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学习看见自己 » 第十八节 2024年1月1日 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下)

第十八节 2024年1月1日 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下)

    作者说明: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篇总是不被编辑老师通过,开始说是因为重叠的内容太多,也许是我引用的内容有些多吧。于是我就修改了两三次,还是不给过,于是我决定把引用书中的原文,全部去掉。不过不给过也给我了一个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写的东西,更好地理清我的思路,也是很好的。

    正文:在武老师的书中,提到了一个常见的现象。虽然他说的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现象,可我觉得在其他的社会活动中也很常见。

    他说,心理咨询中有一种常见的认为,那就是来访者倾向于按照心理医生的指示去行动,因为想要与心理医生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越积极越好,因为在咨询中,积极袒露似乎是正确的,消极和不袒露似乎是错误的。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就像我要去看病,我一定是很听医生的,因为我需要他帮我看病;或者我作为学生,我会很听老师的,因为我以为听老师,就能多学习到一些东西。

    但是武老师提到在咨询中,其实真实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反映了来访者真实的状态,真实的存在,他说这份不愿意也应该被得到尊重。我觉得除了这样去理解之外,就是人为的少一些,可以让心理医生更多看到来访者的真实情况,更加会有利于后面的咨询。

    所以,这里又说到了“真实”。虽然很多事情似乎都有好的,与不好的倾向,或者说每个事情都有一些似乎是比较好的应对方式,以及反面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实,而不是为了这个评判,这个倾向,而扭曲事实。

    接着,书中说到“不必服膺大师的权威”,讲的故事是在吉利根老师的课上,一位男学员接受了吉利根的催眠,但在结束后,这位学员坦诚他没有进入很深的催眠,事实上,他一点画面或者特殊的感觉都没有产生,可能他要到“晚上睡觉”是通过做梦才能找到一点画面。武老师说,他那份全然的坦然令我钦佩……因为能如此坦然地承认没有被催眠大师催眠,同时又没有一丝挑战大师的意味儿,真是了不起。仍然谈到的是“真实”,因为真实,所以不必要一定服从权威,也不会扭曲自己的状况来迎合权威。

    我在想,为何我会常常做出服从权威的事情?小时候上学,完全听从老师;上各种培训课程,总是要积极表现自己的努力,因为知道自己不是能力很强。如果碰到上述男学员的事情,我肯定不好意思说没有被催眠。所以,我是会做出一些假动作,或者假现象,来表示对权威的服从的。其实,这就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仍然是不真实。

    书中还提到想要从你的真实存在出发,应该如何做呢?其中谈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吉利根老师的课上,他让学员形成互补或者矛盾的意识。意思是当你看到了Z,也意味着你看到了-Z。举例来说,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或者目标想要达到,你想达到1,但是1没有发生,而2发生了,而且看起来1和2是互相矛盾的,那你该怎么办。

    书中还说到吉利根老师的课程中有一系列练习可帮助我们同时容纳乃至融合两个互相矛盾的1和2,武老师认为这是对平等心的最佳学习方式之一。

    读到这里,我觉得我好希望能上吉利根老师的这堂课啊!过往,我常常以为互相矛盾的1和2是无法同时存在的,甚至我会对它们有比较武断的评判呢!不过,从最近我对《易经》的学习,从否卦和泰卦的学习中我知道了很多。泰卦到否卦仅仅一步之遥,但是否卦到泰卦却要走63步,所以我们才会有“否极泰来”之说。还有既济卦和未济卦,既济卦通常是好的,但是只需要一步,便会走到未济卦,后者被认为不好的。所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我们还需要在生活中体会,我们需要学习到不要盯着某一面看,我们需要练习看到更多的面向。

    接着讲到社会的这个大团体,有很多的纷争,如何看待?要如实地看待!如何解决?要实事求是地解决。最可怕的就是要把和你不同的对方消灭,甚者不择手段地去消灭。我们常常在影视化作品中看到为了达到消灭对方的目的。

    我想在团体里的不同意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们就说两个人的家庭,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因为人和人是如此的不同,当然会有不同意见。怎么办?消灭吗?当然不行。所以老一辈总说,“求同存异”,我想这也是易经的智慧。求大同,存小异。什么是根本的,是原则问题?我们需要一致。什么是表面的,是萝卜青菜的问题?当然各有所爱就好。多理解对方,多接纳对方,整个家庭才会更加和谐!团体再大一点,到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事业单位,人更多了,意见更多了,那就看这个团体的愿景是什么?什么是团体前进的方向?符合这个方向的,应该是原则,大家都需要跟随,但同时还有很多部分,大家可以有各自的想法和做法。我想这也是某种的“求同存异”吧!大到国家就更加是了吧,譬如中国的历史上的唐朝是那么一个繁盛的王朝,对其他民族是非常的宽容,是一个大融合的国家。

    *******

    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团体非常重要,但一个成熟而健康的团体的基石是,每一个人,或至少很多人,要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争议。更基本的基石是,看到并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

    ---摘自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

    *******

    我想,最后这一句是很重要的,点出了一个成熟而健康的团体的基石:每一个人,或至少很多人,要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争议。更基本的基石是,看到并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

    我还想总结一下,结合前面两篇的内容,关于怎样才是一个成熟而健康的团体?

    每一个人能减少比较心,平等看人,尊重自己,遵从内心,真诚表达;

    每一个人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争议,允许争议的存在;

    对待争议,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极端的党同伐异,更不要团体领导人的人为判断。

    经过这三篇文章谈到如何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其实更合适的题目应该是一个成熟健康的团体应该如何形成。还是那一句话,哪儿哪儿都是团体,小到两个人,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目前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团体的需求越来越多,因为几乎大部分事情都是需要团队来完成的。那么如何建立团队?如何激励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团队和成员的关系又是如何?要追求团队的大小吗?团队的成员的一致性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吗?

    我想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会涌现出来的,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我以为,如果能够如前面说的,建立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团队的基石-尊重和真实,那么相信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