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传说 »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血洗邱家,只是暴风雨的前奏曲。

    清秋想不通他们为什么放过自己,更想不通还有什么阴谋等着自己。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清秋战惊弓,邱凌为马夫。此等盛举,早已在江湖中越传越神了。

    清秋是英雄,谁敢妄论?更何况是妄杀了。

    名,成也江湖,败也江湖。所以说决策不仁,以侠客为刍狗。

    邱府灭门的第二天,盟主殿就一纸追杀令传遍江湖。

    令文如下。

    令谕江湖诸侠士:

    易清秋恃功自傲,长期盘踞邱府。邱府掌门人多次言商未果,致使易清秋恼羞成怒,携明派明从善(叶流善)血洗邱府,致邱府灭门。此举人神共愤,望江湖诸侠士通力合作,诛此忘恩负义之小人,以慰邱府在天之灵。

    赵陨

    风起云涌的江湖,又掀起腥风血雨。令文只字不提清秋重伤未愈,也不提尚有重伤卧榻在床之叶凡。

    江湖要你无名,你只能无名。江湖要你死,你只能死。除非顺应时代,识时务为俊杰。

    毕竟大多数的真相,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

    决策不仁,以生灵为刍狗。

    多少无辜的人被蒙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已现安定繁荣的江湖,多少人又要背井离乡,妻离子散。

    无辜的人,为无辜的事,付出了无辜的生命。

    他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前赴后继的精神。只怕决策不仁,当以他们为刍狗。

    天道不公,唯有死而后已,却无法彰显身后功名。兴许枉死他乡,遭人唾弃。

    雨不急。

    清秋不急。

    马就更不着急了。

    车厢里的叶流善不急,叶凡已经睡着了。

    马车慢慢地停了下来,有人挡住了去路。

    “杀惊弓之箭乃天下盛举,为何要屠邱府满门?”

    清秋一惊,这是要他百口莫辩,随既又释然。

    “车内有重伤的病人,我也有伤在身,我能血洗邱府?”

    四十上下的中年人,背背宝剑,举着把油纸伞,立在路中间。

    独来独往的人,肯定有辩清事非的能力。

    清秋是这样想的。

    “惊弓叫嚣盟主殿,我在。盟主殿十七人通力合作,杀惊弓易如反掌。一群贪图安逸,坐享荣华之辈,如何能统帅武林?”

    “现在是越来越过分了,竟然用莫须有来加害后起之秀。”

    中年人拂袖而去。

    二个三个惊弓之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坏了。留惊弓是激励江湖人图强;也给那些伪善的人敲个警钟。结果呢?丢脸的不仅仅是江湖,还有师门。

    中年人是北海剑派的执刑长老岳不一,也是盟主赵陨的师伯。一向嫉恶如仇,行走天下,代北海剑派,掌天下刑罚。

    惊弓之箭俩兄弟全凭喜好行事,无有大恶,是以任之。江湖之大,藏龙卧虎,那是几个惊弓可比?

    清秋没有猜错,中年人是北海剑派的掌刑长老岳不一。

    行走天下掌刑罚的只有二个剑派。北海剑派是一个,还有一个是五岳剑派的聂无二。而这二个剑派,在江湖中更是鲜为人知。掌刑罚的俩个长老,行走天下,几乎不为人知。

    雨,依然在下。

    马车,依然前行。

    车上的清秋轻皱眉头。

    路,还很长,长得似乎没有尽头。

    叶凡的伤,渐渐好转。但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清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天大地大,何处藏身?又何以为家?难道注定了这辈子地坎坷?

    清秋不服,所以要抗争。与天斗,与人斗,与世事抗争。

    不服,就昂起高傲的头。

    眉头散开了,傲气凌云。

    七个人,淋着雨,拦在路上。

    清秋跳下马车,一抱拳,略弯腰,彬彬有礼道:“谁能告诉我,谁策划了这次的截杀?”

    北海七剑之一的老大百里咏华上前一步,一抱拳道:“在下不才,谈不上截杀,只是赴死而已。”

    北海七剑虽号北海,但与北海剑派无丝毫渊源。如果他们知道有北海剑派,恐怕打死也不会号北海了。

    “盟主签署追杀令,我辈明知不敌,唯有赴死,以开先河。”

    “继往开来,我清秋成追杀令第一人了。不知是我之幸,还是江湖不幸?”

    “你有伤?”

    接着又道:“传闻你重伤之下,杀了惊弓之剑,这是真的?”

    百里咏华行走江湖多年,还是能看出清秋受伤了。也能听出马车里一个病人,一个平常人。

    “是的。”

    百里咏华在思考。

    重伤之下杀了惊弓之剑,寄居邱府,能屠邱府满门?即便有名不经传的明派明从善相助,又岂能动摇邱府百年根基?

    百里咏华在想。

    追杀令在古往今来,要经多方调查,多方证实,方能立据成文,盟主签印,方始成令。可此令在邱府灭门的第二天便传遍江湖,可有猫腻?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咏华生死事小,邱府百人蒙冤,清秋蒙冤就事大了。

    百里咏华看了一眼其余六剑,道:“你们从此弃剑,各自归家。已婚的照老看小;未婚的娶妻生子。我家老小,就拜托各位弟兄照看了。”

    “大哥,怎么了?”

    “大哥,你要干什么?”

    “大哥,为什么?”

    ……

    百里咏华抬手,压住众人,道:“兄弟七年有余,如同手足。今朝全部身死,姑不论家小,可否值得?”

    不待众人说话,又道:“邱府灭门第二天便成令,我辈知道多少?清秋重伤下杀了惊弓之箭,何以要屠对他尊崇倍至的邱凌满门?”

    “我辈身死事小,邱府百人蒙冤事大。此行已错,怎能让错愈演愈烈?我死,与他人无关。既可保全你们六人,也不至于背上抗命之罪,遭江湖人唾弃。我们死,只会让清秋背负血债,让邱府蒙冤,让更多人赴死。”

    “死不足惜,但要死得其所。”

    北海七剑老二武艺上前,一把抱住百里咏华,无语凝噎。

    “大哥,大嫂和侄子就是我今生的牵挂了,你放心。”

    武艺解下佩剑,扔在地上。一扭头,掩饰忍不住的泪水,转身离开。

    老三上前紧紧地抱住百里咏华,止不住的泪水哗哗而下。

    “不哭。我死尚有人送,尚有人埋,此生足也。”

    老三松开手,相对无语,竟泣不成声。一甩头,转身而去。

    老四深深地凝望一眼百里咏华,默默地抛出了佩剑,转头离去。

    老五低着头走上前,一抬头早已泪流满面。

    “大哥,我尚未婚配。我来,行吗?”

    “你还年轻,去从军,还有大好前程,何必寻死呢?”

    轻轻地摘下佩剑,慢慢地放下。长兄如父,父命难违,多说无益,擦干眼泪,奔赴前程。

    北海七剑的老幺上前,握住百里咏华的手,说道:“兄弟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我岂能撒手而去?”

    随即拔出长剑,百里咏华一把抓住剑刅,道:“大是大非,岂能逞匹夫之勇?我舍生取义,就是为了你们活着。难道白死一个还嫌少?”

    老幺看着咏华流血的手,想找什么包扎,最后还是放弃了。

    摇摇头,走了。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

    此时,从车厢顶上飘下一个白衣中年人。

    男儿落泪,壮士断腕。

    “你死我埋。但我绝不让你枉死?”

    百里咏华自嘲地笑笑,道:“多谢了。”

    盟主签发追杀令,岂是一人能成?既然能发令江湖,岂能轻易翻案?他又是谁?岂能死前还寄希望于他?

    “你要相信他。五岳剑派行走天下,掌刑罚的聂无二长老的话,一诺万金难求。”

    清秋缓缓地说道。

    行走天下掌刑罚,在江湖人口口相传中,几乎是天人。

    “我能瞑目了,但你不要忘了你的承诺。”

    不知百里咏华从哪里抽出一把短剑,径直奔脖子而来。

    五岳剑派他不知道;天下行走掌刑罚,他更不知道了。但清秋的话,他信。虽然清秋默默无名,但他重伤仍然能杀惊弓之剑,可想而知,他不可能是无名之辈。清秋敬重的人,他信。

    此刻,去而复返的老三急忙上前,扶住百里咏华,慢慢放下来。解下佩剑,头也不回地走了。

    咏华死,六剑不能收尸。这是对追杀令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