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造化天成 » 第二章

第二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英奇逐渐熟悉了在修真世界的田园生活。

    这庄子虽然偏远,比起附近农户的简陋平房,已经算得上是豪宅了。

    两进的院子,住三个人绰绰有余。

    后院一侧立着晾晒衣物的木架,另一侧种了几垄蔬菜。

    前院则满铺着青石板,左边有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树下摆着十来个花盆,里面种着好些鲜花。

    这些花都是沈英奇来了之后,青桃从附近山林中一颗颗挖来的。在她朴素的思想中,花朵的芬芳美丽能够冲淡少爷的忧思,于是便值得花费精力去做。

    这个与他同龄的少女,承担着诸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大多数家务,即使沈英奇想偶尔帮忙一下,也会被她拦下来不让做。

    而她的哥哥青禾,做的则是砍柴挑水打猎等需要体力的活计。

    沈英奇自己则什么都不用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清闲得仿佛提前进入了养老模式。

    每天清晨,已经习惯早起的少年会在院中修习一遍锻体术。这种体术不是修真功法,只是用来打基础的,长期锻炼可以慢慢排除身体中的杂质,舒筋活络,是引气入体之前很重要的准备。

    在沈英奇看来,这锻体术很像前世的广播体操,不同之处在于做动作的同时,必须配合特定的呼吸节奏,才能达到效果。

    一遍下来,即便天气不热,也会出一身大汗。擦洗干净后,才开始吃早饭。

    上午是阅读的时间,少年的行李中带着满满一箱子书,多数都是用来打发时间的闲书,但也有一些有用的。

    昨天刚看把一本厚厚的《大夏王朝通史》读完,从今天起,沈英奇开始看《九州地理志》。这本书比前一本更厚,却也更有意思。

    “原来九州的地理划分是以灵脉分布为标准的,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中州、青州、徐州、云州、澹州、江州、宜州、沧州、禹州。平城所在沧州竟然属于最东边的偏远地区。九州中面积最大的中州,不但最为富饶,同时也是灵脉最集中,灵气最充裕的地方!”

    “大夏的行政区划只有三个等级,即州——城——村,那是相当简洁了。以城池为枢纽,每个城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城池与城池之间还有广袤的荒野。而成百上千个城池又组成一个个大州,每个州都有一个主城,称为州府。中州的主城则是帝都。”

    “沈家所在的这个平城其实是叫做东平城,因为城池太多了,单字命名的城池很可能出现重名,这时就会以方位来区分。位于东边这个就叫东平城了,青州还有个西平城。”

    “大夏王朝统治的地域十分辽阔,但除了南面临海,另外三面都是陆地。周边的小国家也不少,很多都是王朝的属国……”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每日的午饭,兄妹两都会想方设法弄来些肉食,以保证自家少爷炼体所需的营养。

    下午是转悠的时间,沈英奇美其名曰“踏青”。他会跟着青禾去附近的原野或山林中逛逛。

    青禾比他大两岁,个头却接近一米九,强壮的身板十分有安全感。这个面容憨厚的少年虽然没有修行资质,还在沈宅中时,却练过些许武功,所以普通的野兽是不惧的。

    有了他的保护,青桃才放心让少爷踏出院子。

    这里的人也大多是一日三餐,晚餐过后不久,天便擦黑了。

    这时青桃会点起屋中的松油灯。嗅着慢慢散发出的松脂味,昏黄的光晕下,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不过能勉强视物。

    沈英奇便知道自己该歇息了,这也是他能早起的原因。

    躺在床上,他不禁想念起原主记忆中的自明灯来。那是城中大户才能使用得起的照明工具,在沈家大宅中随处可见。灯座下方是安放灵石的凹槽,刻有相应的阵法。上面的灯体各具造型,且发出的光十分明亮,小小一盏就能将整间屋子照得明如白昼。

    这种十分有修真特色的日常用器具叫做法器,不需要修真者用灵力催动,只需安装灵石便能使用,是炼器和阵法结合的产物。与之相对,需要修真者灵力才能催动的叫做灵器,一般多用作修行或战斗。

    一晃过了两个多月,终于临近原主父母的祭日。

    沈英奇略作收拾,准备带着兄妹两回沈宅一趟。这也是每年唯一准许他离开庄子回城的日子。

    到了这天,接人的马车早早便来了。

    沈家也是有法器类车辆的,但现在的沈英奇,显然配不上它们。

    索性马车的速度也很快,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到了城门下。

    即便是一座小城,平城的城墙也高达二十多丈。墙垛上还刻画有大型法阵,平时起禁空作用,激活之后能生成笼罩全城的结界。这是每一个大夏王朝城池的标配。

    城门的两侧除了守卫之外,还立有两根发光的柱子状法器,据说是用来检测妖气和魔气的,以防有妖魔伪装入城。

    进入城内,道路变得平直开阔起来,街道两旁多是三四层高的楼阁,临街的铺面摆满琳琅满目的货物,一派繁荣景象。

    又在城中行驶了约半个时辰,才终于来到沈家大宅前。

    这里靠近城中心,景象又与之前大不相同。没了嘈杂的商铺食肆,取而代之的是威严肃穆的官邸,雄伟豪奢的高楼,以及世家大族们的开阔园林。

    沈英奇等人下了马车,从沈宅的角门进入,弯弯绕绕不知行了多久,终于到了沈氏祠堂。穿过祠堂所在的院子,才来到后山的陵园,这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沈英奇的父母都归葬于此。

    等走完祭拜流程,回去的路上,沈英奇忽然道:“二管事,我想见见爷爷。”

    这二管事是沈英奇大伯沈明海的心腹之一,从进门开始就一路跟着,表面一副殷勤周到模样,让人挑不出错。

    此时他略感愕然,却立马沉声回道:“老太爷闭关已久,实在不便打扰。”

    少年自然知道,自三年前得知自己父母的死讯后,爷爷就把家主之位传给了沈明海,之后开始长年累月的闭关,以期能突破到筑基境。

    世家大族向来子孙众多,沈英奇打小跟这位爷爷接触就不算多,关系也没多亲近。所以即便处境窘迫,也从来没想过去向对方求助。但此时换了个芯子的少年却有了不同的想法:就算再不亲近,好歹也是直系血亲,沈明海一直不肯把家族功法传给他,只能另寻突破口。何况他所求又不大,只希望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罢了。

    当下便道:“英奇作为孙儿,难得回城一次,只是想去看看爷爷尽尽孝道罢了。若爷爷果真闭关不能相见,就在院子外看一眼也是好的。”

    二管事看着少年满脸恳切模样,心下忐忑。作为沈家家奴,他实在没理由连这点请求都拒绝,对方说到底也是名义上的主子。

    眼珠一转,他终于道:“英奇少爷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跟老奴说,必不怠慢。”

    沈英奇苦笑:“我只是觉得自己甚是无用,父母惨死,身为人子,却连报仇的机会都没有。虽然资质不高,但只要能让我踏上修途,便总算是有一丝希望不是?”

    二管事心道:去了庄子几年,果然知事得多了,还会抬出老太爷来压人。便躬身说道:“此事老奴做不得主,英奇少爷不如随老奴去见见家主如何?”

    “那自然也好。”

    说罢众人继续往明德堂行去。

    明德堂乃是家主理事之所。此时沈英奇才察觉,其实二管事一直领着他们往这个方向在走,难道大伯本来就准备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