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累土 » 第三章 初心剧院

第三章 初心剧院

    夜色陇盖了晱城。

    小县城里的人们生活是有规律的。晱城的市民早早的用过了晚餐,城市的街道在刚刚平复了交通的晚高峰后,又渐渐迎来了熙攘的人流。晱城大桥的灯光已然点亮,宣告小城今日夜生活的开启。

    睒河自西向东流淌,自中心穿过晱城,河流北侧有一段沿着睒河蜿蜒的老城墙,将这个小县城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侧的城区渐渐消逝了繁华,静静地诉说着那些不应该老去的故事,南侧的城区厚积薄发,带着一腔热情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势不可挡地向更南方蓬勃发展。睒河上,西桥,晱城大桥,东桥三座桥梁自西向东将南北两侧的新与旧,未来与历史缝合起来。西桥古朴,铭刻着岁月沧桑的印记庄严地凝固在晱城的次轴线上,支撑着桥面的九根蜡烛般笔直的桥桩分为三列,挺立于睒河之上。西桥的这头,是欣欣向荣的商业步行街,西桥的那头,是西城门内古老的历史。夜色之中,西桥的桥身闪动着橘黄色的线条,在睒河的水岸点亮了乡愁。桥面上,人流络绎,小汽车鸣着清笛慢慢地驶过。东桥无独有偶,庄严地复刻了西桥厚重的历史感,将小城另一侧角落的传奇娓娓道来。城市主轴线上的晱城大桥,却俨然不同于两侧的西桥和东桥,以其极具现代感的宏伟气度横跨于睒河之上。在桥的两端,一抬眼便能看见桥梁主塔上红色的“晱城大桥”四个大字。它是晱城的第一座索拉桥,睒河的水面上映照着晱城大桥两个双跨悬索上五彩斑斓的光。晚上的晱城大桥车水马龙,情侣们牵着手,在如彩虹般绚烂的灯光下诉说山盟海誓。北侧的晱城大道通过晱城大桥与南侧的睒河路连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了晱城的城市主轴线。

    晱城的城市主轴线川流不息,晱城文化广场就是这道晱城脉搏上镶嵌着的一颗古老的明珠,它是晱城人民的情结。晱城文化广场座落在晱城大道的西侧,一条东西向的景观主轴线串联起了广场的主入口和位于广场西侧的晱城博物馆。晱城博物馆是典型的江南派新中式建筑,粉墙黛瓦的外立面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文绉绉的书生气,倒是和文化广场的名字对上了号。晱城博物馆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实际是超凡脱俗的,面向广场的一道主立面划定了晱城文化广场西侧的边界,黛色的屋瓦由于年代久远早已褪去了光泽,白色的墙面也因为时间的侵蚀刻上了斑驳的印记,勒脚的青石座涨满了潮湿的青苔,人们一靠近博物馆便能闻到这一栋建筑散发出的“老人气”。晱城文化广场的北侧边界是城市档案馆,档案馆比起正中轴线上的晱城博物馆倒是显得小气了很多,不仅仅是建筑体量比西侧的晱城博物馆小了一倍,就连建筑立面也显得色彩黯淡。城市档案馆外表那一层饱含岁月沧桑的褐色砂浆在时间的作用下竟然显得有那么一点灰不溜秋的,没有一点色彩的饱和度。面向文化广场的出入口正门两侧种了一排广玉兰树,这些树木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已然长的比这四层的文化馆建筑还要高,也就把档案馆面向广场的那一面立面遮挡住了一大半。如果不是面向广场的建筑出入口还保留着,可能人们都快忘记了在树木下还庇荫着一个晱城的老建筑了。于是档案馆立面那褪黯的砂浆色调倒是和这一排广玉兰树变得和谐起来了。玉兰花开的时候,文化广场的北侧就是一幅现实的油画,城市档案馆可是一张再合适不过的背景了。隔着一个文化广场在南侧与档案馆相望的便是初心剧院,初心剧院是很多老晱城人炽热的青春。初心剧院坐南朝北,面向晱城文化广场的主立面是标准的三段式,底层一道干净的玻璃幕建立起了剧院里的空间和外部文化广场的对话,通透轻灵的基座上方,镂刻的30个竖条型的老式长窗溶解了米白色石材立面整体的厚重感,建筑顶部的挑檐好像是绅士的帽檐,赋予了初心剧院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建筑上方,金色的“初心剧院”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总是能够勾起老晱城人那些逝去的美好记忆。剧院北立面两侧各种了一颗雪松树,如今,这陪伴着建筑走过了无数个秋冬的雪松树也是长的和建筑一样高了。晱城文化广场中连接北侧城市档案馆和南侧初心剧院的南北向道路便成为了广场的结构次轴。在东西向景观主轴和南北向道路次轴的交汇处,有一个主题花坛,这里矗立着晱城的城市象征——一个不锈钢的抽象雕塑,底层两个拉丝钢球托举起了两个缠绕而上的火炬,有人说这个雕塑是一个抽象的“晱”字,也有的人说它是城市精神的一种外化,没有人确切的知道这个雕塑的含义,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晱城人心中公认的城市标志。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晱城的繁华渐渐地从睒河北侧转移到了睒河的南侧,但晱城文化广场永远是晱城的文化中心。每当夜生活开始的时候,晱城文化广场就亮起了灯光,照着场地里面的建筑和雕塑,也点亮这里的一草一木。

    广场的音乐在夜晚的七点准时响起,五颜六色的景观照明灯将文化广场打扮得流光溢彩。晱城的人们都纷纷地往文化广场聚拢过来。今夜的晱城文化广场甚至吸引住了所有路过的晱城人的目光,他们的内心被重新点亮的初心剧院掀起了波浪。这一幢沉寂了将近二十年的老建筑的复苏,让许多在这里有着青春回忆的老晱城人都热泪盈眶。

    初心剧院的票价很是实惠,小县城里的文化生活是真正地属于人民大众的。但这一份朴实的挚诚,让二十年前的初心剧院再也无法在飞速发展中资本逐利的时代里获得一席之地。于是,初心剧院进入了漫长的沉默。但今夜,剧院的玻璃幕映照着入口门厅内的灯火通明,三十个老式的竖条型长窗散发着柔和的光。屋顶的地灯照着顶部“初心剧院”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它,终于回来了。

    晱城文化广场的南侧置放了一块崭新的演出宣传牌,越来越多涌向初心剧院的晱城人在宣传海报前做着仔细的端详。海报上面告知观众,重新归来的初心剧院即将上演的第一部戏剧是一场肢体默剧——《建筑师》,这种带着木偶戏成分又有着杂技特性的叙事故事倒是符合很多晱城人的喜好。这一出戏剧《建筑师》并没有像其他普通的演出一样提前在网络上开票发售,而且戏剧的票价在初心剧院本就不昂贵的基础上又做了折扣,这一部回归之作是今夜的初心剧院作为公益演出来献给晱城人民的礼物。

    很多对剧院有着回忆的晱城人一茬茬地走进了面临着晱城大道的初心剧院售票厅。他们久违了这种期待着大幕开启的愉悦感。演出即将开始,广场一角的售票厅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穿过售票厅的人群进入初心剧院的门厅,两层通高的空间简洁高冷,但又低调奢华。天花板上面挂着的老式几何水晶吊灯和纯白色大理石的铺地相呼应着,增加了空间上美的层次。门厅内设置着销售戏剧衍生品的小铺,人们喜欢在戏剧开场前或者演出间歇的时间中在铺子里闲逛。紧挨着铺子的就是剧场的休息厅区域,休息厅里可以看见剧场南侧一排整齐的落地窗,透过这些窗扇可以看见南边的道路和十字口的街角。初心剧院的次入口就面向着南侧的道路,剧场北面的主出入口通过休息厅和南面的次出入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众厅辅助区,等候着进入演出区域的观众就在这里等待观众厅大门的开启。

    吴茗就坐在小铺对面休息厅的座位上,她的眼神在一个个进场的观众脸上扫过,她在等待着她等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