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景朝小道长 » 暮云村

暮云村

    看着师父对自己如此赏识,魏良投桃报李,说:“师父,我知道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说来听听。”方黎问。

    “暮云村的村井里有只乌龟。”魏良神秘兮兮的说。

    这个方黎知道,人们在打完一口井之后,没有像现代的仪器,去检验井中的水质;为了判断这里的水能不能饮用,于是,人们想到在井中放只乌龟,若乌龟在井中活得好好的,那就证明水是可以喝的。

    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方黎开口:“不就一只乌龟吗。”

    “师父这可不是普通乌龟,是只白龟啊。”魏良说道。

    白色乌龟,方黎也很好奇,说:“你怎么知道的。”

    “是我听说的,我叔叔让我守着白龟,他说这龟值千两呢。”魏良说。

    方黎虽然想看看白龟长什么样子,但只是好奇,说:“你把白龟带去京城吧。”

    魏良摇了摇头,说:“叔叔已经派人守着了,他说白龟不能长时间离开井,不然会死,害死白龟的人也会夭寿。”

    方黎不以为然,既然见不到,就当听一乐了。

    几人也随卢涣去了都督府。

    楚州

    郢都城内。

    郢都百姓惶惶不已。

    吴宗敬率领五万大军把楚州兵马困在楚国旧都郢都城内。

    谋士卞律向吴宗敬献策,“今郢都地广粮足,我等若等其断粮不知要待何时,不若断其水源,谣传楚将将降,以乱其心。”

    “善。”

    郢都城内。

    一个小孩问自己父亲:“爹,我们为什么要造反呢。”

    “孩子,我们哪想造反,只想好好生活。”老父答道。

    郢都城内,年幼的楚王熊辩也有这样的疑问,他好奇的问:“吴师傅,我们为何要反叛呢?”

    吴师傅本名吴炳,是江夏郡著名学士。曾经奉旨进京为仁帝讲学,但后来吴炳以病推辞。仁帝的赏赐也全部退回。

    “大王知道楚国的历史吗?”吴炳问道。

    “孤不知。”熊辩答。

    “昔年屈夫子曾言:帝高阳苗裔兮。我楚国的先祖是传说中的黑帝。”

    熊辩认真的听着。

    “第一代楚王的妻子名叫纰厉,那时候我们还不叫楚国,但是后来在生孩子的时候不幸难产而死。孩子存活了下来,部落巫师用荆条包裹住纰厉裂开的腹部之后下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从此自称为“楚”。这个楚就是荆条的意思。”

    熊辩也没想到楚国有这样的历史,他只是楚王的后人,若不是这次起义,应该还在帮家人干农活。

    “楚国本是漫山遍野的荆棘,是我们楚国的先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了楚国的基业。”

    熊辩似懂非懂的点头,问:“吴师父,我们楚国亡国近三百年,为什么现在才叛乱呢?”

    “早在文帝时,我们就发动了大规模反叛,奈何文帝手段过高,稳住了朝堂,我们差一点就能成功的。”吴炳一声叹息。

    据记载,当年正是国无君主,各位大臣对立谁为帝议论纷纷。楚州也趁机反叛,当时景朝立国不过三十年,根基不稳,眼看要打到京城,当时首辅周平当机立断,立了年长的文帝为帝。

    文帝仿佛是天生的帝王,一上任就以雷霆手段平定了朝堂内部,又发动京城百姓守住了京城,直到各地军队起兵勤王。

    熊辩不知道吴炳在愁什么,只是好奇的问:“吴师傅,我们能守住郢都吗?”

    “郢都兵多粮广,守上一年半载应该没有问题。”吴炳从容回答。

    “不好了,吴大人,郢都城内有人向水里投毒。”一个文臣慌忙跑来。

    吴炳说:“投毒的人可抓到了。”

    “抓到了,是郢都地主孙杰孙凡父子。”那文臣答。

    吴炳气的胡子发颤,这要多伤尽天良才能干出这种事啊,郢都可有近二十万条人命。说道:“把这父子二人实以车裂之刑。”

    这父子二人本就是乡里恶霸,不为别的,就是郢都城驻扎了太多兵丁,父子二人无法继续祸乱百姓。又听外面传言楚将将降,故而想到了这条毒计。

    “不好,城中有人散布谣言,说官兵霸占水源,不给百姓留活路。”一个将士进来汇报。

    听到这,吴炳再也忍不住了,拔出宝剑一剑刺向孙杰,又一剑解决掉孙凡。

    心中怒气方平。

    楚王熊辩看着平日温文尔雅的老师,今天就像变了个人。

    “快把丞相,将军他们叫来。”吴炳说道。

    吴炳说完一口气摊坐在地上。难道天真的不佑我大楚吗?

    现在郢都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不少百姓决定开门投降。心里想的是早点投降早点有功。

    百姓哗变冲向城门。

    楚丞相屈完是屈夫子十六代孙,将军项蹇也是武将世家出身。

    “不若我们先撤离郢都,再谋大业。”将军项蹇开口,他也想打,但自己手底下不是正规军,打起来很难跟朝廷训练有素的军队比。

    “不行,我大楚蒙难近三百年。此时若降,我等怕是再无机会。”屈完坚决反对。在他看来,只要振臂一呼,楚人就会源源不断的云集响应。

    “屈相,大楚早已灭亡了几百年,我等求的不过是一方净土,我楚地百姓历来徭役最重,我等难道不是为了百姓吗?”吴炳反问瞿完。

    “你,老夫一心为了大楚。”屈完答道。这种时刻如果放弃,几代人的心血将付之东流,屈完是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

    “既然不能决断,不若交于王上定夺。”项蹇开口当和事佬。

    三人目光一起看向熊辩。

    熊辩本是农家弟子,此时早已没了主意,开口:“交由丞相定夺。”熊辩虽然敬重吴炳,但王位是屈完定的。所以还是把决定权交给屈完。

    屈完见熊辩说听自己的,松了口气,开口说:“我等死守郢都,还百姓一个安宁。”

    项蹇吴炳没了回应,显然是不太认可这个决定。

    “报,有守军私自打开城门,吴宗敬的兵马已经进城了。”一斥候来报。

    在场众人闻言脸色大变。

    卞律的计划出奇的顺利,郢都果然谣言四起,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城门。

    郢都的地主及其家人在一旁看着吴宗敬进城,他们自觉高人一等,觉得楚州其他地方的人都是蛮夷,这些蛮夷打打杀杀的坏了他们的生活。自己连城都不能出。日子过得好生无趣。

    还是迎王师进城好,以后自己过好日子,其他地方任由他们闹去。

    楚州叛军拼死抵抗,然而兵败如山倒,最终还是不敌王师。大部分被歼灭,小部分溃散而逃,楚王熊辩也被俘获。

    项蹇眼看大势已去,带着吴炳和屈完就准备出逃。

    开玩笑,楚王没了可以再立,这是大楚八百年以来的传统。将军没了可就真没了。自己这是为了楚国保存实力。可谓是忍辱负重。

    屈完一把挣开他的手,说:“你们走吧,我不走了。”

    项蹇见状拉着吴炳就走,还回头说:“丞相保重。”

    吴炳也想留下,但项蹇觉得自己一个人跑显得丢人,几乎是拽着吴炳飞快离开。

    屈完守在郢都城墙上,念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说完双手张开,一跃跳下城门。

    昔年屈夫子忧谗畏讥,在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下作《怀沙》,抱石投江而亡。楚人深感其德,恐长江鱼群食夫子尸骨,以饭团喂鱼群,希望能保护夫子遗体。

    屈完也是效仿祖先之举。以身殉国。

    吴宗敬带兵赶来听闻后钦佩屈完为人,下令厚葬。

    吴宗敬对开门投降的郢都地主很是不屑,让手下挖了一个坑。把投降的人全部掩埋。

    “都督,杀降不祥。”卞律劝道。

    “这些人敌人还没进来就能投降,杀了又有什么可惜的。”吴宗敬问。

    副将燕喜却说:“都督,不若我们杀了那些楚人,说是叛军。”

    “可。”

    见吴宗敬已经做了决定,卞律也不再问。

    郢都城一时之间血流成河,吴宗敬骑着战马巡视周围。

    楚地百姓有的吓得两腿战战,却一个小孩却握紧拳头。

    “小孩,你叫什么。”吴宗敬冷漠开口。

    “韩胜。”

    名叫韩胜的小孩向吴宗敬扑了过去,仅仅一个照面,韩胜就被踢翻在地。

    韩胜还不服气,擦了擦嘴角的血迹,再次扑了上来。

    吴宗敬毫不留情,更猛烈的一脚向韩胜踢去。一个翻身下马,说:“站起来。”

    韩胜颤颤巍巍,艰难用手撑起自己。

    吴宗敬对后面的士兵说:“拉下去,好好照顾,明天我要见他。”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