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 第31章 劝说

第31章 劝说

    方孝儒连忙命人找来了纸笔,奋笔疾书起来。

    没过几天,一张弹劾朱樉的奏疏就被放到了朱元璋的案头。

    朱元璋看着这洋洋洒洒的奏疏,脸瞬间就拉了下来。

    很快,朱樉便被召到了养心殿中。

    望着朱樉,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樉儿,你究竟把推广土豆当成什么了?”

    “这土豆的推广,可是事关大明的国运啊!”

    “只有百姓吃饱穿暖,大明才能强盛。”

    “早一天完成土豆的推广,百姓就能少饿一天肚子。”

    “樉儿,你怎么能这么糊涂,让一些老弱病残来推广土豆呢?”

    “这简直就是可笑!”

    “照这样下去,要等到猴年马月,百姓们才能吃上土豆?”

    朱元璋这次是真的急。

    土豆的推广,可是万万耽搁不得啊!

    每晚一天种上土豆,就会有更多的百姓饥寒交迫的死去。

    朱元璋可不愿意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再重复元末那般的惨状!

    然而朱樉闻言,却是笑了:“父皇,您不用担心。”

    “用这些老农,我自然有他的道理。”

    “在一年之内,我一定会把土豆推广到整个应天城的郊区。”

    “不仅如此,按照我的推广方法,十年之内,土豆就能在大明朝全面铺开。”

    “届时大明的每个村落里,都会有人种上土豆!”

    这话可把朱元璋惊得不轻。

    在朱元璋的盘算里,要是这土豆能在三年内传播到整个应天城,朱元璋就要开心的烧高香了。

    要知道这移风易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元璋在农村呆过,对此自然是深有体会。

    农民们的保守,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们不想冒险,也不能冒险。

    毕竟一旦失败,不仅仅只是血本无归的问题,怕是一家老小,都要悲惨的饿死。

    代价如此之高,敢于冒险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

    可是现在朱樉竟然说,要在一年之内把土豆推广到应天城全城?这怎么可能?

    看朱元璋疑惑的样子,朱樉也是微微一笑,拍着胸脯保证道:“父皇,儿臣这么做,自然是成竹在胸。”

    “要是在一年之内不能把这土豆在应天城内铺开,儿臣甘愿受罚!”

    听着朱樉的豪言壮语,朱元璋也是将信将疑。

    不过看着朱樉自信满满的样子,朱元璋也不好打消朱樉的积极性,只是又提点了一下朱樉:“樉儿,有自信是好事,但是自信过头了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啊。”

    “你要是能在一年之内在应天城之内铺开土豆,朕自然是欣慰。”

    “但要是你做不到,朕也只能换人来干这件事情了。”

    “毕竟推广土豆一事,可是事关大明的百年国运,半点马虎不得啊。”

    朱樉闻言,也是微微一笑:“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能把事情办好的!”

    于是推广土豆一事,就这样敲定了下来。

    而应天城下属的小县城中,一场风暴也正在酝酿。

    ......

    张三是一个普通的农人。

    如今的他,已然是年过半百。

    虽然之前年轻的时候,张三也是一把种地的好手,但现在的张三,已然是年老体弱。

    稍微翻上一亩地,张三就要累的休息半个时辰。

    最惨的是,张三的儿子早在元末的战乱中去世了。

    可怜的张三,只能拖着年老体弱的身子,下地给自己和老伴种口粮。

    望着一望无边的田地,张三不由沉沉的叹了口气。

    要是按这样下去,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惨淡的很啊。

    也不知今天的收成,能不能填饱他和老伴的肚子。

    突然,一阵清脆的喊声从远处的田埂上传来:“太子殿下来村里招募人手啦!”

    “只要肯种上太子殿下新研发出来的土豆,太子殿下就会给每亩地发上一石水稻的补贴。”

    “白花花的大米,不要白不要啊!”

    这可给张三整乐了。

    每亩地一石水稻的补贴?

    这样一来就算不种地,张三和老伴今年也能吃饱喝足了!

    张三连忙叫住了在田埂上扯着嗓子叫喊的少年道:“你说的这是真的么?”

    “只要种太子殿下的新作物,就给每亩地一石水稻的补贴?”

    “那是当然,太子殿下还会骗你?”少年闻言,也是给了张三肯定的答复。

    这些少年,都是朱樉特意让那些新科进士们从村子里挑选出来的。

    他们都是村里的孤儿,平时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过的凄惨的很。

    一听说只要在村里喊几嗓子就能拿到白花花的粮食,这些少年们自然是兴高采烈的答应了。

    朱樉知道,这些新科进士们毕竟都是传统的读书人。

    让他们去县衙里宣传政策或许可以,但是要让他们去村民家挨家挨户的宣传政策,那实在是有点太为难他们了。

    所以,朱樉特意让他们把进村宣传的任务交给了村中的少年们。

    反正只要稍微花一点粮食,就能让这些少年们卖命,何乐而不为?

    这些少年们领到了任务,自然也很是卖力。

    毕竟拉来多少人,可是和他们手中的粮食挂钩的啊!

    按照朱樉的意思,这些少年们的基础工资是每天一碗稻米。

    在基础工资之上,只要每多拉来一个人,这些少年们就能多得到一碗稻米。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啊。

    所以就算没有监督,这些少年们也是勤劳的很,每天都在村口地头转悠着。

    眼看肥羊上钩了,这名少年也是眼珠子一转,连忙卖力的朝张三宣传了起来:“老伯啊,您看您年纪也大了,还不如直接去种太子殿下研发出来的土豆。”

    “据说这土豆亩产惊人,一亩地出产的土豆,能抵得上好几亩地里出产的水稻呢!”

    “更重要的是,这土豆打理起来还方便。”

    “只要稍微花点力气,就能把土豆种好。”

    “为了推广土豆,太子殿下特意撰写了一本土豆种植指南。”

    “只要照着指南上种地,绝对能大丰收!”

    一听这话,张三狠狠的心动了。

    听少年的描述,种植这土豆,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