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之:要中兴,先杀满朝文武 » 第三十七章 嫌隙暗生

第三十七章 嫌隙暗生

    胡应台和郑三俊兵分两路,郑三俊则来到了兵部。

    他自己是刑部尚书,与兵部尚书张凤翼品阶相当。

    不过朝堂上张凤翼是东林党,自己则是温体仁一派的,因此两人的关系即便算不上剑拔弩张也好不到那里去。

    这一次郑三俊有皇上的旨意,更加摆足了架势。

    “郑尚书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啊。”张凤翼也强忍着心里的不爽给郑三俊拱手问好。

    “好说,好说,张大人想必也知道我今天是干什么来的吧。”

    “押送饷银所有相关的人都随时等待郑尚书宣调。”

    “宣调就不必了,饷银丢失所有押送的人都罪责难逃,从兵部宣调不合规矩。”

    张凤翼脸上的笑容一凝。

    “那郑尚书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要带到刑部大牢了,我人都来了,总不至于让我空跑一趟吧。”

    郑三俊心中冷笑,身为刑部尚书堂堂朝廷二品大员,他这一次有了皇上支持,就是要给那些准备吃独食的人一个教训。

    “大张旗鼓的从兵部带人,本官的颜面往哪里放,非要闹这成这样吗?”张凤翼语气中带着威胁。

    “找不到那笔银子,要闹得可不止是我一个。”郑三俊也冷哼一声。

    “好,你们就跟着咱们郑尚书去一趟刑部。”

    张凤翼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毕竟找到饷银案的真凶也是他要做的事情。

    即便所属朝堂派系不同,可在这件事上的立场他们是一致的。

    更让张凤翼心里窝火的是这郑三俊完全不给他一点面子,不止带走了所有押送饷银的人,居然还上了锁链。

    “押送的只有这些人吗?但我记得还有几个查验的是你们兵部的主事吧。”

    “你不要太过分。”

    “皇命在身,如此大案要案不查个水落石出怎么能行,明日一早张尚书还请移步刑部一起观审。”

    郑三俊带着浩浩荡荡一群人返回了刑部衙门,张凤翼已经有了想法,等到这一次会审结束,他就会通知东林党那些清流尚书弹劾郑三俊,不弹劾到他罢官免职不罢休。

    在审讯期间,朱由检不断让王承恩和曹化淳来催问结果,是以刚刚审讯结束后,郑三俊和胡应台就将审案的情况面呈给了朱由检。

    “皇上,臣走访了永宁门附近所有的住户,终于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事后又从五城兵马司的公差哪里打听到了消息。

    五月初七大约是子时,银车从永宁门进入了北京城,并且在路上发生侧翻,银两洒了一地。

    押送银车的人将银两回装箱子以后,往北而去。”

    “往北?”朱由检的眼神如刀“谁住在永宁门往北的方向。”

    “朝中不少文武大臣都住在哪里,少说也有十几户…但是….”胡应台犹犹豫豫似乎在忌惮什么。

    “有什么但是的,说!”朱由检逼问道。

    “哪里文武大臣虽然多,但能够接触到饷银并且有能力瞒天过海的只有两个人,周阁老和兵部尚书张凤翼!”

    朱由检愤怒的将手中的折子摔在了地上。

    “恶贼,当真是恶贼。”

    但愤怒过后朱由检又把折子从地上捡了起来,平复了一下心情。

    “朕知道这件事会波及很广,但正如当初朕在朝堂上所说,无论是谁拿的饷银都要杀一儆百。

    但这两人身份非同寻常,明日公审之时朕会亲自前往,你们还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

    “臣遵旨。”

    “胡应台郑三俊,你们二人主办的饷银案进展神速你办事妥帖,若当真有内阁出缺,朕会好好考虑的。”

    胡、郑两人听完神情狂喜,六部尚书或许在其他朝代算得上是朝堂顶梁柱,可在挡下,只有入阁才能算得上位极人臣。

    “臣一定尽心竭力。”

    胡应台和郑三俊在宫门口分别,两人心潮澎湃,原本只是为了给那些吃独食的阁老一些教训,但现在看来要更进一步了。

    “胡大人,这一次让你抢了先。”

    所有有用的证据都是胡应台审理出来的,这让郑三俊有些嫉妒。

    “郑大人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何必计较这些。”胡应台虚伪的笑了笑。

    郑三俊双拳紧捏,这是他为官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距离内阁如此之近。

    他想起了自己大牢中关押着的兵部差役,之前的审讯因为有些顾忌所以没有动粗,毕竟刑不上大夫。

    可眼下涉及到了入阁,严刑拷打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刑部大牢虽然没有锦衣卫大牢那么臭名昭著,但是十八般武艺下来问个名字还是很简单的。

    “不错,总算是有了三分心计。”一阳真人怀里抱着霜眉。

    “要钓鱼当然就要舍得下饵料,郑三俊和胡应台是周延儒和温体仁的人,被我这么一激不怕他们不反目。”

    所有的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百官内斗,但现在不同,朱由检却只怕他们相安无事,反而还要用入阁这样的方式来激化一下。

    斗吧,斗的越凶越好。

    如果郑三俊和胡应台真办成了这件事,不管查到谁必然会有人倒大霉。

    如果这两个人什么都没查出来,郑三俊胡应台这次也算是与温体仁周延儒反目,最后成为众矢之的。

    不管什么结局朱由检都能从中获益,一阳真人的布局让朱由检感觉到了猫捉老鼠一般的快感。

    即便是胡应台和郑三俊想要瞒住温体仁周延儒,这二人党羽遍布朝堂,刑部各级都有安插的眼线。

    两人前脚刚把审讯的结果面呈皇帝,这份供词后脚就到了首辅和次辅的府邸。

    “好,银车是往北去了,哪里是周延儒和张凤翼的府邸。”

    温体仁忍不住笑出了声音,天助我也。

    三司会审是张凤翼同意的,所以他拿走饷银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没人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就只剩下了周延儒。

    周延儒看到供词后心中也顿觉不妙,这供词对他不利。

    如果只是供词也就罢了,更让他心沉谷底的是梁弘送来的秘信。

    从他押送马车出了城,有好几拨人都暗中跟在他马车四周,梁弘一路上也调查清楚了这些追踪的人的身份。

    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但周延儒看完信又联系到了证词,不由得眉角跳动,眼神中带着三分惶恐,整个人都瘫坐在了椅子上。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

    周延儒眉头紧锁,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危机。

    “一定还会有别的办法的。”

    “明日公审,还有操作的余地,老夫的生死安危可不能掌握在其他人手上。”

    向来以温和大儒的面目示人的周延儒,眼神中带着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