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村太子爷 » 第十三章 整军备战

第十三章 整军备战

    等官职任命完毕,赵廷轩就开始给各支部队分配人手。

    大宋所有军队,算上进山的,外出打探消息,侦查的以及站岗的,零零总总加起来共280人。再加上上次俘虏的21人,这段时间在大宋朝廷的感化(威逼利诱)下已经全部归顺,加起来正好破300。

    其中年龄40以上、16以下的有54人,古代人平均年龄也就三四十岁,40以上已经算是高寿。

    所以这些人被赵廷轩安排到了后勤辎重队。

    后勤辎重大队的总旗官叫柳生福,是淑妃赵柳氏的亲戚。

    柳生福早年凭着赵柳氏的关系,在赵家谋了一个差事,后来因为办事还算得力加上后宅有人,慢慢当上了赵家的外房管事,一直管着外出催租以及采买这些事。

    赵左孟称帝之后,他被封为正四品的镇东将军,如今让他领后勤辎重大队倒也比较合适。

    还有禁卫军大队,负责保护皇室安全,总旗叫郑梁,以前是赵左孟贴身护卫,在原来的赵家护院之中地位仅次于陈坚,来赵家也已经七年有余,对赵左孟也比较忠心。

    前几天登基典礼上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如今成为禁卫军总旗也是顺理成章。

    而东宫卫率自然是负责保护赵廷轩的,这也是赵廷轩第一支真正掌握,完全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小旗官自然是由李元洪担任。

    对于禁卫军和东宫卫率两支部队,赵左孟和赵廷轩的意见非常统一,那就是必须满员。

    这三支独立部队的人马一分掉,剩下也就187人给三个百户所分。

    骑兵百户所自然都是骑兵,大宋仅有的37匹骏马,除了给各个将官还有赵左孟和赵廷轩各留一匹以外,其余29匹全部交给骑兵百户所。

    还有那35名会骑马的兵卒也调给他们,另外还给他们拨了29副轻甲和长刀。

    这直接就组成了一支轻甲骑兵,如果不打仗光看外表的话,任谁都会觉得这是一支精锐部队。

    而剩下的152人则被两个百户所平分,各76人。

    其中给第一百户所配备了30面盾牌和长刀,组建了一支刀盾大队,又给其中一支小队配备了十具重甲,挑10名身强力壮者组建了一支重甲刀盾小队。

    剩余36人则组建成另外一支大队,并分为三支小队,其中两支小队全部配备长枪,另一支则全部是弓箭手。

    而第二百户所,也是分成两支大队,六支小队。

    其中一支大队由纯弓箭手组成,共30人,队内兵卒全部是精通射箭的老猎人。

    另外36人组成的第二支大队,把剩下的16面盾牌全部配给了他们,挑选16人组成一支刀盾小队。

    还有两支小队二十人则全部分配长枪。

    随着各军人员、装备全部分配完毕,再分列站好,又让他们竖起这两天让村里妇孺连夜赶制出来的将旗。

    虽然就是一根竹竿挂块布,上面再写个字,如赵、陈、王、郑、汪等。

    虽然粗制滥造到了极点,但总算看着有点像那么回事了。

    接下来就是对部队进行训练,搞队列、踏正步这些肯定是没时间弄了,而且这些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训练古代军队,有没有用赵廷轩心里实在没底。

    如今当务之急是让他们能明白军令,复杂的记不住,闻鼓则进,闻金则退这最基本的总得懂吧。

    还要弄一套专门的旗语,至少得让那些武将明白什么时候该冲锋什么时候该撤退。

    只要这几天他们能弄懂这些他就阿弥陀佛了,至于其他的,不指望。

    要是还像上次那样只会一窝蜂冲上去乱打,他可没信心自己这一方还能有着上回一样的运气。

    ……

    在赵廷轩争分夺秒的训练军队的时候,县城内以县令李文州为首的一群官吏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第二次平叛行动。

    不过第一次的平叛大军死的死、跑的跑,这几天回到县城的除了那百来个衙役以外,六百县勇只收拢了不到一半。

    其他的要么被杀、要么被俘,更多的是直接跑回了家。

    不过县衙能够征发徭役,在全力动员之下,仅仅五天时间,就又凑出了一千多青壮。

    而且这一次还有巡检司的一百战兵作为主力。

    有人要问巡检司不是有一百五十人吗,那还用说,肯定是被吃空饷了呗。

    这一次,无论是平叛大军的战斗力还是人数都远超过第一次的平叛的军队。

    不过李文州还是觉得不保险,毕竟前几天刚被打的大败,心里还有阴影呢。

    为了能够一战平定贼军,他直接下令打开了县城武库,武装这些县勇。

    只不过当李文州看到县城武库里面的情况时,鼻子差点气歪了。

    整个武库之内只有十几张烂弓,一百多支长枪更是三分之二没了枪头,仅有的几具盔甲也是破破烂烂,上面缀着的铁片都快被刮干净了,地上放着的几十把刀剑更是锈的刀锋连都看不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李文州对着看管武库的小吏咆哮。

    要知道他看到的账本上面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些个小吏自然都是刁钻奸滑之辈,虽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但三言两语间却把问题全部推到前任的那些官员身上。

    反正他们就一个策略,你李县令要是想查,那他们就向上攀咬,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子。

    李文州也不是第一次当官的愣头青,这么多年的宦海身涯,他本身也谈不上干净,深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

    而且很多事情,水面上虽然只是条小鱼,但天知道水下面会不会牵出一条鲨鱼。

    他眼珠微微一转,随即一脸怒色的斥道“来人,把这看管不力的胥吏拖下去,给我重打三十大板。”

    然后又命令一旁跟着的几个捕快严查此事。

    在几名捕快喏喏答应之后,便让人把武库剩下的破铜烂铁分发出去,随后一脸怒气的离开了。

    那几名仍在地上的磕头的小吏不犹大喜,知道这件事情应该是过去了。

    这套路他们太熟了,摆明了雷声大雨点小,否则早就下令把他们关押起来审讯了。

    说是严查但不用想,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

    至于三十大板,那都是小事情,都是同僚还能下死手不成,顶多就是养两天皮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