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当八零碰上九零 » 第二章 抢救

第二章 抢救

    杨紫秋在家中收拾着行李,一个双肩包里装的全是医学书,另一个手提包里放着衣服和用品,妈妈又拎来很多东西要她带去学校吃,还有一包晒好的菊花茶,唠叨似的叮嘱她在外面要保重身体好好吃饭……母亲的话永远说不完,朴素而简单,深刻而隽永,就如母亲牵挂的心永远不会停止。

    杨紫秋又何尝舍得离开她妈,看到她妈忧伤的神情她更难受。

    转眼太阳落向西方,橘黄色的光芒似轻纱般穿在村落身上,枝头的鸟儿也停止了歌唱,静静地等待夜晚的来临。

    杨紫秋临走前偷偷塞给她嫂子三千块钱,是她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希望她嫂子平时能多关心下她妈妈,虽然她妈妈还没到需要人照顾的年纪,但是她总不安心。

    天色渐渐息白,眼看夜幕就要笼罩大地,妈妈不舍地催促着杨紫秋趁天黑前赶上去火车站的车,晚了就搭不上车了,她难受地背上了书包,提着大手提袋来到家门前,回头再看一眼妈妈。

    “路上要小心,到了就打电话回来。”妈妈用手拨了拨紫秋额头上的头发,“去吧!”

    杨紫秋强颜欢笑地答应着,拎着笨重的手提袋转身离开,在转角处回头看到还站在家门口的妈妈,她眼睛顿时湿润了,迅速转头加快了步伐,心里难受却无能为力,多希望时间能停止,不要再让妈妈变老了……

    搭车来到火车站时已是晚上八点,杨紫秋坐的火车是十点钟到站,还得慢慢等。她看着人来人往,忍不住思绪万千,又开始惆怅起来,也开始怀疑自己是真的老了,为何如此热爱多愁善感。

    夜晚搭车的乘客比白天少,也比白天寒冷,杨紫秋穿着黑色的羽绒服,同时缩着双手和脖子,仍觉得脊背发凉,她就靠着椅背,望着高高的顶棚发呆,又开始为自己的30岁默哀……

    转眼十点钟就到了,杨紫秋等的火车终于到站了,中途上车的人只有零星的几个,毕竟站点只是个小地方,当然也有少量人在下车。杨紫秋的座位在九号车厢里,跟柳影是同一辆火车。她刚踏上车门口,就听到车厢中间有位女士在惊恐地大喊:“孩子,你怎么了?你怎么了……”立即引来旁边的乘客们围观,杨紫秋听到那位妈妈的尖叫声立即丢下手中的行李包,快步凑了过去,踮起脚尖看到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手捂住脖子、脸憋得通红、嘴巴大张着、痛苦地说不出话来,杨紫秋马上反应到这孩子的气管被东西卡住了,若不立即取出这个东西,小女孩会窒息。

    一位乘客建议地说:“是不是噎住了?喝口水吧。”还主动递来一瓶水。

    “千万别喝水!”杨紫秋挤进人群,拽住了那位好心乘客的胳膊制止他,“让我来吧。”她直接抱起孩子,也没管孩子的妈同不同意,一屁股坐了下来,将孩子倒着抱起,大腿抵着孩子的腹部,让孩子的头朝下,一只胳膊稳住孩子,另一只手用力拍打她的背部。

    小女孩的妈妈有点震惊地质疑杨紫秋:“你要干什么?”

    杨紫秋毫不介意地解释:“让她把喉咙里的东西吐出来,她刚才吃了什么?”

    “吃了花生。”这位妈妈一脸焦急地回答,显然是同意了杨紫秋的做法,“我孩子没事吧?”

    “肯定是花生米卡住了她的气管,必须马上让她吐出来,否则会窒息的。”杨紫秋手不停歇地拍着小女孩的背部,迫使她吐出那该死的花生米。

    孩子她妈急得眼泪都哭出来了,她跪在地上低头靠近她的女儿,鼓励女儿坚持住,也伸出一只手和杨紫秋一起拍女儿的背部,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旁边的乘客们都在屏息静静地看着,生怕打扰了这场急迫的救人运动。

    杨紫秋的额头上开始冒出密密冷汗,心疼地看着这对母女,突然有一股山大的压力笼罩着她,她虽然知道抢救孩子的办法,但是她以前从来没有实战训练过,她这些简单的抢救手法还是她在书本上学的理论知识,这位只知道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的女博士心里刹那间慌了神,如果抢救不了这孩子怎么办?一条生命就葬送在她的手中?天呐,她的心脏猛地加速,心中的焦急和恐惧不比眼前的这位妈妈少,她用她最大的理智让自己恢复平静,既然后果未知,那就不去想那些可怕的后果,尽最大能力救人吧。杨紫秋手中拍打的动作没有停顿过,完美地掩盖了她的颤抖,她在心中默念老天保佑,祈祷着奇迹发生……

    终于,在众人的万分关切和等待中,小女孩“哇”地一声吐出了口中的花生米,接着大声哭喊起来,孩子妈妈连忙抱紧她安慰着。杨紫秋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颤抖的双手还没恢复平静,只因刚才的神经绷得太紧,其实这整个抢救过程不到三分钟,她却仿佛煎熬地度过了一个世纪,也仿佛历劫了一场生死别离。

    乘客们纷纷笑了:“还好还好,终于没事了……”

    杨紫秋浅笑了一下,像是逼着自己挤出一个笑容似的,有点无力地站起来准备走。

    “谢谢你!”这位妈妈喊着泪水感激道。

    杨紫秋礼貌地回应:“不用谢,小孩子很容易被一些小东西卡住喉咙,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就用我刚才的方法,尽快让孩子把东西吐出来。”她刚才的抢救方法有个学名叫“海姆立克急救法”,应该算是家庭常见急救法,但她回想起刚才周围乘客的束手无策,就明白大家都不了解这个能救命的抢救办法,其实操作很简单,她也是第一次用这个办法救人,像这种重要的急救法就应该给大众多宣传,学会了甚至可以救人一命。若这些积极向上的文化知识能盖过铺天盖地的新闻八卦,那世界真是个美好的人间!

    乘客们也纷纷称赞了杨紫秋几句,她腼腆地笑了笑,转身去找被自己丢在地上的行李包,来到前方自己的座位。

    九号车厢短暂而激动人心的混乱引起了隔壁十号车厢人的观望,柳影不为所动,仿佛天生对热闹没兴趣。坐在柳影对面的那对情侣已经下车了,位子空着,柳影就坐到了对面,外公趴在桌上睡着了,身上盖着柳影的外套。柳影面无表情地靠着窗户望向漆黑的窗外,与周围说笑的人群格格不入,像是在回忆沉痛的往事。

    杨紫秋放下行李坐好,坐在她对面的是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笑吟吟地看向她道:“干的不错。”

    杨紫秋知道她说的是刚才抢救的事,莞尔一笑道:“举手之劳。”边说边从背包里掏出保温杯喝水,很坦然地接受褒奖。

    老妇人右手捏揉着自己的脖子,瞅了一眼杨紫秋说:“你额头上还有很多汗呢。”

    杨紫秋闻言下意识地抬起手臂擦擦额头,老妇人看似很和蔼地问道:“很累吧?”

    “没有没有,哪里哪里。”杨紫秋也不知自己为何突然结巴起来,可能是被这位老妇人的气质所摄。

    “你以后会遇到很多麻烦的。”老妇人轻描淡写地讲,似笑非笑着。

    杨紫秋愣了愣,没想到老妇人说话如此直白,一时竟不知如何接她的话,硬生生地弯起嘴角吐出三个字:“为什么?”

    “你乐于助人,却不分场合。”老妇人坦率地说,让杨紫秋再次哑言,她心里想反驳,但发现这位老人家说的是事实,她刚才就差点怕抢救不过来小女孩而心态崩溃,以及若抢救失败后面会引发的一系列恶劣后果,都将会给她带来巨大麻烦,她现在细细想来仍觉得后背发凉。老妇人见她沉默的样子突然笑了,“年轻人都不喜欢跟老人讲话。”

    杨紫秋突然紧张起来,仿佛自己的一切都被眼前人洞穿,而自己像是怕得罪眼前人一样卑躬道:“老人都是智者,是我不敢跟您讲话。”

    “刚才可以抢救这个小女孩的人有不少,但只有你站出来了,你以为其他人当真不知道如何抢救?他们只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而已,如果你刚才没有把小女孩抢救过来,你知道那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对你吗?”老妇人意味深长地看着杨紫秋,眼神像是看着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孩子。

    杨紫秋沉默片刻,她当然考虑过这些后果,人活一世,要干多少事情,如果凡事都要考虑所有后果,那活着多累,不必太过计较后果,糊涂一些未尝不是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她洒然地回答老妇人:“我只求问心无愧。”

    老妇人笑了笑,像是欣慰,也像是怜爱。最终她“放过了”杨紫秋,转向其他话题说:“我刚才靠着椅背睡了一会儿,弄得我脖子又酸又疼。”

    杨紫秋抬头见她略带痛苦的面容,关心地问:“您还好吧?”

    “很难受。”

    杨紫秋解释道:“长时间处于一个动作之后就会出现您这种情况,我教您做一种简单的颈部保健操吧?”

    老妇人惊喜道:“好啊,你连这个都懂,该不会是医生吧?”

    杨紫秋一直很低调,不喜欢拿自己的博士学位到处炫耀,含糊地说:“我都是在一些健康常识书上学的,觉得有用就都记下来了。这个保健操很容易的,您跟我一起学,只用摸耳朵,左手举过头顶来摸右耳,然后右手举过头顶来摸左耳,重复做几次就完了,简单吧?”

    “确实简单。”老妇人开心地说。

    “每天练一练还可以预防颈椎病。”

    “是吗,那我以后得天天练了,可惜世上最难的事就是坚持,你说是吧?”老妇人越发欣赏地看向紫秋,似乎又开始了另一波提问。

    杨紫秋心领神会地接住老妇人的拷问,心想这位老人家真是喜欢讲大道理,很怀疑她是不是教师,其实这些大道理杨紫秋都懂,只是不想跟长辈争论而已,但她又不能不理会老人家,想了下措词后回答:“那自然要看坚持的是什么事了,如果是好事,坚持才有意义,若是坏事,那就不必坚持了。”

    老妇人再次笑了,发问到底:“好事和坏事该如何区分呢?”

    这个问题让杨紫秋倍感难堪,就像问好人和坏人该如何区分一样,太难回答了,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哲学水平了好吗,回答简单了,会显得自己很肤浅,回答复杂了,好像自己在故弄玄虚,这本身就是个主观题,她怎么回答都是差强人意。

    如坐针毡的杨紫秋活了快三十年,头一回被一个陌生人问得狼狈不堪。老妇人应该是看出了她的窘态,带着好奇的口吻问:“很难回答吗?”

    杨紫秋回过神来,她为什么要把问题想得这么复杂,心想人民群众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应该是这个答案:“符合真善美的事,都属于好事。”

    “说的不错。”老妇人没有看她,而是轻轻地扭了扭脖子,像是有些不满杨紫秋的回答,她应该更喜欢杨紫秋的个人见解,而不是搪塞应付。

    杨紫秋越发觉得这位老妇人像位智者,讲话是言简意赅、精辟到位,问的问题也高深莫测,也不知道是不是杨紫秋想多了的原因,反正她对这位老妇人产生了敬佩之情。她偷偷打量着老妇人,发现她从内到外都透露着气质,穿着蓝紫色的厚大衣,里面是黑色的羊毛衫,脖子上围着雪白的丝巾,左手腕上戴着晶莹剔透的玉镯子,头发微微盘起,坐姿端正,身材苗条,她判断老妇人的年纪完全靠脸上的皱纹,也不难猜测老妇人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个大美女,在这一点上她自愧不如。

    在自己尊敬和喜欢的人面前,人们肯定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杨紫秋此刻就是这么想的,说得多就错的多,为避免回答错了对方的问题从而导致自己丢脸,杨紫秋双眼扫向老妇人桌前摆着的泛黄的书,然后强行转换话题:“您也喜欢看书吗?”

    老妇人并不掩饰地肯定道:“是啊,读书使人宁静,进入书海之中,周遭的一切喧哗都化成浮云,让人忘却烦恼和痛苦,我喜欢这份宁静。你喜欢读谁的书呢?”

    “只要是美文我都喜欢,没有特别偏爱某个作家。”杨紫秋如实说。

    接下来的话题里,两人都是围绕着书籍畅谈,老妇人再没有钻牛角尖地问杨紫秋问题,相谈甚欢,不觉时间流逝,很快火车就到了下一站,老妇人要下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