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1983浪潮之巅 » 第9章 商机

第9章 商机

    没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结,江佑白拿起范红斌送来的礼盒,拆开是一套精美的青花瓷茶具。

    江立功眼睛一亮,“这是好东西啊,老范大手笔。”

    江佑白好奇问道:“有什么讲究吗?”

    虽然他是地道的瓷厂子弟,但从小到大光顾着玩了,对瓷器基本没什么了解。

    江立功戴上挂在脖子上的近视眼镜,轻轻摩挲着瓶身,随后将茶壶瓶底亮给江佑白。

    “你看底款,‘中国浮梁’下面还有一个‘CHINA’,这种带英文的就是出口专用的。”

    “贵吗?”

    “何止是贵?一般人根本没地买去。”江立功点起一支香烟,深吸一口。

    “现在十大厂生产的瓷器,少部分供应给公家,大部分都用来出口创汇,就这么一套瓷器,卖到英国,那起码得这个数。”老江竖起五根手指。

    “50元?”

    “50英镑打底!”

    江佑白震惊了,按照现在的汇率,那就是差不多700元人民币。

    老天爷!这得卖1000个鸡腿!这要烤掉多少斤碳啊!

    看着儿子目瞪口呆的样子,老江有一种在大学生面前装逼成功的快感,舒坦地吐出一口烟圈,继续嘚瑟:“不然你以为咱们宇宙厂一年2000万的出口创汇是怎么来的啊?”

    “为什么能卖这么贵呢?”江佑白不解。

    老江思考了片刻,缓缓说道:“一方面是咱们的瓷器享誉全球,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成本本身也不低,不同的釉彩烧制成功率也不一样。像这种青花瓷,成功率差不多7、8成,但像釉里红这种名贵瓷器,即使是十年以上的老师傅,烧制成品率也不会高于1成。综合下来,厂里十几种产品的平均成品率大概在3成左右。”

    “竟然这么低...”江佑白突然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急哄哄地问道:“那次品怎么处理?”

    “烧裂的直接当垃圾处理,少部分瓷器完好但成釉色不行的次色品,要么分给厂里家属,要么就直接送到国营商店,低价处理了。”

    江佑白的眼里闪烁着金币的光芒,“有多低?”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们车间的次色瓷器都是你王叔在处理,卖给国营商店可能一套也就是一两块钱吧。”

    暴殄天物啊!

    “你在打次色瓷器的主意?”看着江佑白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老江打趣道:“普通老百姓谁买瓷器啊,摔一下就碎了,哪有搪瓷碗好使。”

    说完,老江端起他的大红色搪瓷茶缸,吹了吹气喝了一口茶。

    仿佛在无声地嘲讽自己儿子这个大学生没什么社会经验。

    但江佑白心里却是门儿清。

    这个年代的老百姓不买瓷器很正常,好几元买来的金贵东西,家里的小孩稍微碰下就碎了,搁谁不心疼,哪里有搪瓷的经摔。

    但有那么一拨人可不差钱啊!人家讲究的是生活品质!

    江佑白越想越兴奋,说干就干。

    “赵总,你的50元投资马上就有10倍的ROI了。”

    给亲妈撂下一句话,江佑白便马不停蹄地冲出了家门,朝王跃东家里跑去。

    只留下赵素芬和老江面面相觑。

    “啊欧爱?这臭崽怎么最近嘴里尽是些听不懂的词...”

    ......

    “王叔,来一根。”

    江佑白一脸谄笑地点上烟。

    王建国手指夹着根袅袅生烟的庐山,有些好奇地问道。

    “佑白,跃东跟他妈去外婆家了,你是来找我的?”

    王建国是打心眼里喜欢眼前的大侄子,虽然从小到大和王跃东一起闯了不少祸,但学习从没落下,一直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成绩,连带着王跃东高中几年也发奋了一把。

    人要好伴,树要好邻。

    可以说,王跃东能考上岭南工商学院,有江佑白一小半的功劳。

    再加上和老江十几年的革命友谊,王建国基本上把江佑白当成半个儿子看待的。

    “叔,我想问下,咱们二车间的次色瓷器一般都怎么处理啊?”

    “大部分残次品都是火候没把控好烧裂的,碎片一般拉到郊区就地掩埋。少部分成色上差一些的,国营商店每周来收一次。”王建国有些诧异地看向江佑白,“怎么?想去摆摊卖次色瓷器?”

    他倒是知道江佑白和王跃东最近捣鼓的烤鸡腿,这两天王跃东没少在家里显摆,一天几十块的净利润让王建国也是心惊不已。

    但次色瓷器,他觉得没有什么搞头。

    这玩意儿,有钱人不屑于用,普通人舍不得买,整个就是一尴尬的处境。

    就连国营商店也不怎么愿意收了,哪怕一套只要一块不到的价格,实在是不好卖。

    最近几批次色瓷器,基本都是分给厂里的职工用了。

    “嗯,我觉得能赚一波。”江佑白一脸笃定。

    “哦?”王建国倒是来了兴趣,“就连咱们厂里的工人都不怎么用瓷器,你有什么好法子能卖出去?”

    “商业机密,就先不跟叔说了。”

    江佑白嘿嘿一笑,倒不是不信任王建国,只是他这生意靠的就是一个时间差和信息差,钱没进口袋,还是低调点的好。

    “和你叔还玩神秘呢。”王建国开怀大笑,“行,今天是公休日,明天周一厂子下班前,你来二车间找我,先带你看看。”

    反正都是不要的次色瓷器,卖给谁不是卖,也不违反厂里的规定。

    佑白这小子从小就鬼点子多,让他去试试,哪怕亏了,也当积累社会经验了。

    王建国心下打定主意,明天去另外几个车间,把成色好一些的次色瓷器也要过来,打包交给江佑白。

    大侄子的一点小生意,做叔的必须狠狠支持一把。

    “好嘞,谢谢叔。”

    从王跃东家里出来,院子里已经有不少小屁孩在嬉闹着。

    “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

    女孩子们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卖力地跳着皮筋。

    男孩子们则是在一旁玩着弹珠,时不时偷瞄一眼跳皮筋的女孩。

    江佑白乐呵呵地看着这群小屁孩,虽然不像后世的小朋友有各种ipad、小天才手表之类的电子产品,但这种快乐,既不伤眼,还能锻炼身体。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声响。

    “叮叮嘡,叮叮嘡。”

    一个小贩挑着扁担,手里的铁锤有节奏地敲击着铁块。

    不少院里的家属好奇地围了上去,小屁孩们更是扔下了皮筋和弹珠,向小贩跑去。

    “麦芽糖咯~1元1斤,旧物也能换咯~”

    小贩打开两个圆簸箕,露出里面黑白相间的麦芽糖。

    乳白色的麦芽糖裹了一层芝麻,糖的清香和芝麻的浓香混合在一起,散发出迷人的味道。

    小屁孩们眼睛都直了,口水就快流到地上。

    “不急不急,一个一个来,胶凉鞋、鸭毛、搪瓷盆,都能换~”

    要是放在前几年,可没有小贩敢冒着投机倒把的风险来卖糖。

    现在不仅能以物换物,还能直接用钱买。

    江佑白要了1斤叮叮糖,一口咬下去,有点硌牙,但嚼了几口,粘牙的麦芽糖香味就在口腔里迸发出来。

    真甜啊。

    这口改革春风的甘甜,一直甜到了江佑白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