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山扣 » 第十六章 冰火神掌

第十六章 冰火神掌

    黄石就这样和林婉儿在洞内坐了一个晚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洞外时,洞内慢慢亮堂了起来,这是一个五十平方米左右的半圆形山洞,洞内是一片平整的地面,从地面到洞顶也就十米左右高。

    在山洞的尽头靠洞壁的位置立着一尊石像和一个桌案,桌案上摆的有香炉,桌案的脚下放着一个圆形的蒲团。

    黄石和林婉儿来到石像前面,石像已经有了一些风化的迹象,石像已经斑斑点点的了,本来就是陶制石像,石像还算保存完整,石像上落下了一层灰,旁边立了一个木制的牌子,牌子上的字已经由于时间长不太能看的太清晰了,隐隐约约看到好像写着“桃花仙人”几个字。

    黄石从洞口折来了一些树枝回到洞内对石像扫了扫石像上的灰尘,跪在石像桌案前的圆形的蒲团上拜了拜,忽然间,洞内犹如地震,

    洞底裂开了一条大缝,黄石和林婉儿掉进了洞底裂缝处,身体一直往下沉,过了一会儿,黄石和林婉儿落地了,就像做梦般从半山腰的洞内跌入万丈深渊间,黄石和林婉儿却毫发无损。

    待黄石和林婉儿定了定神,往远处望去,只见俩人落在一处河流近旁的岸边,还有无数条的溪流从两边的山上涓涓流淌,注入到了近旁这条河流中。河岸两边长满了桃树林,长达几里,桃树一棵挨着一棵,桃树是纯纯的桃树中间没有掺杂其他的树木。现在正是桃树开花的季节,红色的、白中带红的、粉色的桃花此时正开的鲜艳,地上有一些落下的花瓣,桃树下长满了翠绿翠绿的青草,黄石站在河岸彼岸不由得感叹道:“这不正事东晋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吗,以前只当是文学作品,没想到竟存在于现实之中。”

    从小习武的林婉儿并不明白陶渊明先生是谁,也不明白东晋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走,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吧。”此地的美景美色早就使黄石和林婉儿忘记了离开。

    黄石和林婉儿顺着河岸和桃林中间的小路往前走去,行进了几里路程,就到了桃林的尽头,一座不算高大的山挡住了黄石和林婉儿的去路,在山前寻觅半天,才在山上找到一个只能容纳一人通过的小山洞,黄石先只身穿过山洞,林婉儿紧跟其后,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开阔地上长满了桑葚树,树上结着红色的、白色的、黑色的桑葚,桑葚正事成熟的季节。

    饿了一晚上的黄石和林婉儿来到桑葚树下,一抬手就能摘到香甜可口的桑葚,没费什么功夫就解决了饥饿和口渴。

    在这片开阔地上,黄石没有看到东晋陶渊明先生描写的桃花源里的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沼池、交错相通的小路、到处可闻的鸡鸣狗叫、田野耕种劳作的农人、穿戴一新的男女、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老人、小孩、忙碌的渔人外其他桃花源记里有的这里都有。

    这里真是一处人间好去处啊!

    吃饱桑葚的黄石和林婉儿此刻正沉浸在这人世间的仙境中,黄石心里想着要是能和秀儿在此共度余生,远离江湖、远离武林、远离战争、远离恩仇隐居于此岂不是乐哉悠哉啊!

    “石郎,我们此生就待在这里吧,这真是人间仙境,有石郎陪着我待在此处,余生足以。”林婉儿兴奋和期待的给黄石说到。

    “休得胡说,你的爹娘、秀儿还在外面,我们怎么能待在这里独享其乐。”

    “走,我们去哪山边在看看吧。”

    黄石和林婉儿往身后的山脚处走去,来到山脚处只见,有三个山洞挡住了黄石和林婉儿的去路,这三口山洞有门、有窗,门窗上的油漆还是焕然一新,光彩犹在。

    只见第一个山洞门上一个牌匾上写着“起居室”三个字,黄石和林婉儿推门进去,石炕上的被褥还整整齐齐的叠放在炕上,靠门口的地方一个锅灶和碗盘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一个木桌上,近旁的水缸里的水还可清澈见底,水缸旁边是米缸,米缸里的大米还依旧飘着米香味。房内一尘不染,视乎主人刚刚离开。

    洞口长着的杂草杂乱无章,茂盛无比,也说明房屋的主人许久没有回来,这个许久是多久,黄石和林婉儿都说不上来,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几十年,也许时间更加的遥远。

    再到第二口山洞,山洞门上一个牌匾上写着“寒冰屋”三个字,黄石和林婉儿推门进去,只见有一股寒气迎面扑来。

    “冷冷冷冷。”林婉儿直唤道。

    把林婉儿送出门外黄石在返回洞内,慢慢的适应了洞内寒气后,才看向墙上的字和像武功秘笈一样的一招一式。

    只见墙上写着“寒冰屋,来自于北极极寒之地的千米冰封层之下的至寒之物铺设墙面、地面、屋顶,适用于阳气重的白天使用。”在看墙面余下的篆刻,是练习至寒之功的秘笈和招式图片。

    最后到第三口山洞,山洞门上一个牌匾上写着“火山屋”三个字,黄石这次没有让林婉儿跟着进去,在门外安顿好林婉儿之后。

    黄石进入到了“火山屋”洞内,一股股热浪迎面扑来,慢慢的适应了洞内热浪后,才看向墙上的字和像武功秘笈一样的一招一式。

    只见墙上写着“火山屋,来自于活火山口的至热之物铺设墙面、地面、屋顶,适用于阴气重的晚上使用。”在看墙面余下的篆刻,是练习至热之功的秘笈和招式图片。

    三口山洞的洞口地面上都长满了杂乱无章,茂盛无比的杂草。

    看完三口山洞的黄石来到林婉儿近前。林婉儿开口问道:“石郎我们接下来作何打算啊。”

    “这三口石洞是我们在上面山洞祭拜的桃花仙人曾经的修炼之处,在穆王派后山山下山谷时候,我听秀儿和古班老翁爷爷讲过,今天在“寒冰屋”和“火山屋”看到的功夫是一门内功的最高境界,也是武术界的极端功夫,就像打落我们掉入山崖的五毒一样,他的五毒功夫依靠的是超越人体承载毒性的极端而形成,“寒冰屋”和“火山屋”也是超越人体承载寒和热的极端而形成的内功,这个和五毒功夫不同的是它顺应人体之阴阳,采用阴阳相驳,阴阳相辅而成内力,得名于冰火神掌。”

    “石郎懂得真多,那我就陪石郎留下来练就了这冰火神掌在离开。”

    “不是我懂得多,这些都是秀儿姑娘和古班老翁爷爷告诉我的,原本我们都以为这只是武林的传说和书本的记载,没想到今日被我遇到了。”

    黄石和林婉儿来到第一间的起居室,安顿住下,“石郎,你就安心的在这里练习冰火神掌吧,这米缸里的米,我在采摘些野菜,在打些野兔,野鸡的回来,够我们对付一些时日了。”

    “我们至少要在这里待半年之久,“寒冰屋”和“火山屋”里的招式一日半载的就能学会。这冰火神掌主要依靠的是体内的阴阳相驳,阴阳相辅。要想让体内阴阳相驳,阴阳相辅必须依靠“寒冰屋”和“火山屋”里的至寒和至热一点点的改变。”

    “一切听石郎的,有石郎陪在身边,我什么困难都不怕。”

    “师姐,你休息一会儿吧,我去打些水和柴火回来。”

    “没事,我也去采摘些野菜回来。”

    黄石和林婉儿一块出门了,黄石提着水桶到前面的河里去提水了,林婉儿在前面这片野地里寻找野菜。灌满水缸里的水,黄石又到山上捡柴火去了,黄石捡柴火捡到黄昏林婉儿煮好了野菜粥才停下来,捡来的柴火已经堆满了第一口山洞左面的空地。

    只从离开江山自在派已经一天一夜了黄石和林婉儿才算吃到第一口热乎的粥,俩人都吃的格外的香。

    “师姐,你晚上顶好房门在房子里睡,我去“火山屋”练习功夫了有什么事情你就大声叫我,我就来了。”

    林婉儿当然是不情愿黄石把她一个人留下,但也没有办法,练习功夫要紧,她不得已只有答应了。

    “好,听石郎安排。”

    黄石来到“火山屋”,没有几分钟时间就已经是汗流夹背了,事实果然就像黄石说的那样,墙上刻着的内功心法和招式黄石小半天就熟悉了下来。黄石待在火山屋越来越热,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直到那一天黄石待在火山屋像待在室外一样感知不到热时这至热之功才算练成。

    第二天天亮后,黄石才出了火山屋,为了节省粮食黄石和林婉儿的早餐是桑葚,用过早餐黄石又进了“寒冰屋”。

    黄石来到“寒冰屋”,没有几分钟时间黄石就冷的瑟瑟发抖,“寒冰屋”墙上刻着的内功心法和招式黄石一样小半天就熟悉了下来。黄石待在“寒冰屋”越来越冷。

    不论待在“火山屋”还是“寒冰屋”第一天都是最难熬的,黄石已经成功的渡过了第一天。越往后面会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黄石对“火山屋”、“寒冰屋”的热冷像待在室外一样感知不到至热至冷时他的冰火神掌才算真正练成。

    为了节省粮食林婉儿和黄石每天早上都是依靠野菜汤或者野果子对付早餐,中午黄石待在“寒冰屋”不出来吃饭,林婉儿也一样不吃中午饭。如果林婉儿当天运气好,晚上就会有烤兔子、烤野鸡或者烤鱼吃,如果运气不好晚上只有野菜粥喝。

    黄石每天都是早饭后去“寒冰屋”,晚饭前离开“寒冰屋”;晚饭后再去“火山屋”,第二天早上早餐前离开“火山屋”。慢慢的黄石对待至热至冷的感觉越来越微弱。

    黄石和林婉儿的日子就这样过着,虽说都在一起,每天也只有早饭和晚饭时间能够见面,其他时间黄石都风雨无阻的待在“火山屋”、“寒冰屋”练功。林婉儿都在精打细算的过着日子,尽量想着法儿让黄石能够吃上肉。

    山门外的桃子都成熟了,时间也过去了有半年了,黄石经过半年内的勤学苦练,时至今日对“火山屋”、“寒冰屋”至热至冷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感知。

    黄石觉得自己的冰火神掌也练出了火候,黄石来到野外,打出一招冰火神掌,只见左手边掌风之内的树木花草包括大地都被冰冻住了;而右手边掌风之内的树木花草燃起来了熊熊大火。

    “石郎,成功了,成功了。”林婉儿高兴的手舞足蹈。

    黄石又在“火山屋”、“寒冰屋”待了一个多月,外面的桑树和桃树开始落叶了,地上的野花、绿草也开始枯黄了,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黄石走出“火山屋”、“寒冰屋”对着三个山洞磕下三个响头,“谢谢桃花仙人师父的教授功夫之恩。”

    林婉儿把起居室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才放心的走出起居室。

    黄石和林婉儿对这里的美景是深深的不舍的,现在准备离开了才有些许伤感,可是怎么才能离开这路里,黄石没有想过。

    现在想想也回不到那个山腰平台了,更会不到当时掉落的山顶了。

    黄石细细想了一番,才记起东晋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里的句子“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黄石想明白了何不学习古人顺流而下,必得出路。

    黄石和林婉儿用竹子做了一个五平方米的竹筏,将竹筏推向河边,扶着林婉儿先站到竹筏上,黄石狠狠的把竹筏推向河中央,竹筏顺水向下漂去,黄石一个飞跃蜻蜓点水就站到了竹筏上,黄石撑起一根竹竿在河里掌握这方向,竹筏顺水漂流而下。

    河岸两边的景色依然是美丽,竹筏顺水漂流半天也没遇到一户人家,一天一夜后,竹筏顺水漂流到一个城市处,黄石抱着林婉儿飞上岸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城市是“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