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何人倚剑白云天 » 第24章 风雪钱塘江

第24章 风雪钱塘江

    红烛镇,小庙,大雨滂沱。

    范九官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心中赞叹,这一人一剑,好似当年那人,斩尽钱塘江潮信的风采。

    那死鬼儿,那么能折腾,不知道在仙界怎么作妖呢?只可惜啊,今生未必能见到了。

    想起这些,她嘴角微微颤动,伸手一指,那长剑从少年的手中瞬间消失,凭空出现在这少妇的手里。

    啧啧,这剑怎么重了么多。剑是好剑,那人却未必是好人。

    “你剑都拿不住,叫我如何赐教你?”

    少年林秋蝉本就知道不是对手,但看见自己的剑都被夺了,心中也不免有些丧气。双手负立在后,全身都被雨水浇透,水注不停地从脸上滑到下颚。

    “你可以带走她了,剑得还我,或者你直接把我杀了也行。”

    范九官抚摸着长剑,听到少年这番话,便把剑扔了回去。少年接住长剑,依旧那么拄着,只是眼中对女鬼有些愧疚。

    “对不起,今夜你必须和她走了,我帮不了你。”

    那女鬼却轻松了许多,对这个结果没有在意,对少年施了万福。

    “公子,不必挂怀,其实转世和做鬼修,本质也并无不同,长留人间就好。妾身祝愿公子,洪福齐天,大道长存!”

    范九官点了点头,这女鬼良心未泯,虽然做事多有极端,可终究是个苦命的,等回去给那些亡灵做一场水路超度大会好了。

    看着如落汤鸡的少年,范九官朗朗笑道:

    “林秋蝉,今夜的雨不过是大了些,但却远远不够。我当年看过一场大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整座连绵起伏的山脉都被那场大雨销去了一半。你说说看,那样的大雨,是从何而来?”

    少年仔细思索这番话,这世界哪有能销去山脉的大雨,那必是另有所指。突然,他想到洛阳城那夜,吕洞天入天门,飞剑如雨……

    “难道是吕先生所为?”

    范九官点了点头,这少年看似木讷较真,有一股牛脾气,却不妨他心中玲珑剔透,是一个好苗子。

    “自然是他作为,另一位则是一个姓张的家伙。当然,后者的杀力自然是要差那么一点儿,但修为大体上却是旗鼓相当。我这把手中的长枪,叫做故里,就是姓张的炼制的。枪自然是极好的,名字我却不满意,故我给它改命为新乡。”

    少年点了点头,继续听那范九官的话。

    “黄泉路上多惆怅,何处白骨埋新乡。你的那把剑,当年也有一个好名字,就叫黄泉路。我说这些话,你可明白?”

    少年沉默片刻,开口问道:

    “那姓张的人会对我出手,对么?”

    那少妇闻言,在雨中突然哈哈大笑,眼泪都快笑了出来。

    “对你出手?那人还不至于如此,他也不屑如此。但既然你继承了这把剑,有一点却要小心,那人徒子徒孙有点多,崇拜者也有些多。他虽然不会对你出手,可那些人却不一定。这桩陈年旧怨,知道的人不多,却也不少,所以你以后远行,可要多加小心。”

    少年心中很是无奈,既受这等机缘,自然要承受相应的因果。可没想到,这因果如此之大。

    范九官突然目视南方,叹了一口气,看来这姓张的心眼也没多大……

    原来,女人口中那姓张的男子叫张云翔,是这方天地最大的散修,也是全天下散修最为仰慕之人。

    张云翔十四岁还不会修行,少年最喜好孤身一人云游山水。途径黄山,醉卧云霞,在山顶迎客庐内听落雪。雪停时,便入羽化境;至山腰便入通天境;走到山脚下,轰然一震,便到达飞升境界。

    世人皆言登山求道,漫漫台阶,难如登天;而张云翔反其道而行之,诸君登山我下山,一身大道反向求。

    就在范九官望向南方的时候,钱塘江畔走过一男子,正是那大道反求的张云翔。

    这男子看向波澜不惊的海面,一挥衣袖,整座江面瞬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沧海横流。一条真龙忽然从水中缓缓抬头,注视着岸上渺小的男子,便要一跃而起。

    那渺小的身影瞬间从岸上消失,从天空中出现,缓缓落下,一脚便踩到了真龙的头顶。

    那真龙咆哮如雷,但无论如何挣扎,依旧无法撼动那渺小的身影。真龙再次缓缓落入水中,与此同时,整座钱塘江下起了大雪。

    那男人就孤零零站在江面,望着天上乌云逐渐遮住明月,长袖再次一挥,钱塘江百年未见的潮信翻滚而来。

    钱塘江上潮信来,

    大雪纷飞天地白。

    那男人向北边遥望,沉默片刻,一步踏出,从江面上消失,瞬间来到红烛镇小庙门外。

    当这道身影出现在地面那一刻,刹那间,磅礴暴雨瞬间凝固,变成漫天的大雪。而地面的流水也快速凝结成冰,仿佛这季节逆流回到了三九寒天。

    那男人扫视院内众人,转头看向范九官,冰冷的面容才稍稍缓解,道了一声:

    “谁说我不记仇,这世间哪个散修是脾气好的?我这辈子从不进山门,行走江湖,对那些所谓名门大宗,杀的还少么?”

    那少妇黏然一笑,眼前这男人从小就这幅德行,嫉恶如仇。当年她们三个人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小镇,就属他最愤恨那些朱门大族,连那些郡望门第联合举行的元宵灯火大会,他都一概不瞅,天生孤寡相。

    每次吕洞天偷偷跑去观看,第二天回来,他都能和他好几天不说话。你瞅瞅,长大了还是这样。境界水涨船高,脾气也不见稍缓,天下修行者对他的形容还真是一点不错:

    能不出手时必出手,得饶人处不饶人。

    “你来了就好,这小子是他的传人,你看看如何?”

    这男人一身白衣,双手负后,满身风雪。转过头瞥了瞥林秋蝉,依旧看不惯那柄黑色长剑。打量了一番这个少年,终究是摇了摇头。

    “纵然心性不错,但境界着实低了些。这剑的主人登天而去,钱塘江的潮信复来,当然是我的手笔。假以时日,你小子若能让那江上的风雪停歇,我便视你为故人之徒,相应也会赠送你见面礼。至于现在,范九官说的再好,我也看不上!”

    那少妇闻言有些失望,这人还真是记仇,一份见面礼都不舍得。

    那男人回过头看向那黄衣少女,点了点头。

    “心性不错,修为也尚可,八百年再见这六把飞剑,看来真武当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