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 第二十八章:愿天下读书人皆有书可读!

第二十八章:愿天下读书人皆有书可读!

    谯周沉默良久,忍不住感叹道:

    “为什么你总能说出这种惊世骇俗却又真知灼见的话?”

    “你不过是个童子罢了!”

    诸葛瞻心中回应

    自然是因为我爱政论,爱历史了!

    岁月长河冲刷之下,总有些漂亮的贝壳被冲到岸上,我不过是将其捡拾起罢了!

    诸葛瞻行了一礼,一脸严肃的说道:

    “自然是因为我这童子生而知之,是天生圣人转世了!”

    谯周笑呵呵的赏了诸葛瞻一记栗凿,挥了挥袖子说道:

    “走吧,我们去你那武侯阁,向巨达应该正在讲学。”

    诸葛瞻跟在谯周身旁,走上了马车,向城外武侯阁赶走。

    伴随着马蹄的哒哒声,诸葛瞻拉开窗帘,向窗外看去。成都的人口并不少,沿途商贩叫卖,行人如流,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样。

    可惜不过梦幻泡影罢了。

    诸葛瞻开口道:

    “先主章武元年(221)时曾统计过我蜀汉人口,男女共计90W。可我怎么觉得单单成都城便有三十万之众了呢?”

    谯周捋了捋胡须:

    “先主那时统计的只是汉人,夷狄不在此类,更别说各家部曲,高门奴仆,豪族佃农,山中隐户,这些都统计不到。若是能算实这些,我蜀汉人口何止90W人?”

    诸葛瞻也不由轻啧,有些人即便是他都没法轻易得罪。

    不过做事情,总是由简入繁,积攒大势,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一想到此,诸葛瞻对他的武侯阁便更是期待,这会是他未来的大本营,哪怕是些庸才,只要听命于己,也能丢到地方,做一个胥吏。

    两炷香后,驭者一声长吁,将马车停下。

    诸葛瞻先跳下去,牵着谯周的手,将他扶下马车。

    诸葛瞻细细看着自己的武侯阁,武侯阁左右刻着石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它的主殿为三层木制结构、环状;主殿旁的副殿则就地取材,采用青竹作为建材;副殿旁则是为数众多、更为简陋的竹制吊脚楼。

    那是诸葛瞻一意要建的,专门免费提供给寒门士子居住。

    土地是荒地,青竹更是随手可拾,那有什么可值得吝啬的?

    安得广夏千万家,大庇天下俱欢颜。

    说出去也好听不是?

    诸葛瞻跟在谯周身后,踏进了武侯阁。

    按照诸葛瞻的要求,前庭摆放了竹桌与竹椅。诸葛瞻早就厌烦了矮小且无靠背的几了,反正是自己建的,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了。

    穿过前庭,步入正厅,正前方的是服务柜台,专管书籍借还事宜。

    诸葛瞻环视四周,一楼被竹墙分成两个大区域:阅读区与藏书区。

    诸葛瞻先是走进藏书区,其布局跟诸葛瞻前世的大学图书馆类似,后方是一排排的书籍典藏,前方则是桌椅以供士人阅读。

    诸葛瞻走到书架前,二十本《春秋左氏传》摆在面前,诸葛瞻有些恍然大悟,怪不得这里看上去有这么多书呢!合着你们重复摆放是吧。

    他走走停停,来到了隔绝两大区域的竹墙处,那竹帘并未完全封闭,其上有多个小门。

    诸葛瞻推门而入,便发现这其实是个私密的小型阅读室。

    其内部摆放一长桌,五六把竹椅,大小二十余平,并不显得逼仄,诸葛瞻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之上了二楼与三楼,发现是同样的结构,这才又下来。

    这就是诸葛瞻要的效果,就跟后世的赫鲁晓夫楼一样。

    监作郭据还想要装饰的华丽些,直接被诸葛瞻拒绝了。

    他要的是有用的功能,而非无用的装饰。

    不过向朗人呢?

    诸葛瞻好奇的询问着。

    谯周指了指主殿后方:

    “跟我来吧!”

    诸葛瞻跟在谯周身后,推开大殿后门,沿着一条通幽小径,大概走了半柱香的路程,最终停在了一处竹林处。

    竹林前有几栋竹屋以及一片空地,向朗坐在椅子上,一群少年则盘腿坐在地上,听着向朗讲学经义。

    一旁是条潺潺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还有几条小鱼游过。

    而那竹林内,诸葛瞻甚至能看见十多头黑白相间的滚滚或是趴伏在地上,或是高挂在竹子上。

    “瞻儿,你倒是找了个好地方啊!”向朗向诸葛瞻招了招手。

    诸葛瞻上前,对向朗行了一礼:

    “见过巨达先生。”

    又向众少年行礼道:

    “见过诸位兄长。”

    向朗哈哈一笑:

    “你这倒是把辈分给弄错了!”

    向朗随意的指着盘坐着的众人说:

    “张遵,西乡侯的孙子”

    “关彝,汉寿亭侯的孙子”

    “糜照,安汉将军的孙子”

    ....

    台下共计三十余人,尽是勋贵或荆襄士人的孙辈。

    好嘛,妥妥的一群二代。

    不,应该是三代。

    诸葛瞻不禁百感交集,那些跟自己同辈相交的二代们早已出仕任职。

    法正之子法邈为奉车都尉,外任为汉阳太守。赵统为虎贲中郎,督行领军。糜威为虎贲中郎将,费承为黄门侍郎,邓良为尚书郎,吕辰为成都县令。

    诸葛亮在47岁才老来得子,按照古人16、7岁就结婚的传统,他们的儿辈已到而立之年,孙辈则是15岁左右。

    看来是这群少年该叫自己叔叔了!

    诸葛瞻开口问道:

    “巨达叔,这是...什么情况?”

    向朗笑眯眯的捻着胡子:

    “你那武侯阁造的如此之大,集我们三家之书也没办法将其填满,没办法我只好去找同乡们帮忙了!”

    “听说你要建造藏书阁,他们不仅送来了书,还把人都给送来了。”

    “喏,你看。”

    诸葛瞻稍加思索便明白其中原委了,自己未来的崛起毋庸置疑,何况本就亲近,那先一步锦上添花自然是人人抢着要做。

    诸葛瞻点了点头,那索性将我这艘大船造的更大一些呗!

    凡水战,大胜小,坚胜脆。

    诸葛瞻对众人行了一礼:

    “我有一件不情之请,想要诸兄长帮我!”

    “我愿大开方便之门,令天下读书人皆有书可读。”

    “若让我一人宣传,不知要多久才有人知晓,不知诸位兄长可否于宗族之中宣告一番,并带想要学习的士人前来武侯阁呢?”

    座下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可以。

    诸葛瞻郑重行了一礼,这便与谯周一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