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周行:终点不可在骊山 » 第二十四章 相见亡命巷

第二十四章 相见亡命巷

    左瑀进入翼都的时候,翼都城正处于戒备的状态。

    周幽王的使臣虢叔今日到来,晋侯使其弟、大夫成师出迎。

    成师在城外站立良久,才等到虢叔的车队。

    虢叔的车上,载着代表天子的日月旗,他坐的车名叫大路,只见车轼上蒙着虎皮,辔头上镶着金饰,竹子做的车篷上雕刻着纹章。

    宗周有四老:伯阳甫、宦仲、虢叔、杜伯。如今杜伯已死,宦仲重病,其余的二人依然拥有显赫的地位和声望。

    虢叔担任的是内史一职,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周王之命册命赏赐诸侯官员,接受王命视察地方,书写宣读册命文书、重要文诰等。

    他六十多岁,长须面白,脸庞方正,神色之间很是疲倦。

    王使游说乞讨诸侯,到处遇冷,四处碰壁,尤其在彘邑,王使会见了汾王的女儿,当今天子的姑母,老王姬对天子大加指责,丝毫不留情面。

    “吾那个侄儿是疯了。父亲向儿子宣战,国君讨伐于国有大功的申侯,抛弃联姻已久的姜氏,选择毫无根基的姒氏,他知道天下的诸侯,有多少人的妻子都是姜氏吗?有多少人的元舅都是姜姓国君吗?”

    成师向虢叔客客气气地说完“辱临鄙邑”之类的客气话,就邀请虢叔前往馆驿休息。虢叔则神情有点恍惚,不能立即见到晋侯,同样让他有些失望。

    冗长的仪式拖延了很长时间方才结束。

    人们方才还在感叹王室依仗的豪华和王使容貌的威严。

    现在则开始议论,晋国应不应该出兵。

    “宗周和诸国的关系,犹如大树的树根和树干的关系,如今树根摇动,树干岂能长久。故而,救周是理所当然之事。”

    “不然,宗周自汾王以来,诸王失德,当今天子即位以来,岐山崩塌,三川断流,周失去上天的庇佑已经非常明显,以晋国师旅拯救被天命抛弃的宗周,这好比拿着柴禾去拯救正在燃烧的大火。”

    “就希望这大火不要烧到我们晋国来。”

    ……

    左瑀驾车绕过议论纷纷的人群,看起来晋国两派的争论还是非常激烈的。晋侯夫人和晋侯应该要安排自己某些事情了。

    马车在“亡命巷”中停了下来,左瑀望着宅子有些失神,许久以来,这是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家的地方。

    轻叩木门,过了许久,门外才传来一个谨小的声音:“是哪位到访?”

    左瑀笑道:“此间主人回家了。”

    门内“哎呀”一声,似乎有一瓢水倒在地上,门“吱呀”一声就打开了。

    沈齐怔怔的倚门而立,这几日竟然消瘦了不少,眼圈也有一些微红,两人的身影各自倒影在双方的眼眸中,就如同分别了很久一样。

    人就是这样的奇怪,有时候一眼就可以记忆很长时间,有时候一次就可以回味良久。

    “不让主人进门吗?”左瑀微笑着说。

    沈齐按捺住心中的幽怨和喜悦。忙打开了大门。左瑀把马车拉了进来,停在车马房。才开始打量这套宅子。

    宅子一共两进院子,前院子较为空旷,两边有库房和车马房,后院则是沈齐他们居住的房子,中间是接待客人的地方,虽然小巧,但跟季夙家的格局还是差不多的。

    宅子被打扫的很是干净,刚才进门时,沈齐正在洗衣服。左瑀见她老是把手往衣袖里缩,不禁笑道:“你在藏什么呢?”

    沈齐忙摇摇头,连说没什么。

    左瑀眉头一皱,抢过她的手,却见原本白嫩的小手上起了好些血泡,他心疼地道:“这是怎么回事?”

    “不碍事的,就是做的活有些多了。”沈齐忙说道。

    两道工序……两位姑娘听见声音也跑了出来,一个盎齐,一个缇齐,两人容貌都是极美,年龄稍大一些的是盎齐,她身材修长,神态甚是清冷,另一位缇齐,比盎齐矮了半头,生着一副圆脸,一双大眼甚是灵动。

    两人都向左瑀致谢,神色中都有一些茫然,她们诚然算是摆脱了被晋侯夫人操纵的命运,却同时失去了大家族的庇佑,虽然沈齐一再宽慰她们,她们还是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先生您回来的可是有些晚了,二姐这两日思念你,连饭都无心吃。”说话的是缇齐,她的声音清脆悦耳,语态颇为娇憨。

    “你不要胡说,缇齐。”沈齐的羞恼道。

    “这两日有什么事情吗?你们怎么都搞成这副模样。”左瑀在她们行礼时见她们的一双手也是跟沈齐差不多,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沈齐犹豫片刻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自从那天听说铜渣一事后,沈齐就极为上心,回来跟两位姐妹一商量,两人都觉得不能坐吃山空,就和驹敖约好,每日跟随驹敖一起去采铜渣,再由驹敖卖给赵氏。

    这样,她们一起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并在驹敖的帮助下,得到了生平的第一笔钱。

    左瑀目光闪烁,他的心中五味杂陈,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说道:“你们做的不错,但是今天之后就不必去了。”

    “可是……”沈齐欲言又止。

    左瑀凝视着她笑道:“当日你要救你的姊妹之前,要是想到现在的情形,还会去救吗?”

    “会。”沈齐坚定地回答。

    左瑀又看着盎、缇齐说道:“若是你们知道今天是这样的生活,还会离开吗?”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回答也是出奇地一致:“当然不会。”

    缇齐又笑道:“现在苦是苦些,可是比起在王宫,比起在夫人那里,却好比乐土一般。”

    左瑀赞许地点点头,周人为何要“逝将去女(汝),适彼乐土”,那一定是因为此间所过的生活实在非人。

    “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吗?”左瑀又问道。

    “先生打算如何安排我们?”两人其实所想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她们有什么,不就是美貌吗?无论在王宫又或是晋姜夫人那里,她们所受的教育就是为取悦男人做好准备。至于良人什么的,那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

    左瑀为什么要救她们?难道不是也看上她们的身体吗?

    现在看来,沈齐说的不错,这位左先生至少看起来还顺眼,他的目光很清澈,与那些刚刚摆脱奴隶身份,就以主人的身份凌辱其他奴隶的莽夫迥然不同,言谈间也非常尊重她们,即便是做滕妾,也不是不可接受。

    “我们听先生的吩咐。”盎齐也淡淡地说。

    左瑀笑道:“既然如此,我有一个想法。若是你们都同意,我们就一起做。”

    包括沈齐在内,三人都十分惊奇,又是什么事情,先生竟然要和我们三位女子合作呢?

    …………………………

    宗周。

    是日,祭公敦、尹公球到宗周。随同他们到来的,还有卫国使节石蜡。

    天子大喜。

    祭公敦,周公之后,成王时封建于祭,历任祭伯多为王室卿士。

    尹公球,姞姓,为卿士尹吉甫长子,尹吉甫有大功于王室,先王封建于尹。

    祭、尹两国为伯国,二人与王关系甚好。王即位后,出任卿士,是以人称祭公、尹公。

    去岁申国战败,王命二人归国,料民而重整兵车,到今日才还宗周。

    “不想臣等还能再次见到天子。”二人异口同声哭诉道。

    太史哼了一声,此二人和虢公丑一样,在他看来都是阿谀奉承之徒,这才是真正的青蝇。

    王听罢感动地说:“二卿之忠心,寡人是不会忘记的。”

    二人道:“我已经将国内的兵车全部带来了,诸人皆愿为王而战。”

    王更加欢喜,命人犒劳军士。

    如今,王搜尽宗周之兵,已经有二百辆战车,二人带来的,也有大约二百辆,这对于王室而言,已经是一支强大的武装了。

    王得意地问郑伯:“如今可否一战?”

    郑伯面露难色,然而还是直言告王:“王室大军,老弱居多,祭公之师,熟于礼仪而疏于战阵,独有尹公之旅,多年随同太师(尹吉甫)征伐,可以勉强一战。”

    王的脸色又一次阴沉下来。

    当日,王草草用完午膳,入康宫大室,面朝南就位,命司马带着石蜡进进入大室之门,石蜡面朝北站立在中廷。

    卫国是康叔之国,康叔为文王之子,成王时期和周公共同秉政,三监之乱时,文王的其他儿子管蔡之流皆叛,康叔却鼎立支持周公,因而和周公关系极为和睦。在诸姬之中,卫国的地位极其崇高。

    宣王时,天子干涉鲁国君位继承,迫使鲁国更换太子,导致鲁国一度陷入内乱,卫国的地位随之更为显赫。

    更加重要的是,此时的卫侯,正是诸姬之中年龄最老的,在诸侯之中德高望重。

    因此,王现在迫切需要卫侯的支持。

    虽然石蜡仅仅是卫侯之使,王依旧给与了极大的礼遇。

    王命人宣读册命,称赞了卫侯为王室安定东方的功绩,赐给卫侯天子金车一辆、骏马四匹,宝弓一把,箭矢百只,黑黍米酿造的香酒一卣(yǒu)。

    王命卫侯,以绥四方之国,以纠王政之失。

    石蜡二十多岁,身材高大,长相俊逸,眼中有一股孤傲之气,收到王的赏赐,他屈膝在地,行稽首大礼,一举一动皆一丝不苟。

    王欣慰于他的谨慎知礼,又嘉奖卫使,又特别赐给他命服一副、鼎一、爵一和朋贝、绢帛等物。

    王温言吩咐太史伯阳甫说:“厚飨卫使。”

    太史还未答应,石蜡却道:“卫侯忧劳王事,日夜难眠,却不知宗周局势竟然已经败坏到这种地步。如此危机时刻,小臣当早日还报卫侯,岂敢贪图王的美酒佳肴而耽搁于此。”

    王面有惭色,无言以对。

    石蜡又道:“天子听政,使公卿、诸侯献诗。”

    于是献卫侯所作之《青蝇》。王当即召大司乐奏之,其词道: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乐师诵的委婉,王听起来却无比刺耳,这是在讽劝君主不要听信谗言,说那些可鄙的谗言就如同讨厌的苍蝇一般,构陷兄弟之情,变乱君臣之义,祸乱诸侯之心。

    王心中不满,却不敢兴于言表。

    他只能拱手道:“予小子在位执政,战战兢兢,不敢懈怠。上天急于施威,小子多有大错。伯祖教诲予小子弘扬文王、武王的勋业,告诉我天命的威严和美好的德行所在。予小子敢不受教。”

    太史目光冷峻地看了一眼石蜡。

    石蜡又朗声道:“卫侯还有一言,告之诸位卿士和执政大臣。昔年芮伯曾言:祸患常常发生在人们习惯忽略的地方,灾难常常发生在人们习惯轻视的所在。仔细思考你们自身的力量与德行,为即将到来的灾祸做好准备。否则,难至而悔,悔将何及?”

    诸卿正一片愕然,却听见石蜡愤怒地大喊:“是什么人关闭桃林塞和崤山函谷通道?”

    王先是愕然,瞬间又变得极度愤怒。他不敢置信地看着群臣,脸色却变得铁青。

    大室在一片沉寂。

    王对这种平静感到万分的恐慌。

    自己终日盼望诸侯的援兵,而有人竟然背着他封锁了东方诸侯援助的必经之路。

    这要不是背叛,什么是背叛?

    卫使当日即匆匆而去。

    这对王不是一个好消息,卫侯指着鼻子教训了他半天,他也以最大的容忍给与尊敬,然而卫使始终没有说出王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卫国师旅何时出发,何日到来?

    这对王意味着,东方诸侯的援助没有指望了。

    当夜,王命在太庙外点燃庭燎,一根根火把照亮宫室,如同白昼,卿正、邦君聚集于此,商量国事。

    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小臣单来到王的身边悄悄说。

    “他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