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吕殇之月掩山河 » 第十二章 芙蓉青纱帐 一杯更进一杯无

第十二章 芙蓉青纱帐 一杯更进一杯无

    话分两头,吕曹二人,在雅居相谈。大堂内却议论纷纷,对吕承或贬或褒,各有不同,一时争执不下。正在此时,白衣小婢走的台前,朗声说道:“请各位安静,此次比试,本是庄大家提出,在比试前庄大家已经宣布,以庄大家本人的评判为标准。适才问得庄大家意见。纵是没有那最后一首,吕公子之前三首篇篇都是佳作,无可争议。所以,吕公子过关!”

    众人见庄如雪自己发了话,自然是无话可说。乙等的二人,一位是卫府的卫少爷卫洪,另一位正是宋亮。二人的诗文虽然也是极优秀的。但有曹植和颇有争议的吕承珠玉在前,大堂的众人也是没了兴致,只是略微品评了几句,味同嚼蜡,也就放在一旁不再理会,等待第三关的开始。

    卫洪自然是心有怨气,心想这曹植倒也罢了,这吕承又是何人,竟能出如此的风头,一会定用点手段,让他知难而退。

    宋亮虽然过关,但他心思不在于与吕承曹植一较高下。心中盘算着如何一会儿与庄如雪相对。自然心不在焉,菊香得知这宋公子已经过关,本欲恭维这宋亮,到见其兴致不高,似乎心中有事,也不敢言语,便静陪一旁。

    不一会儿,白衣小婢,走上前来。众人知道第三关要开了,大堂又热闹起来。纷纷猜想,这四位诗才无双的公子,如何应对庄如雪的疑题。

    只见小婢朗声说道:“四位公子且听好,第三关乃是数理之术。请各位公子解答。曰,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时间只有一刻钟。”

    吕承正坐在雅居与曹植饮茶。一口茶险些喷了出来,这问题不就是自己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么?不禁心中暗暗发笑,心想庄如雪你倒是调皮得很。脸上却强作镇静,怕被曹植曹冲二人看出端倪,也不言语独自立于一旁。

    却见曹植眉头一皱。他本是诗词擅长之人,对数理之术,也只是泛泛读过几本书,并不灵通。此题对于他来说反倒为难起来了。旁边的曹冲微微一笑,已然心有成竹。他自小就对数理之学颇有兴趣,平常又极好研究。此题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手到擒来。看到三哥面有囧色,便也来了孩子脾气,也不搭话,只想着等亲哥哥主动求助自己,岂不更为快活。

    那曹植平时里也是心气高傲,万事不求人的主,早就看见了自己身旁曹冲那一脸得意洋洋的模样。心知这浑小子肯定是已经有了答案,却故意难为于我,想要我主动去求他。但看到他那趾高气扬的样子,心里着实有些不爽。便不免心中也起了好胜之心,想着最好靠自己本事答出来,不必看那混蛋小子的脸色。

    可毕竟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不擅长就是不擅长,纵然曹植如何冥思苦索,却依然不得其解。时间不待人,眼看一刻钟的时间就要到了。曹植没了脾气,只好满脸堆笑,厚着脸皮向曹冲说道:“冲弟,可有计较?”

    “计自然是有,可是也不想便宜别人。”转头看向吕承。

    曹植心中无奈,曹冲还是年幼,故意如此孩子气地针对吕承,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吕承怅然一愣,才反映到曹冲这般意思。心中一阵尴尬,只觉曹冲天才般的人物,终究还是小孩心性。急忙起身说道:“在下孟浪,二位公子请便。”转身也不等曹植搭话,便直接溜出了雅居。

    吕承来到大堂坐定,发现卫洪和他周围的门客一个个急得面红耳赤,也是没有个结果。看来这数学虽为六艺之一,在如今这个时代,却还是知之者甚少,通之者更少。如此简单的问题,在这个年代能够掌握之人也是寥寥无几。

    不一会曹植的下人便向大堂中的管事递上了竹简,想来是完成了作答。

    吕承本就不想在今日的怡翠栏过度地出风头,它只要能够成功引起曹植的注意,与曹植搭上关系,就算大功告成了。他更加不愿让那个年纪不大的曹冲把自己当做针对的目标。

    他安静地坐在大堂,直到见到曹植派人将写好答案的竹简提交给了管事,自己才在竹简上写上了答案,由管事的上交给了白衣小婢。

    坐在一旁的宋亮听到此题,先是一阵错愕,之后便在嘴角露出苦笑之色。平日里不见宋亮对数理之道有何钻研,但此时此刻却见他笔走龙蛇,不小一会儿,就将答案写在竹简上,呈与了管事。

    时间已到。在众人的期待中,白衣小婢走上前来宣布最后的结果。

    只见那白衣小婢走上前来,朗声说道:“各位公子有礼,四位公子已经上交了回答的竹简。为公平起见,奴家将同时打开各位公子的答案。”两位管事在大堂前摆放一长桌,四人的答案竹简皆放于桌上。管事同时将四人的竹简打开。只见:

    第一份竹简上写的:“雉二十三,兔一十二”

    第二份竹简上写的:“兔子十二,鸡二十三。”

    第三份竹简上写的:“兔一十有二,雉二十有三”

    第四份书简上写的:“雉二十,兔十五”

    白衣小婢说道:“第四位卫洪公子的答案结果有谬。故卫洪公子见谅,庄大家不能亲自给您斟茶了。”卫洪捶胸顿足,也无可奈何。看来自己的三百金也是打了水漂了。今日其门客虽然众多,而且人人已然使出浑身解数,然其中却罕有善于数理之人。

    刚才眼看一刻钟时间就要到了,卫洪的门客一个个不擅数理之道,面面相觑,又怕一旦答了个错误的结果定会被卫洪劈头盖脸的责骂。所以争论了好久,也没有个所以。

    到最后,卫洪只好自己上阵胡乱蒙了个结果递将上去。结果果然是错误的。

    在这个时代,尚没有完整的数学理论,所谓的才学大家也没有系统的数学思维,更不要说这些乌合之众了。这简简单单的题目在他们看来倒显得尤为高深莫测了。

    白衣小婢接着说道:“其余三人答案皆正确。按照完成时间之先后,分别为曹植公子,吕承公子,宋亮公子。”

    此时堂下众人也无不佩服,此三人不仅诗才无双,而且博学多才,十分难得。更有人询问三位如何想到解题之法。

    曹植首先说道:“说来惭愧,在下不善数理,此法也是刚才向别人请教的。但无论如何,在下先把此法说与大家,以供参详。首先在一布帛上画上三十五只雉,每只雉画两足,然后数其足,共七十只。然后添足,每只雉添两足,足数加二。待加到九十四足,便去数共有多少四足雉,即是那兔之数。便可获得此结果。”众人皆赞叹曹植之法精妙。

    吕承笑道:“我与曹植兄方法大同小异,我先将三十五只全看作雉,共七十足,我拿走一只雉,放入一只兔。足数便可加二。如此循环,直到足数达到九十四,即可以得出此数。”吕承心想,我若以解方程的算法与你们分说,怕是一时半会也讲不清楚,不如用这个算法讲给你们听,也是通俗易懂。众人听得吕承的算法。皆以为妙,更觉得吕承聪慧过人,深不可测。

    曹植笑道:“吕兄,佩服!”

    “曹兄,承让。”吕承一边向曹植回礼,一面眼光瞟向角落处的曹冲,曹冲正襟危坐,面容上透露出与其年纪不相符的冷静与从容。吕承心中叹道,此题应是曹冲帮助曹植算出,这曹家众子,皆人中龙凤,能文能武,若不是这曹冲早年夭折,定会对曹魏一朝有所助力。

    曹冲在一旁冷眼旁观,也一直留心着大堂里各人的一举一动。今日吕承所为种种,出尽风头,已经成了今夜怡翠栏的主角。诗词歌赋本是文字游戏,数理计算亦属奇技淫巧,吕承擅长此道,其实并不能引起曹冲注目。但吕承万众瞩目而不沾沾自喜,众星捧月却不得意忘形,积毁销骨却淡然处之。这份从容和冷静,完全与他小小的商户之子的身份和阅历不相符。

    就在吕曹二人互相揣测,暗自琢磨之时。宋亮走上堂前,将计算之法,告于众人。他早已知晓答案,自然心有底气,朗声说道:“小生之法名为吹哨法,若这鸡雉皆听命于我,待我吹哨一声,兔雉皆抬一足。一次之后,余五十九只足。两次之后余二十四足。雉两足皆抬起。站立只余兔,每兔余两足。二十四数二,为兔十二。则雉为三十五减以十二,雉为二十三。”

    大堂众人皆为三人才学折服,纷纷喝彩。三关已过,看来这庄大家要亲自为三位公子斟茶了。

    白衣小婢拜了个万福,说道:“今日三位公子,才华出众,惊才绝艳。庄大家深为敬佩。曹植公子最先完成题目,可首先入内庭与庄大家相见。吕公子次之,宋公子最后。不知几位公子可有意见?”

    吕承,宋亮齐声答道:“本该如此!”

    曹植微微一笑,走入堂下,转身面向众人,说道:“不可!”

    众人皆大为诧异。

    曹植接着说道:“曹植惭愧,这第三关乃是我请教于他人而的,非曹植独立完成。曹植虽然对庄大家心向往之。然君子坦荡荡,不可欺人,亦不可自欺。植今日已见庄小姐婀娜之姿,已如愿以偿,倩影迷离早已刻骨铭心。吕公子,宋公子才学深厚,更令人敬佩。当比曹植更加名副其实。曹植放弃入庭,非不愿与庄大家共饮,实乃非实至名归,所以自惭形秽。”言罢,便拱手走下大堂。

    众人更为赞叹曹植不仅才学高超,品性更为高洁。

    曹植走到吕承身边,道:“植与吕兄今日一见,相见恨晚。吕兄已是植心中知己。愿日后吕兄能到府中再叙。今日就先告辞了。”

    吕承也行礼道:“那是自然,日后我定当到府上拜见。”曹植,曹冲齐身而出,离开了怡翠栏。

    吕承也是暗暗佩服,这曹植虽然是仇人之子,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确实当得起君子这二字。

    白衣小婢也不多言,便望向吕承。吕承心领神会,在众人瞩目之下,款步随婢女向内庭走去。

    走在走廊上,吕承脑海中正反复揣度刚才的种种行为,曹植的反应,以及宋亮的表现。

    今日吕承已是大出风头,成功地引起了曹植的注意,也顺利地进入了庄如雪的内庭。一方面他需要这样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声望,来达到尽快地进入曹魏势力的内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快与水瓶取得联系,为下一步的计划早做筹谋。

    虽然以他目前布置的势力,为他打造一套世家子弟的身份并不困难。但是每一个世家都是有背景有痕迹的,在反复思考仔细盘算后。吕承放弃了这个想法。要想做到万无一失,自己的背景就要做到毫无痕迹。虽然作为一个寒门身份的外乡人,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易,但是为了让这许昌城里遍布的曹魏臭名昭著的校事府暗探隐桩不产生怀疑,这是最稳妥的方法。就如同今日来见“水瓶”,他大费周折,却全都为了双方的安全需要。

    内庭深处,芙蓉青纱帐里。庄如雪正在调制茶羹。她双手如凝脂,上下翻飞,仿佛在拨云散雾,动作凝练,没有几年的煮茶功夫,是没有这种火候的。她面如沉水,没有一丝表情,宛如人间仙子,没有一丝烟火气。七年来,在邱先生和师父教导下,她经历过无数次的训练,重复着无数次的动作,一举手一投足早已经成为已经植入她脑海中的习惯。壶子里的水已如鱼目微有声,波若泉涌。水是沸的,心也是沸的。马上要走入她青账中的人,是将她带出深渊的恩人,是同甘共苦的友人,是她拳拳在心的亲人,也是她七年未见的恋人。她不知道在他心中,她是不是那个相思刻骨的情人。但她知道在她心中,他早已是独一无二的爱人。

    珠帘一斜,一人闪身而入。庄如雪抬头望去,眼角间止不住的风情。那个人咧嘴一笑,显得傻傻的,呵呵傻笑着说了一句:“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