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忽悠刘备,建立海洋帝国 » 第四十五章 三国造船技术

第四十五章 三国造船技术

    赵云跨前一步,双手抱拳道:“主公,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不知凡几,大汉尚且未安,我等岂能苟安。”

    那糜芳冷笑一声道:“按你所说,我等都随主公流浪十多年,破家流浪,竟无安身之地了?”

    “二弟,住口!”糜竺急忙开口组织糜竺,接着又对刘备道,“此事须由主公作主。”

    “以云之见,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赵云说完,看了一圈所有人,接着道,“荆州人民,今宜安其心,使其为我所用,方可固守。”

    刘备看了看下面文武道:“江陵之民要安,文武亦须有安身之地,既如此,便发郡库,以酬众臣,各人自买房,如何?”

    一时间,场面竟冷了下来。

    “主公之议甚好。”接着,秦川又道,“当务之急,一者,接应安置新野随主公而来的十万民,若于江北安置,曹军一至,则顿遭洗劫;二者,得到江陵水军,有此水军,一可固守江陵,二可安置民众;三者,加强城防,清点郡库,定下守城之将;四者,将诸葛军师请回来,共定大计,东吴如何联合,也该有个说法了;五者,接收本地所有工匠、技术、典籍,以此为基,方可长久;六者,广招人手,扩充文武。”

    “海平之言,甚合我意。”刘备闻言大喜,又看了看左右文武道,“张飞,命你速领一百骑兵,接应新野百姓;霍峻,命你二人整顿江陵之兵,加强城防;糜竺,命你清点郡库,并为众人买房,今日晚间,必要让人有所安;简雍,命你速往江夏,为诸葛军师通报此间消息,并问其策;赵云,命你带兵清点本地作坊,一一造册。”

    一番任命之下,众人离场,各自行动,刘备将秦川单独留了下来。

    刘备笑着看向秦川道:“海平,如何联合东吴,你可有打算?”

    “未得江陵时,有未得江陵的考虑。”秦川微微一顿,接着道,“现江陵已为我所有,自然不同之前,若非如此,我等辛辛苦苦打下江陵,岂非白打了。”

    说完,秦川起身,甩了甩已跪的有些发麻的双腿,看着前方道:“此前,诸葛军师定已有所谋划,还须他来了,我等才好真正定下来。”

    “主公,我还要去看看江陵造船作坊,先告辞了。”说着,秦川便朝刘备拱手告辞了。

    一边走,秦川一边想,这势力小的时候,接触的人少,想的事情单纯;势力大了,接触的人多,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自己恐怕做不来,需要快点把诸葛亮叫回来主持大局,不然就太累了。

    郡衙外,邓艾、刘娥、刘英已等在一旁了。

    秦川找了一名衙役领路,又找了几个刘备骑兵作为护卫,大手一挥,对着三人道:“走,去看看江陵造船作坊。”

    自秦川想好要在这个时代建立海洋帝国以来,就对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是否足够成熟,足以支撑起航海,这将是改变未来走向的一大因素。

    不一会,几人便骑马来到了位于江陵城外的造船厂。

    远远的,只一眼,秦川等人就看到了一艘应是还未完工的大船,停播在江边不远。

    秦川目测了一番,此船总长约四十米、水线长应约三十三米、船宽约九米、船深三米、吃水大约两米、战棚高两米、舵楼高两点五米、指挥台高两点五米,因而此船上层建筑便有七米多高,甲板上的战棚更是占了整船的四分之三多。

    紧接着,秦川等人又上了甲板,这才看到,上甲板和战棚甲板均设有可隐半个身子的女墙,女墙高约一米,此女墙和城墙上的女墙同样设有可射箭的专用垛口。

    接着,秦川又注意到,此船竟有两桅、两帆、三十把巨桨。

    秦川摆了个笑脸,对一名老船工问道:“老丈,在这船厂做工多长时日了?”

    老船工见秦川身后还有几名士兵,又有三个半大孩童相随,只以为是哪家公子来了,当即回道:“这位公子,我在这船厂已做了近三十余年工了。”

    “看来是个老船匠。”秦川点了点头,又问道,“这船在此建造,如何入江?”

    老船匠当即带着秦川等人来到了船头,拿起一根“绳索”道:“须牲畜用此牵引,便可入江。”

    秦川拿起那“绳索”看了看,如此大船,竟是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绳索牵引入江的,一时间有些呆愣。

    “老丈,此船以何为帆,我看此桅上尚未装帆。”秦川又问道。

    那老船匠又将秦川等人带到一处正在建设的船帆处。

    秦川又拿起那“帆”一看,竟是某种植物的树叶,捏一捏,竟然十分坚硬。

    秦川看了看那桅,若是将此帆接了上去,这将是一艘横帆船。

    横帆船的优势在于顺风时,航行极为快速,而无法逆风航行。

    与后世广为运用的纵帆相比,不足之处在于逆风无法航行,难怪此时已有了桅帆,却仍需要如此之多的巨桨。

    当下,秦川心中了然,此时只需要点亮纵帆技术,便可进入大航海时代。

    接着,秦川被老船匠带着,参观了用来将船在江中固定住的“碇”,这个碇,由木石结构组成,竟与后世的船锚,颇有相似之处。

    这个“锚”,与西方所发明的海军锚,颇有相似之处,这种锚,能以较小的自重,获得较大的系船力,没有大量的实践,是不可能将船锚造成这种形状的。

    接着,秦川等人又下了甲板,发现,这甲板下面是通透的,没有水密舱。

    西方人的水密舱技术,还在大航海时代之后呢。

    这下,秦川心中有数了,三国的造船技术,只需要稍稍改动,便能开启大航海时代。

    不过眼下,秦川想的是如何打败蔡中蔡和的将领水军。

    既然江陵造船技术已经如此发达了,那造一艘潜艇,应该不是难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