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 第13章 幕僚

第13章 幕僚

    朱氏商号在应天城中的地位,就好比三星在韩国的地位。

    包罗万象,无一不有。

    朱氏商号相比于其他商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朱氏商号总是能推出各种各样价廉物美,且美观实用的产品。

    像之前朱氏商号推出的肥皂和口红等物,也是大大的在应天城中火了一把。

    现在要是谁不知道朱氏商号,绝对会被当成土老帽的。

    就连深居宫中的朱元璋,也是在锦衣卫的口中听过朱氏商号的名字。

    当时,朱元璋还在好奇这朱氏商号是哪个奇人开办的呢。

    没想到兜兜转转,这奇人竟然是他的好儿子。

    这下,朱元璋的脸色,不禁由怒转喜,脸上也多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好样的,不愧是我儿子!

    众臣闻言,脸上的怀疑之色也是如春天的雪水一般消融了。

    再怎么怀疑,也不能怀疑朱氏商号的东家不是。

    朱氏商号这么大的商号,绝对是富可敌国。

    这种巨无霸,还能差区区五十两银子不成?

    顿时,众臣看朱樉的眼神更火热了。

    这种富有的好东家,简直提着灯笼找都找不到啊。

    朱樉看着众人激动的眼神,也是微微一笑,又给众人添了把火:“诸位,我招幕僚别的要求没有,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超过五十周岁。”

    “只要不超过五十周岁,皆可以来我这里报名。”

    这下,那些年轻的朝臣们,都是激动不已。

    相比起报名内阁学士,还是报名太子幕僚好啊!

    像这种机会,一般都是轮不到他们这些年轻朝臣的。

    他们虽然年富力强,有想法,但是在资历上,他们还是差那些老臣们一大截。

    这种好机会,可想而知,是绝对不会落到他们的头上的。

    可是现在,太子殿下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只有五十周岁以下才能报名,就意味着那些老臣们,并没有资格成为太子幕僚。

    这就意味着,他们成为太子幕僚的概率,一下子大了许多。

    这可是太子幕僚啊!

    要是日后太子能顺利继位,他们就能一跃而上,成为皇帝的心腹谋臣了。

    这种大好机会,有哪个愿意放过?

    早朝一下,朱樉就被人团团围住了。

    那些年轻的朝臣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想在太子殿下门前混个眼熟。

    而原本属于朱允炆这一派的年轻朝臣们,也是蠢蠢欲动。

    原因无他,实在是朱樉给的太多了!

    这些年轻的朝臣很多都是从贫穷的乡里通过科举考上来的。

    在这么海量的金钱诱惑下,没有人不心动。

    而且这些朝臣们加入朱允炆一派,其实更多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任何一个文人,都想自己的意见能够被君王采纳,将来能名垂青史。

    之前,朱允炆那可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

    再加上朱允炆年纪尚轻,这些文臣们不免就动起了脑筋。

    要是他们能早早的辅佐在朱允炆身侧,等朱允炆登基以后,他们绝对可以获得未来皇帝陛下的信任,捞个好官职。

    可是现在看朱樉,倒也还不差嘛?

    虽然朱樉不见得像朱允炆一样文质彬彬,但是看他的样子,对文臣们也是很尊重的嘛。

    他们现在早早的就攀附过去,岂不也能混个朱樉名下的第一批谋臣当当。

    当下,有很多人动起了心思。

    刘三吾一看,顿时急眼了。

    这些可都是未来生力军啊,可千万不能被朱樉挖了去!

    刘三吾连忙开口勉励众人道:“诸位,皇太孙才是正统的继承人啊!”

    “只要紧跟皇太孙的脚步,大家一定能出人头地的!”

    可是刘三吾话音刚落,就有人不服气了:“刘大人,论正统,朱樉这个太子岂不是更加名正言顺吗?”

    “陛下没有立皇太孙,而立了秦王,就意味着陛下心中还是更加属意秦王殿下。”

    “除非秦王将来犯了大错,不然皇太孙怕是永远没机会登顶大位了。”

    “要我说,我们还不如早早的归附秦王殿下算了。”

    “万一秦王殿下能够顺利登基,我们也能算得上是第一批老资历的谋臣了。”

    此人的话,顿时得到了一大批人的附和。

    当下,刘三吾这边就陆陆续续走出了几人,直直的往朱樉那里走去了。

    这下,刘三吾顿时气的脸都青了。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朱樉竟然当着他的面,公然挖角?!

    不过纵然心中无比愤怒,刘三吾也不好说什么。

    朱樉干了什么?

    人家可是大大方方,正儿八经的跳出来挖角的。

    朱樉能挖的动,那是他有本事。

    刘三吾再怎么能,总不见得拦着朱樉吧?

    望着被众人包围着的朱樉,刘三吾也只得打落牙和血吞。

    这,绝对是刘三吾这半辈子最屈辱的时候。

    下了朝,刘三吾立刻来到了皇太孙朱允炆的府邸,准备和其他几个忠于朱允炆的老臣一起商量对策。

    此时的朱允炆,已经迁出了东宫,正住在东宫附近的一处偏殿中。

    朱允炆现在的处境,显得有些尴尬。

    从名义上来说,他还是大明的皇太孙,未来大明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

    但是现在的太子殿下,已经从他的父亲朱标变成了他的叔叔朱樉。

    为了纪念最爱的皇子朱标,朱元璋暂时没有把朱允炆的皇太孙之位撤掉。

    可是朱允炆必须考虑后面的事情。

    朱樉现在既没有妃子,也没有孩子,这还好说。

    可是等未来朱樉散开了枝叶,这皇太孙之位,又该怎么办呢?

    虽然朱允炆本人无所谓,可是他身后的势力,决不允许他们所有的努力,一朝付之东流。

    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不能够接受,那些一心辅佐朱允炆的老臣们也不能够接受!

    所以,朱允炆必须在朱樉没有坐稳这太子之位时,把朱樉拉下马!

    刘三吾迈着急匆匆的脚步,走向了偏殿。

    此时的偏殿中,只有一个略显瘦弱的少年,正靠着窗读书。

    这名少年,正是已逝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

    看到刘三吾来了,朱允炆连忙合上书本,恭恭敬敬的朝刘三吾拱手道:“老师,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