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景朝小道长 » 文试

文试

    方黎很想去追那个少女,可一想到马二的事还是一咬牙。

    景朝的女子没有像后世封建王朝那样足不出户。自然是能够出门的。

    方黎赶紧向带路的下人询问,“刚刚走过去的是谁啊。”

    “那是李太守家的小女儿,据说是个西域妖女,不然咋长得那么好看。”下人回答。

    “小姐,刚刚那个小书生模样真俊。不如招他当姑爷吧”李家小姐旁边的丫鬟菱儿开口说道。

    “嗯。”李家小姐心神不宁,只是淡淡回应,不知道为何,见到那小书生事心仿佛不会跳了。但看着丫鬟夸他,只好解释道:“人家可是来娶冯家姐姐的。菱儿莫开玩笑。”

    “我看小姐是动了心。”菱儿笑嘻嘻开口。

    “快走吧,父亲他们还在等着。”李小姐害羞了,催促菱儿赶紧走。

    第二场文试就要开始,进了这场的包括自己只有八人。自己的任务可是帮助马二迎亲,进来后观察一圈,发现其他五人略有些不安,唯独最先进去的两位文士是胸有成竹。

    还是那位管家模样的人开口:“第二次笔试以“雪”为题,题材不限,由李太守和张刺史和我家老爷作为作为本次的判官。”

    冯员外以雪为诗,当然不是想看大家的文采,而是想看各位的胸襟气魄,如果是附庸风雅之辈,自然是不能落得冯员外青睐。

    这自然难不倒方黎,前世拥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方黎信手拈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前世有的三岁小孩都会背。自然难不倒方黎。

    方黎赶紧写好,把纸张传给了马二。

    心想这把稳了。

    殊不知自己小动作被后面的李小姐主仆二人看的一清二楚。

    此时的场景就像小学生上课偷偷吃辣条,被讲台上的班主任看见一样。

    方黎顾前不顾后。丝毫没有发觉异样。

    李小姐刚想开口,菱儿打断了她,“小姐,我们接着看看。不要让别人下不来台。”

    李小姐一想父亲也在上面,要是知道了说不定要打小书生板子,终是没有开口。

    方黎一脸轻松,看着中年文士李兴和儒雅文士贾斌,心想,写吧写吧,反正是我赢,方黎相信只有判官眼没瞎,自然是晓得好坏的。

    台上的李郴也注意到了方黎,听忠叔说知道了就是故人之子。看模样还挺中意,就是不知道才学品行怎么样。

    张刺史就是来打酱油的,坐着百无聊赖,旁边的美姬给他剥着葡萄皮,一个接一个地喂给他吃。

    冯员外看着张刺史的样子,心里大为不屑,看看人家李太守,风轻云淡,一脸从容。再看看张刺史,一脸猪哥样,心想要不是走了小阁老江𫐄的门路,哪能由的你在此作威作福。

    方黎也想演的不能太过,自己随便写一首意思一下,不然待会冯员外要是觉得自己不给他面子可不好。

    于是抬笔在纸上写到:《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郴这时也注意到了方黎,有些好奇,下台看方黎写了什么,别人都是洋洋洒洒一大串,生怕显示不出自己的文采,而方黎却恰恰相反。

    包括标题也才二十二个字,一读才感觉到那种世外高人,临江垂钓的意境。

    嫉妒,MD,写的这么好。是李郴现在唯一的想法。

    写的这么好,怎么文化人都去他们老杨家了,

    然后一想自己此行目的。不就是为了给自家女儿找个如意郎君吗。随后转为满意。

    方黎有的好奇后面的大爷是干嘛的,咋老是看着自己。该不会是看中自己当女婿了吧,他看着六十多了,女儿不得三四十岁了。自己喜欢的是温柔体贴的小姐姐,可不是三四十岁的富婆。

    不管方黎这么想,李郴既然下来了,也就装模作样的看了几人的卷面。

    那个马二的写的还可以,就给那个老冯当女婿,李郴一下就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满意的走回座位。

    打分用的是评分制度,就是每个考官在考卷上写下评分,有甲乙丙三档。综合最高的自然就是冠军。

    张刺史没啥文化,连官都是买来的,但作为在场官职最大的人,他第一个拿到了考卷。

    他把几张答卷摊开,假模假样的看了起来,这个字最少,先看看他写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唉,字都凑不出来,应该跟自己一样是个没文化的人吧,老哥可得帮你一把,一个甲字就写上去了。其他的张刺史看了其他的,洋洋洒洒一大堆,看的脑壳疼。都一并写了个乙。

    “不错,不错,看来冯员外今日能为女儿找到如意郎君。”张刺史开口,把一沓试卷递给了李郴。

    “那是自然,在此先恭贺冯兄了。”李郴应和道,接过试卷。

    “若是如此,那便谢过两位大人了。”冯员外笑着开口,想着看来今日应该能圆满收场。

    李郴刚才下台,对下面个人的答案已有印象,方黎的最合自己心意,马二的文采最佳,李兴和贾斌写的中规中矩。

    可看着打分陷入沉思,没想到张刺史看着猪头猪脑的居然也是个识货的。

    这可不行,给方黎打了个丙,马二打了个甲,两篇中规中矩的也打了甲,剩下的则打了乙。

    打完分后直接把卷子让下人递给了冯员外。“冯兄啊,愚弟在此先恭喜了。”

    冯员外作为最关键的后手其实是掌握本场的决定控制权的。

    他在门口接见的时候,对最先来的两位文士很是满意,对答如流,从容得体,自然也加了不少印象分。

    他先把两人的试卷一看,果然写的不错,打两个甲。方黎的写的虽然比那两人好,但自己对他印象不好,直接给个乙。

    出乎意外的是马二的写的出奇的好,冯员外活这么久第一次见写这么好的诗,看了看马二长相,也还成,便给了个甲。

    冯员外看完就公布结果了。

    还是那名冯府管家上前:“李兴(中年文士)乙甲甲,贾斌(儒雅文士)乙甲甲,马二乙甲甲,三人是前三甲,进入第三轮决赛。其他人去账房领五两银子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