被分到了一个饱满的土豆。

    众人拿着热气腾腾的烤土豆,激动万分。

    终于,可以吃上这神奇的土豆了!

    有几个心急的人刚刚拿到土豆,就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下。

    顿时,他们惊呆了。

    这土豆,怎么这么好吃?

    软糯中带着一丝香甜,简直比大米饭都好吃!

    所有人,皆是埋头苦吃,连说话都顾不上了。

    不一会儿,众人手里的土豆就都被吃了个精光。

    一个硕大的土豆下去,众人的肚子都是鼓鼓囊囊的。

    摸着饱饱的肚子,众人皆是心满意足。

    这土豆,真的是浑身是宝啊!

    不仅亩产高,还好吃顶饿,这简直就是天降祥瑞啊!

    所有人,都在心中暗下决心。

    等下次官府发放土豆种子的时候,他们一定要做第一批种土豆的人!

    很快,待第一批土豆都被收完后,第二批土豆的种植就被提上了日程。

    这次,没等朱樉做过多的宣传,来报名种土豆的村民们就挤满了县衙。

    和之前的门可罗雀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负责登记的青年简直被热情的众人挤的都快晕厥了。

    这次,青年终于能从报名者中好好挑选一下了。

    毕竟,第一批的土豆,可是远远无法满足这帮子热情的村民们。

    老弱病残,不要。

    身体瘦弱的,不要。

    很快,几十个身强体壮的精悍小伙子便被挑选了出来,成为了种植第二批土豆的幸运儿。

    那些没被选上种土豆的,自然是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理所当然的,张三没被选上种植第二批土豆。

    不过,张三也并不气馁。

    反正今年得到的粮食已经够多了。

    要是省着点吃,足够张三吃上个三五年的了。

    更重要的是,据说再过一两年,土豆的供给就会充沛起来了。

    皆是只要想种,就都能种上土豆。

    张三觉得,这一两年的时间他还是能等得起的。

    在有生之年,他一定能种上第二茬土豆的。

    消息传到紫禁城,除了朱樉,所有人皆是惊讶万分。

    听到这一消息的朱元璋,甚至失手把手里的茶杯都摔碎了。

    “这土豆的推广,竟然真如樉儿所说的这么顺利?”

    “要不是这是锦衣卫的消息,朕还真的有点不相信呢。”

    “看来樉儿处理政务,还是颇有两把刷子的啊!”

    不过总体来说,朱元璋还是喜悦多过惊讶。

    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推广土豆,怕是要不了几年,土豆就能走入大明的千家万户了!

    一想到从此以后天下万民都能不用挨饿,朱元璋就激动的眉飞色舞。

    这可是天大的功绩啊!

    就连秦皇汉武,都没能达到。

    没想到他朱元璋竟然在有生之年,见证了如此奇迹!

    一连几天,朱元璋脸上的笑都没有消退下去。

    不过这话传到朱允炆一脉的耳朵里,就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得知消息后,冲动的齐泰甚至当场把手中的书给摔了。

    就连一向老成持重的刘三吾,面上也是扭曲万分。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不可能的事情,竟然被朱樉给办成了?

    朱樉身上的功绩,又增加了一分。

    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要是按照这样下去,朱允炆焉有出头之日?

    刘三吾思索再三,终究还是向朱允炆提议道:“皇太孙殿下,依老臣看,眼下的当务之急莫过于收拢人心。”

    “虽然秦王如今风头正盛,但是他毕竟之前七年都在西安当藩王,在朝中并无根基。”

    “眼下的他虽然看着光鲜,但是这光鲜就宛如无根的浮萍,撑不了多久。”

    “依臣之间,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继续拉拢朝中的文人士子。”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秦王凭借此次功绩,继续在朝中做大。”

    朱允炆闻言,也是恭敬的朝刘三吾拱手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老师的意思办吧。”

    刘三吾等人闻言,也是相视一笑。

    很快,一则消息如同野火一般,在应天城中的文人士子中蔓延了开来。

    “喂喂喂,你听说了么,据说皇太孙朱允炆殿下,将在应天城中心的广场上亲自论道,广纳贤士。”

    “什么?皇太孙殿下会亲自参加?”

    “这还能有假?据说皇太孙殿下,会亲自在论道者中选出贤者。要是被皇太孙殿下看中了,那可绝对是一飞冲天啊!”

    “太好了,我也要去报名。”

    “走走走,一起一起。”

    相似的对话,还在很多地方上演着。

    如传言所说,一连三天,朱允炆都当众出来和众人论道。

    朱允炆渊博的学识和谦逊有礼的态度,瞬间征服了一大票文人士子们的心。

    朱允炆在应天城文坛中的名声,瞬间高涨。

    朝野上下,对朱允炆赞不绝口。

    就连朱元璋,也觉得面上有光。

    朱元璋自己是草莽出身,对文人也是颇为尊敬。

    眼看朱允炆在一众文人面前大出风头,朱元璋那是走路都带风,逢人便夸朱允炆乖巧孝顺。

    这可把朱允炆一派,乐的不要不要的。

    作为东宫幕僚之一,解缙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原本朱樉在应天城中的势力就不大,这次再被朱允炆一搅合,支持朱樉的文人们更是跑了个精光。

    要是得不到文人们的支持,朱樉的储君之位,实在是堪忧啊。

    一见到朱樉,解缙顿时开始大吐苦水:“太子殿下,眼下皇太孙殿下在文人们中的地位,愈发的崇高了起来。”

    “太子殿下,您实在应该早做打算为妙啊!”

    “要是得不到文人们的支持,您将来的储君之路,将会举步维艰啊!”

    解缙一边说,一边急的直冒火。

    可是朱樉闻言,却是无比淡定,甚至还有闲心思喝茶。

    待一口茶水下肚,朱樉才不紧不慢道:“解爱卿,你别担心,这事我早有应对之策。”

    “等到我把手底下的工人们都培训完,就轮到我出手了。”

    解缙闻言,也是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