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烟雨汉陈 » 第十章 飞花红叶杀机伏(三)

第十章 飞花红叶杀机伏(三)

    “枫红初显,明日便是中秋。这真让朕,想去看看那片先祖栽种的梧桐林怎么样了啊。”

    大殿里,皇帝一个人还坐在台阶上发呆。

    他抱膝思索,而玄冠则躺在手边陪他一道发呆。

    忽尔间,宫前大地微颤。

    皇帝抬起眼睛。

    夕阳映射着华丽的长殿当中,除了皇帝一人的影子和帽子的影子,还多了一人的影子。

    正在皇帝面前,那影子被太阳映照下显现出单膝跪地的武跪姿态,躬拜。

    在皇帝面前,肉眼看不到任何人的身形,只有地上的影子可以看见有异动。

    皇帝点点头,道:

    “有何事?”

    “……”

    皇帝听闻,摩挲着手边玄冠,面露思索。

    他转眸看太阳,而后说:

    “朕知道了,没有朕的旨意,你们不准轻举妄动。”

    随后,影子再拜。

    转即,宫前别无他物。

    正以为再无别物的时候,大殿正前,却光明正大走进一个灰袍的瘦削身影。

    只是这身影看上去,却仿佛若虚若实,总看上去飘忽不定。

    “这般赌,如若他没命了,你拿什么稳固皇位。”

    皇帝起身,把玄冠丢在一边,走上前几步。

    “五叔,这是必须的,否则,我不能服众。”

    仔细再看,那身影,其实不是用走的,而是飘着的,只是它贴着地面,仿佛是正常人走动。

    眼前这个灰袍男子面容模糊,仿佛星河虚妄,再凑近些,都觉得这虚妄,随时要消散。

    他沉默一会儿,才对皇帝说:

    “安敏,你的先辈们,都曾或多或少,有过和你类似的雄心壮志,只是他们的结局,各有不同,这条路,真的很难走。”

    徐安敏苦涩笑了下,“五叔,我知道。这么多年……也苦了你了。”

    灰袍男子摆了摆手,“没事,不论你做成什么样,我都会为你兜底。幽平,是你的家,而不只是你,欲望纠集的地方。”

    徐安敏点点头,“五叔,您这次来,是为何事?”

    灰袍男子道:“余生进京了。你见过了?”

    “见过了,他还是那般,哼……

    “——毕恭毕敬,温顺如狗……”

    “你有担心,对吗?”

    皇帝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

    “我到底是从没见过,这小子,漏出獠牙的模样。

    “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可他现在瞎了……

    “朕,更看不透他。”

    皇帝抿了抿嘴,且说:

    “可是这小子的种种对策法度,都阴险狠辣,丝毫不似一个尚未及冠、身家优渥的家族子弟手笔,他的思虑、气量,让朕都不禁为之胆寒。至少朕从没想过要……

    “赶、尽、杀、绝。”

    灰袍男子再度沉默,“要不要我帮你再试试他?”

    皇帝问道:“五叔,你来的目的,只是要征求我的意见吗?如果是这般简单的话,朕反而不信。”

    “的确不单单如此。我以卜术推衍,算天命,占天时,未来十年,洪蒙界……不,整个浮生界变数命运,皆系于此子。”

    皇帝皱眉,“浮生界?这么广?岂不是要把阴界都算上?余生有何能力,影响到星宿众灵?牵动整个浮生界,是否太过夸张?”

    浮生界,即玄界、凡界、阴界三界合称。是因有“弦断人散浮华梦,连江倒海平生感①”之诗句,才有如此名唤。

    洪蒙界即玄界与凡界之总称,而由于阴界与洪蒙界虽有互通,却本质不同源,东陆大多数国家,汲取力量,多从以天穹、自然为主的玄力当中汲取;而西陆大多国家,则大多从地底阴界汲取力量。

    但各国之间,也并非毫无不通,西陆称阴界为“底视界”,是至阴至圣的神佑之地,而称洪蒙界为“上视界”,是罪恶流放的救赎之地,他们在大陆当中的修行目的,便是为了沟通阴神,最终回归大地怀抱,重回神佑之地。

    而东陆对待阴界,则有别样的认知,普遍认为,阴界是阳界的翻转面,每一处阳界方圆十里地方,都有一个对应的阴界众灵,以及对应的阳界星宿。

    阴界众灵,则是西陆人普遍信仰的神佑之力,而这等力量,也确实影响着凡间的修为修炼,一地安定与否,皆与众灵息息相关,众灵多为凡间人死不灭怨鬼所化,众灵愈多,阴气愈重,而对于不论是修玄抑或相正之术的修者而言,众灵皆有滋补作用,但众灵本身潜藏地下,极难发觉,唯有黑夜月圆阴盛之时,众灵才漫遍。

    历史越悠久的城市,众灵越多,不过这类城市,往往都会有镇鬼驱魔的特设神台。

    观音台所设,其一作用,便为于此。

    皇帝对于灰袍男子提到久未提及的浮生界说法,自然重视了几分。

    灰袍男子对于皇帝疑惑解答道:

    “安敏,余生此人,有天命。簪花捻有算,接下来十年,将是大争之年,你务必……要稳顿朝纲,安定海内。七域诸国有占卜之地,或许已皆对此人……

    “忌惮万分。

    “甚至……

    “已有觊觎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