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蜀汉:我的丞相父亲 » 第五章:李球何人?前往汉中

第五章:李球何人?前往汉中

    诸葛瞻回府后不待修整,便召集十余名家将去往兵营。

    相府虽好,却无军马。

    “你,找我要马?”赵统一脸讶然的看着诸葛瞻。

    也不废话,诸葛瞻直接拿出刘禅的密旨晃悠一下。

    “我将要去汉中传达陛下的密令,是故需要将军资助一下战马。”

    “传令?那你,为什么不去驿站呢?”

    “蜀汉还有驿站?”这话诸葛瞻没说出口,因为实在太臊了!自己传令,来军营做什么呢!

    但此时不容诸葛瞻露怯,他一脸严肃的说道:“自成都至汉中足有千里,路上夷汉杂居,若是没有将军相助,恐怕瞻要道死途中。”

    赵统沉思一二,开口道:“我给你两什精骑,这应该够你去往汉中了吧?”

    诸葛瞻眼前一亮:“够了够了!只是,我想要再挑选一员勇将领兵,以防不测。”

    “先庲降都督李恢的侄子李球在我麾下,我让他随你领军吧!”

    李恢啊!

    这人我知道,诸葛瞻心思一转便想起了这人。虽说没什么名气,但他是三国志14蜀汉后期少有的4蓝个性武将。同在南中的其他人,例如雍闿、高定、朱褒之类全是不能用的红色个性。

    这么看,人才真的是比出来的!

    没有南中一群牛马的衬托,诸葛瞻也不会记住李恢这个名字。

    至于李球...

    “嘶!我好像记起这个倒霉蛋是谁了!”

    三国志中关于李球的记载只有一句: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临陈授命,死于绵竹。

    他曾向诸葛瞻献策,分兵扼守险要关隘,坚守抵抗邓艾大军。

    结果诸葛瞻不听,困守绵竹关。

    诸葛瞻要是死守绵竹关倒还好,毕竟当年刘璋之子刘循死守雒城,都能抵挡刘备大军一年。要知道刘备是两路大军并进,粮草充足,而邓艾呢?邓艾从阴平至绵竹关,其间足有700余里,还尽是高山深涧,他的后勤如何保障?

    只要诸葛瞻坚壁清野,饿也能将邓艾饿死!

    然而,诸葛瞻被邓艾一封书信激怒,斩杀使者,出城与邓艾决战。

    连聪慧强识的诸葛瞻都这种表现,怪不得魏延会觉得自己兵出子午谷之计能成!

    毕竟曹魏的关中都督夏侯楙以无武略,好治生闻名于世,这还不如诸葛瞻呢。

    赵统唤亲兵吩咐一二,不过须臾,一个身材魁梧,表情肃穆的武将走了进来。

    “见过督将!”

    赵统袭永昌亭侯,官拜虎贲中郎督。

    他点了点头,向李球示意诸葛瞻。

    “这位是丞相遗孤,袭爵武乡侯的诸葛瞻,他欲前往汉中,拜祭丞相,是故我调你两什骑兵,护送小侯爷平安。”

    “末将领命。”李球叩首,便与诸葛瞻一同退出了大营。

    诸葛瞻跟在李球的身旁,跟他闲聊起来。

    “听说故庲降都督李恢是你叔叔?”

    “是啊!小侯爷也听过我的叔叔?”李球有些讶然的看着诸葛瞻,毕竟他还太小,虽说经书传家,但也显得超出同龄人的聪慧。

    “先父在时,教导我时曾经提过。他说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唯李德昂忠贞秉节、能守其身,南有梧桐、落凤而栖,说的难道不是李德昂吗?”

    李球大惊,他的嘴唇直颤,下意识的一抿,眼眶含泪,对着诸葛瞻便是重重一拜。

    “小侯爷,小侯爷说的实在太重。叔父,叔父他...”

    诸葛瞻直接打断李球的话:“诶,这跟我有什么关系,这都是我父亲尚在时说的话。”

    李球露出怀念的表情:“是啊!是啊!这是丞相能说出的话。”

    一路上再无言语,李球挑选好骑士便与诸葛瞻自带的家将一同出发。

    过雒城、途涪县、经剑阁、一路翻山越岭、横绝江河,其间一千余里,诸葛瞻等人只用五日便抵达汉中郡治南郑,从未骑马的诸葛瞻大腿内侧更是被磨的鲜血淋漓,若不是他坐在李球的怀里,恐怕半路就要跌落马下,丧生马蹄了,更糟的是这个时候居然只有单脚马镫,只用于上下马方便。

    “汉中太守是谁来着?”诸葛瞻问道。

    李球神色古怪,回复道:“魏延,魏文长。”

    “啊!是我糊涂了!”诸葛瞻一拍脑袋,这几日的颠簸让他的脑袋昏昏沉沉的,以至于连他这次外出寻找的正主都给忘了。

    “我们先洗漱休息一二?”李球建议道。

    诸葛瞻则打起精神,思索一二,此刻寸时寸金,可不是休息的好时候。

    前线大军调动,肯定是比不过诸葛瞻日夜兼程来的快。

    但具体局势如何,还是需要了解一二再做决定。

    “李将军,我先去太守府,以武乡侯的名义将太守幕僚们召集起来,你带着我的家臣去都尉府,先掌控汉中兵权。”

    李球神色犹豫:“可我们并无虎符啊!”

    “让你手下的儿郎宣扬丞相之子,新任武乡侯领陛下谕旨前往北伐大军。都尉必定不敢阻拦你的行动。”

    “控制住都尉府后,便立刻调兵守住征西大将军府。”

    “啊这!”李球大惊,他此刻不过是一个百人将,距离征西大将军,那之间可是差了少说十几个军阶,让他做出这种事情,他还要不要在蜀汉军队中混了?

    “子茂,我能相信你吗?”诸葛瞻一脸严肃,只是他个头太小,只能抬头看着李球的脸,显得颇为滑稽。

    不等李球反应过来,诸葛瞻便从怀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

    “我父病逝于军中,北伐大军无主,此刻丞相长史杨仪控制中军,征西大将军魏延控制前军,二人成对峙之势。我来此,便是阻止这场悲剧,调兵去征西将军府并不是挟持魏征西家眷,而是为了防止杨仪得势,屠戮魏征西的家眷。”

    “家父执政虽严,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不成想家父新丧,军中便发出这般惨剧,这实在是...哎!”

    李球眼眶通红,半跪在诸葛瞻面前,他的声音哽咽:“小郎君,连你这般孺子都为国事奔波;球三尺男儿,又何惜此身?”

    半跪在诸葛瞻面前的李球只比诸葛瞻矮了半个头,诸葛瞻故作老成的拍了拍李球的肩膀:“子茂,勉之,勉之!”

    二人兵分两路,一个去往太守府,另一个去往都尉府。

    汉中不算大郡,按照《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不过才5万7千户,人口26万7千。其后大量人口被曹操掠夺,以充三辅,虽说近年有所恢复,却依旧显得有些凋零。

    只盏茶功夫,诸葛瞻便率领家将从城门一路疾驰到太守府衙。

    门子还想阻拦,诸葛瞻直接从怀中掏出了刘禅的谕旨:“我,诸葛瞻,武乡侯诸葛丞相之子,奉陛下谕旨到此,还不快请府中主政之人出来?”

    “是,是!”几个门子慌忙向后宅跑去,只须臾功夫,一个留着短平胡须的中年儒士走了出来。

    他先是上下打量一番诸葛瞻,接着对诸葛瞻行了个标准的揖礼。

    “你认识我?”

    中年儒士露出笑容:“当年丞相老来得子,我也曾受邀参加过你的百日宴。”

    “是自己人。”诸葛瞻的心中嘀咕道。

    “不知长者如何称呼?”

    中年儒生的笑容令诸葛瞻如沐春风:“我,吕乂,吕季阳也!”

    “原来是你,奏乐哥!”

    诸葛瞻心中狂呼,这么冷门的人物为什么他能记住呢?

    全因为三国志14里,他是蜀地唯一一个有奏乐个性的武将,这个个性实在太好用,不记住不行啊!

    似乎他还有运输个性,是因为他给自己老爹运过兵?

    “吕叔,不知北伐大军此刻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