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青春织歌 » 第二章 一起从头开始

第二章 一起从头开始

    对于生活中的许多机缘巧合,人们都会说“噢!命运安排了这一切。”不是命运服从人,人服从命运。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情,改变了什么,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曲,留下几声感叹。这就是命运,这就是生活。谁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一本书。在这里一群年轻人告诉你他们的生活是什么。

    李里再过一天就要到北方工学院报到了。在此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大学校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也看过许多小说,上面的描写根本和自己的生活不靠谱。自己也根本就没有交过女朋友,对于李里来说爱情离自己好远,未来的生活是那么遥不可及。

    “你还不起床,明天的火车,还不赶紧收拾东西,毛衣毛裤啥的都别忘了,都大学生了怎么还这么操心。”单老师象其他母亲一样,孩子多大都不放心。李里也没理妈妈,只是感觉该起床了,该长大了。单老师每年都是毕业班老师,在他的教导下已桃李天下。就是对自己的孩子很疏于管理,考大学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对于孩子过分的宽容,也让李里养成了凡事都没有压力的性格。

    “明天叫你爸去学校送你,记住了出门在外千万可别乱吃东西,别吃带馅的,别喝汤。”母亲就是这样,平时老是絮絮叨叨,可到事情头上总还是有道理的。今天本平常的一天被李里的入学搞得大家都很忙。李里的父亲很早就去市场买一些水果喝干粮带在路上吃,毕竟路上要经历4个小时的车程。李里父亲并没有成功的事业,但他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李里从小到大的早饭都是父亲做好,叫他起床。其实作为父母不用干什么惊天动地大的大事,只是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就是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叫什么,这叫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李里慢悠悠地从房间出来,坐在门口的椅子上。初秋的阳光还有点灼人,晒在脸上,痒痒的。李里看看太阳,心想今天也没什么的,怎么父母都变了个人似的。难道就是那句话“这学就是给他们上的。”想罢无奈地望了一眼厨房的母亲。正好隔壁的邹老师搁墙望见李里。

    “李里,什么时候报道去?”邹老师问道。

    “老师好,明天就去吉林。”李里回道。

    “你的成绩能上北方工学院不错,你的英语太差了。”邹老师说完就进了屋。她不说这话还好,话一出口李里不禁气贯心肺。要不是她初中时候没好好教,也不至于后来没上重点高中,才现在高考拉分了。当然自己的底子也不是很好,可就是算罪名也得一人一半。索性不在门口了,回到屋里正看到母亲在和面包饺子,李里的最爱。

    “快洗手,一会面醒过来就开始包。”李里妈叫李里。

    “我爸今天不用上班?”李里问。

    “他今天特意请假,明天顺便去梅河看看你二姑。好久没去了,害怕那边挑理。”李里妈回答道。两个人聊天这会,门一响李里爸进了门,手里拿着三大包东西。

    “老头,今天你可是出血了,搁别人身上,打死你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李里妈调侃道。

    “李里先别包了,去看看我买的齐不,还缺什么赶紧去买。别到时候着急忙慌的”李里爸爸对李里道。李里懒散地拿过几包东西,里面绝大多数是吃的,这是李里妈说的,说这样能让李里很好地过渡到学校的伙食上。李里爸看李里的情绪不是很高,问道“你怎么好像还没做好准备,马上就是跨世纪的大学生了!”

    “我也高不明白,要不我大学不要上了,去和小可作买卖去”李里半认真办玩笑地说。

    “别提这个事,一提我就火大。一个你姐姐就让我牵挂的了,把我女儿骗去了,我就够后悔的了。他们纯粹就是一帮骗子。给女儿找这么远的婆家,又没有钱。现在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单老师一提到这个话题情绪就会很激动,大家伙都集体收声了。

    九月的通城在李里记忆里就从来就没有凉快过。第二天一早李里就和父亲出门,到火车站的时候人还不是很多,尽管是学生开学的日子。父亲负责拿所有的包,李里在父亲眼里一直都是孩子,做事情不够牢靠,东西还是自己看着比较放心。他把所有的东西放定了就去售票口去问车票了。父亲肥胖的身躯融在人群中,现在李里才明白朱自清为什么感怀于父亲的背影了,眼前这个中年人就是二十几年一直深爱自己的父亲,父亲其实是一个不愿意表露情感的人,但父亲的眼睛却永远无法隐藏对李里的爱。他的背后总是一个大大的汗迹。从小到大李里都不明白怎么父亲流的汗总是比别人多。慢慢李里明白了父亲承担的是天,母亲和自己的天。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天下,才能让李里生活的无忧虑。而他的欣慰只限于自己的快乐。父亲拿到的是两张通票,得到四平倒车一次。

    车站的人很多,小城能上大学的人实在不是很多,今天火车站大多数是进城务工。差别很明显,就是他们装在编制袋里的行李。车站的广播告诉大家准备好火车票,火车马上就要进站了。大家都蓄势待发挤到了检票口。闸门一开,人们开始拥挤地向外冲去。边上的一个弱小的女孩子被人群挤来挤去的。她的脚步根本就不听自己的命令。“啊”终于被挤倒了。李里一把把她的胳膊拉在手里。两个人被簇拥着上了车,看到已经占定座位的两位父亲做到了一起。大家坐下一聊天才知道,原来两位老人是原来一起下乡住在一个集体户的战友。

    “安娜,叫李叔。我们可是十几年没见的老哥们了。”安娜的父亲满脸带笑地介绍道。

    “你得叫安叔。这两个孩子同岁吧?”李里爸问。

    “就是,我记得你家老二出生那年,正好控制二胎吗。你搞到二胎指标那件事在医院都传开了,说你二姐实在是有能耐。”安娜爸道。

    “咳!说这事。说起来你说咱们这代人,上学赶*,要毕业了又上山下乡。生孩子赶上计划生育。这老了又赶上下岗了。”李里爸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火车开动了,家乡的山水树木都被抛在身后。远行的人都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节。他就象胸口的伤痛,永远会搅动离家人的心弦。岁月的列车把两位父亲带回了二十年前,他们把青春尽情挥洒在一个叫姜家街的地方。岁月如织不完的锦缎。那段时间他们无事不在收获中享受快乐。在那个年代,在他们的那个年代里一切都是那么地单纯。亲情、爱情、友情交织着对未来的憧憬。每一天尽管又无法逃避的残酷的条件下从来没有过退缩。就这样他们每一天尽情地收获快乐,在这样的生活里,人们的灵魂也一次次被沉淀。也许更换时间地点在也不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有一样的情感。

    火车驰骋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铁路两边是无尽的玉米田。列车驶过,道路两边的风景根本不怎么变化。但却牵动着两个父亲的思绪,

    “老李,咱们下乡那会就这么大吧?现在咱们都老了。”安父道。

    “我二十,那年头上学都晚,我记得我上高中二年级。你比我小两岁吧,在集体户里我们都叫你老疙瘩。”李父说。

    “哈,这你都还记得呢!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孩子都这么大了,你孩子考上什么大学了?”安父说。

    “安叔,我上的是北方工学院。”李里抢在父亲前说道。正在这是安娜从洗手间回来了。李里才得意打量眼前的女孩。衣着朴素,只是一身青色的连衣裙。清水脸,五官倒是清秀,只是一副眼镜根本就是看不清眼神。短发补充了眼镜遮挡的神采。

    “北方工学院还挺好的,我家娜娜原本是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的,后被顶下来了。北方农业大学录取了。”安父说。

    “我家这小子挺聪明的,就是不努力,原本要他复习考个好的大学。但是来年啥样还不知道呢。小安你要是有什么事情你就只管找我家李里,我和你爸这都是实在哥们儿。”李父和安娜说道。

    “对,娜娜你不用客气。李里你们得多走动。要不是我常年驻外,早去你家了。”安父说。此次相遇也为日后的故事埋下伏笔。

    人生真的很无聊,聚聚散散,开始结束。此次的分手将迎来下次的相距。双手紧握在一起,此时幸福的脸庞不再是标志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饱含泪水的双瞳。请不要它他简单的说成脆弱,任何事物都无法抵挡此时真情的奔涌。站台上的两位中年人依依惜别,在口中不断地道着珍重。二十年前的一幕重现。岁月许久的磨砺,让他们失去了青春、激情。。。。永不消失的是浓厚的情谊。

    出了站台就看到各个高校的接待站。“欢迎您成为北方工业大学的一员。”广播声让李里和父亲发现了大条幅下的北方工学院的接待站。一个叫张海洋的学长把他们父子带到了接站的大客车上。由于是接站的最后一班车,人还不是很多就启动了。

    “我叫陈海洋,是校学习部的副部长。今天负责学生的接待工作,欢迎同学们成为北方工学院的一员。欢迎你来到美丽的南湖畔。北方工学院是一个和共和国同龄的高校,是一个年轻的高校………”张海洋对学校和沿途的风景进行了介绍。李里看着滔滔不绝的张海洋,原来这就是大学生,衣服干净,头发整齐,腰间还别这正流行的BP机。身上散发着青春、朝气。想到自己也会成为如他一样,李里不禁感到有点兴奋。沿途是拥堵在一起的车辆和杂乱的建筑。很久才到了张海洋说的大学路,这条街道全是用石子铺成,道路两边是不是的出现一个很古旧的伪满建筑,散发浓厚的区域气息。这座城市建国以来就被成为大学城、汽车城。一个很牵强才成为中型城市。驶入学校,夹道的林荫鹅卵石街道给人们一种抛弃铜锈、烟尘、尾气、喧嚣的惬意。

    “同学们,刚路过的是我们学校的正门,他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省级保护的文物。咱学校几个重点的实验室是国家级的实验室。谁是化工专业的?”张海洋问道。李里举了一下手。

    “你可逮着了,你们系的固项色谱就很牛。”张海洋继续说道。好长时间汽车才停到学校的大操场上。学校真大呀!大家纷纷感叹,操场的一角被辟为入学手续的办公室。大操场上聚集了好多人在踢球、跑圈。到处充斥着傍晚饭后的轻松。令大家很以外的就是入学手续的第一项是剃头!李里本来已经在家剃过头了。可边上的老师只是说不和要求,李里坐在了剃头师父的椅子上。

    “师父,你怎么也不问我剃什么头呀!”李里问剃头的师父。

    “甭问,一律都是军训头!”师父冷冷地回答。

    “女生也是军训头吗?”李里问了一句。正好边上一个女生坐了下来,瞬间就由一个长发美女变成了西瓜皮头。后来才知道北方工学院的军训是很有名的。许多211高校都望尘莫及。一会功夫就剃完了,反正也不是什么有模样的头型。边上也没有镜子,李里用手摸摸头,真不知道是个什么奶奶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