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疆 » 第32章 立足青州,刘繇差人讨临淄

第32章 立足青州,刘繇差人讨临淄

    “主公,临淄城内有粮仓数座,兵刃盔甲,亦是一应俱全,足够在青州立足。”

    短短数日,田伸整理了数本册子,恭敬地递到案桌上。

    随手翻开几页,上面一一记载青州各郡人口钱粮,记录清楚,一目了然,证明田伸是用了心思。

    不过,这些数据目前略有偏差。

    主要是之前黄巾军再度作乱,攻城略池,导致大量人口流失,及地方豪强隐逸人口、强占土地等原因。

    当然,官吏不作为,也致使青州衰败的一个点。

    现在刘林算是在青州站稳了脚跟,摆脱了刘繇对自身的约束。不过现在选择南下,还是北上这个重大策略问题。

    此时此刻,刘林还拿不定主意。

    看着田伸笑眯眯盯着自己,刘林立刻决定召其他人前来商议。

    大厅内,大约等了半个时辰左右。

    只见郡府门口,陈到大步流星跨过门槛,径直在右侧上首坐下。已经归来的陈刚也快步走入,坐了次位。

    左侧位上只有田伸、滕胄二人。

    眼下,王修尚在胶东与氏仪周旋,至于太史慈则是慢慢蚕食北海国,只待剩下剧县一城时,说降孔融。

    “列位,目前青州大部已被我军拿下。”刘林边看众人,边正色说:“但尚有济南国、乐安国、平原郡在他人手中...”

    “故今日要与众位商议,下一步该当如何!”刘林脸色如常,直接说道。

    几人听了刘林所说,左看看,右瞅瞅,面面厮觑。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几步走到大堂中央,环顾众人一番,从容说道:“主公当立刻招募军士,囤积粮草,伺机北上乐安。”

    在座几人都震住了,定睛一看,竟然是刚刚加入麾下不久的滕胄。

    陈到听后率先发难,指着滕胄询问道:“北面目前有袁绍、公孙瓒两大强人,兵多将广,一时难以取胜。。”

    此话一出,陈刚在旁点头认可。

    反观一旁田伸眉头深锁,蹙着额头,犹疑说道:“某认为徐州富庶,且州牧陶谦暗弱,不足为惧。”

    “若主公拿下青、徐二地,以此为基础,无论日后南下,还是北上,都可进退自如。”

    听众人各抒己见,这时候,刘林淡淡地笑着。

    坐在主位上,刘林神色怡然,心里想着现在身边有王修、滕胄这些文士,却始终缺少个好的谋士。

    须知谋士分为五层,层次越高,谋略见解也越深。

    作为一个谋士,首先能够利用谋略自保,其次才能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

    但目前刘林身边,田伸算是半个...

    摆了摆手,示意几人都平静坐下,刘林下意识看了看田伸,微笑着说:“田伸有何高见,请讲。”

    滕胄半晌说不出话,有些受宠若惊。

    等了片刻,他才回过神来,缓缓说道:“主公,徐州虽好,实为一是非之地。若是强取,必被其他人群起攻之。”

    被田伸一说,刘林顿时有了几分兴趣。

    看到刘林面带喜悦,滕胄才壮着胆子,继续说道:“陶谦虽弱,可也是朝廷指派,若是占他城池,只会授人以柄。”

    “眼下北面不一样,公孙瓒、袁绍二人皆有野心,他们二虎争锋,必有一伤。”

    滕胄环视众人,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袁绍驱逐韩馥,本就得位不正,虽有冀州士族支持,可人心不服...”

    “幽州公孙瓒穷兵黩武,不足为虑,迟早必败。”

    “不仅如此,北方还有好马,以及名扬天下的白马铁骑,若主公得到...”

    滕胄说完,拜倒在地,以头叩地说着:“此是某个人所想,若冲撞主公,还请主公治罪。”

    这番话一出,大堂内一时寂静无声。

    “说得好!”刘林又笑了,这次是释怀的大笑。

    他几步向前,扶起滕胄,感慨说道:“听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刘林环顾众人,正色道:“诸位都是忠义之士,皆有匡扶汉室之雄心。大家随某而来,都是为了成就大业,拯救百姓于水火...”

    “今日,不论有何想法、策略,尽可提出。”

    众人闻言,全部拜倒在地,齐声说道:“谨遵主公号令。”

    刘林看着几人满目春风,心中有了一个先收乐安、平原两地,再图冀、幽的战略想法,逐渐在他脑海中变得清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正当刘林憧憬着河北计划时,暂居在寿光的刘繇早已怒不可遏,紧握手中长剑,怒瞪眼前一张小小桌案。

    “这该死的刘林,竟然占住了临淄城,真是气煞我也...”

    顿时,刘繇不停挥舞利剑,将那桌案砍得七零八落,好似那张桌案便是刘林本人。

    不仅如此,他胸中还有怒气未消,大骂道:“还有氏仪那厮,明明命他看住刘林,怎么就让人跑到临淄去了...”

    怒火中烧,他又骂了几句。

    直到看着那桌子被砍的粉碎,刘繇这才身子微微一晃,好似有些站不住脚,赶紧坐到一旁,大口喘气。

    就在这时,眼见有一人从大门口走入内。

    那人见了刘繇,毕恭毕敬,施礼说道:“主公,何必如此生气。”

    仔细看去,刘繇认得来人是张英,便喘着粗气,诉说道:“昔日那厮才区区一竖子,假借某名才得以发迹...”

    “他现在连占数座城池,岂能不让人生气!”刘繇不断说道。

    虽未提及名字,不过张英心里也明白,说的正是刘林。眼下除了他,也没人能气到刘繇。

    想想也是,若说门第之见,刘林什么也不是。

    偏偏就是刘林这样的人,无论从运气还是实力,比起刘繇都更甚一筹,令人着实想不通。

    张英寻思半晌,眼前还是劝慰刘繇要紧。

    “主公,若是信得过...”张英这时看着刘繇,边劝边说:“某愿为说客,劝刘林让出临淄给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繇这时一眼看着张英,一个疾步上前抓住他双臂衣服,询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句句为真!”张英镇定说着。

    得到张英再三确认,刘繇缓缓转过身,寻思这事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没有其他办法。

    “既如此,你何时前去?”刘繇转身询问。

    张英瞅了一眼左右,都早已破败不堪,赶忙说道:“某这就打点行装,立刻前去。”

    说罢,张英转身便往门外走。

    刘繇看着他那背影,长叹一口气,心想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