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生之清静无为的悠闲修行 » 11、为道日损,为学日益

11、为道日损,为学日益

    日月如梭,在悄然流逝十日后,学馆开业了。

    学费非常低,只要一文钱一个月,每天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有免费的堂食,这也是考虑到贫穷子弟没钱吃饭而开设的。秦霜想让贫穷子弟都能有进馆学习的机会。

    有钱就多修善事,所以,在开学前几天,秦霜等五十七人印制广告告知学馆事情发放给京城内和附近村庄人们之时,起初绝大部分人并不相信有这种善事,不过秦霜他们暂时没必要解释,时间能证明一切。

    秦霜并不担心钱不够或者很快花完了,毕竟包括秦霜四人在内的这五十七人赚钱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秦霜四人时不时可以用修为或许火木星上的技术赚一笔钱用于学馆开销,钱不是他们看重的,五十七人都注重于清静无为,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权势的悠闲修行、修心养性的大道自然、顺应天道无为而自然的修为提升,修为提升寿命上限自然而然也提升了。并且,止恶扬善,行善积德的修为方式是最上乘、最符合大道规律、天道平衡、天地之秩序的方式。

    这是在来此世界后五十七人经过多次交流心得体会、印证心法、武道、修仙功法后,深有体会、觉悟得到的大道理。

    对于秦霜等人的这种做法,包括皇族在内的大、中型势力都乐享其成,这对于稳定平民百姓、减少各自的矛盾、给受苦不幸的百姓一个出路、帮助国民、发展武林力量、提高人们的治理与政务、军事、生活等都有好处,所以,大家基本上非常支持。甚至一些势力还送来很多书籍、文房四宝、桌椅坐垫、布料、染料、酒肉,其他工具等,用来交好或者博一个好名声。

    课程有很多可供学子选择。

    其中,启蒙,诗词,基础经文,礼仪,射箭,手工艺,骑马,这几门是必须的修学的课程。

    剩下的课程是可以自由选择的,算数,饲养,种植,药草,治疗,统筹,兵法,刺绣,治理,采矿,运输,冶炼,炼盐,商业,建筑,辩护,接生,染烫,雕刻,地理,生物,酿酒,制茶,历史,兽医,牙医,厨艺,追踪,解签,解剥,装饰,林苑,通讯,军事,法学,哺乳,儒学,佛学,道学,打铁。

    拳法,掌法,腿法,轻功,站桩法,炼体,剑法,暗器,刀法,枪法,锤法,戟法,棍法,武功基础,武功进阶,武道基础,打坐基础,天机术基础,……

    学馆的每个老师教导两门课程。

    每天每个老师只需要上两堂课,两个小时,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经过若干日子,从课程开始到这门课程内容讲解结束,循环教学,方便学子来学习,学子可以学会后向老师申请进行毕业考核。

    学子在学会一门课程只需要通过考核就会颁发课程毕业证书。

    毕业考核通过的学子还可以申请留馆教学,通过老师任职考核后就可以在秦霜等五十七人的引导下担任老师。学子担任的老师最初的薪水秦霜定为100两银子每月一门课程,最多可同时担任两门课程。任职时间增加,并熟练掌握课程教学后将逐步增加到最高薪水450两至500两银子一门课程。限定每门课程总老师不超过20人。

    学子可以在未毕业此课程时去学习彼课程,可以非常自由选择。但一般未请假之时,不允许胡乱缺勤、逃课,逃课会逐步增加毕业考核的难度。

    时间安排妥当情况下,无论选择去继续学习什么课程,学馆不会干涉,上课时间冲突的可以先毕业一门再学另一门。

    秦霜开办的学馆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的口口相传发酵后,引起了整个大商王朝的热烈讨论。

    开学的这半个月,每一天报名学习的学子都会新增不少。

    秦霜等人已经另外购买了两个空武馆用来改装为学馆分校区。分校区大约半个月后可以还装好,考虑到学子的学习进度,有些课程可以在一个月后在分校区开始教学。

    学馆里面的老师教导的声音在每一个教室里回荡或者在训练场广传。

    “为道日损,为道者,体悟天地之道,化繁为简,化樊笼为自由,花开花落,一生一灭,一枯一荣,无不是道,无不是法,道法本来就是这样,道法本来就是遵循循环规律。大道至简,何为至简,就是可以随处看到,听到,闻到,嗅到,触碰到,感觉到,认识到。”

    “众生屏蔽了对道法的感知,只追求繁华迷烟的表象,没有看透、悟透道法的本质。它的本质就是不离于内也不离于外,不是空虚也不是实物的。它在一动一静之间,在一阴一阳之间,在一虚一实之间,在一生一灭,在一小一大之间,在一广一狭之间,在一善一恶之间。”

    “尘世众人,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无不是轮回!”

    “众生需要入静得定,入定增慧,增慧行善,增慧止恶,行善积德,止恶净心。修行者,即修心,修一煌煌大道至正至纯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明至智之心;修一煌煌大道大慈大悲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柔至顺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喜至舍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公至平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诚至信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高至尊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广至阔之心。”

    “修一煌煌大道恬淡返璞之心;修一煌煌大道无为而治之心;修一煌煌大道清静纯粹之心;修一煌煌大道大爱无疆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仁至义之心;修一煌煌大道至孝至和之心;修一煌煌大道平等对待之心;修一煌煌大道无漏无私之心。”

    “修一煌煌大道无邪无淫之心;修一煌煌大道无贪无瞋之心;修一煌煌大道无痴无忧之心;修一煌煌大道恩泽一切之心;修一煌煌大道明察秋毫之心;修一煌煌大道不骄不躁之心;修一煌煌大道不谤不毁之心;修一煌煌大道不疑不错之心;修一煌煌大道不障不亏之心……”

    “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学习之道,从最上乘的、根机因缘最好的大道本源规则去体悟修行。或者从下而上,从底层一点点积累知识、福德智慧,经过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由简单累积到繁复,再由繁复总结归纳、创造属于自己的简单。最后的简单,一定是遵循和顺应天道自然规律的大道至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成人的学问在于明白道德仁义,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弃恶从善,使人知道最完善的人生道德境界。知道应该适可而止才能够心中安定,有远大坚定的志向才能内心清静、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才能不被欲望所迷惑、考虑周详;考虑周详才能有所作为。”

    “志向远大、心平气和、考虑周详才能不心生浮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若安好即视之为得;心中清静才能够产生大智慧的思虑;有大智慧才能够最终实现伟大愿望。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通达明了,这尘世中一切都是有本有末、有终有始的循环往复、轮回不止、反复无常的如同幻梦空华般,我们不需要去执着的道理,就接近于觉悟大道运转的法则、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圣贤自古以来教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一切的开始在于正心、正念!”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人生过程中要尽可能面对任何状况都要克制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符合生命的不偏激不极端的中正之道;哪怕稍不留意有了情绪的波动,也要让波动尽可能微弱、柔和,就像细小的湖面荡起的一点点涟漪,而不是大海波涛汹涌,也就是哪怕表现出来也要克制住自己让它符合社会秩序、伦理道德、国家法规、天地之间的平衡法则下自然常理。”

    “这就是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处世的不惊不怖不畏不哀,这是稳定自己的平和。这种中正平和就是守护生命不过早凋谢的根本,明达至高无上之道的途径。致力于中正平和的贤圣之道,则天地之间万物众生便各司其责和各守其位,运行不悖;各种生灵便随其清净的自性而健康地生长发育了。”

    “活着这个世上,有许多必须做的事,但是我们应随时放下,保持内心平静,没有苦恼。所有的那些自找的烦恼源自于一颗邪曲的心,这告诫了我们,只有消融自我,才能解脱,摆脱因果的循环流转带来的苦难与烦恼,这是正念。”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一个真正的道理、一颗正心、坚持正行、正念、正道、正法,这是我们要牢牢把握的。”

    “弘扬正法,就是让众生领悟,人生无常、苦多乐少、身体并不代表着我与我所拥有、我能永恒控制。”

    “我们需要去觉悟和修行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些正道本质上都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我们要追寻生命的真谛,学习圣贤的智慧,学习圣贤的修养。追寻自古以来圣贤的步伐,去始终如一地走正道。”

    “放下自我的固执与贪婪,清空自己的各自邪见观念的桎梏。用正念、正心、正见、正思维、正命、正精进、正定、正语、正业、正知去体悟人生,构建家庭、团体、国家、天下万民的快乐幸福、和谐稳定、公正廉明、国泰民安。”

    “事物来来去去,不停变化,人们只能在喜与悲这两个极端中间疲于奔命,焦虑,疲惫,不安,难受,这些源于邪见。这些邪见让人起非分之想,这些想法与感觉,就只是感觉,苦就只是苦,乐就只是乐,没有苦乐的主人,所有的追求都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是正见,用这种正见去思维,佛陀希望我们如此思维。”

    “我们所经验的乐是怎么回事?苦又是什么?它们有多么确定吗?它一直存在吗?当我们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发现它们都是生灭、生灭不断的,无常地变化的,就不会再那么执着,心便得以安静下来。”

    “因为我们不再那么渴望拥有,我们可以轻松自在地使用它们,而无须受制于它们,我们在深广与超越的社会知识层面的基础上面使用它们。我们从圣贤的智慧中获取哲学智慧,甚至追寻圣贤修养与智慧的步伐,去弥补自己的过错。”

    “如果我们不能站在这些事物之上,就会以渴爱的心背负起它们,对自己无声地说:“这是我的”,自甘受役于它们,这样的邪见只会把我们引入痛苦与欲求不满。”

    “有两个人,一个比较聪明,另一个比较笨。后者到菜市场去买东西,他不确定那是什么,糊里糊涂地买了一个夜壶回家。他将它当做饭锅,并且觉得很好用,他不知道别人都怎么使用。”

    “聪明人前来看到这个情况,感到惊讶与不解:“这个人在做什么?真恶心,竟然拿一个夜壶来做饭锅。”

    “一个被称作笨人,另一个是所谓的聪明人,为什么后者会感到憎恶呢?那个壶是新的,从来没有被当作夜壶使用过,所以很干净,为什么他会对它感到恶心呢?这是因为观念上的执著,这样的执著会引来厌恶与嗔恨——“嘿,看看这个白痴,竟然拿夜壶来盛饭。”这两个人呢,究竟谁才是愚蠢呢?”

    “其实,夜壶本身什么也不是,它不过是个普通的容器,是我们将它命名为夜壶,之后有人拿它来盛饭,汤,或者杂物。别人就会觉得恶心。”

    “这些负面的情绪代表了什么意义呢?只是人们执着于名称,习惯于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夜壶。”它并非绝对与不可变更的夜壶实体,它的用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想法,看人穿得土瞧不起人,也是邪见。”

    “这是一种对自己观念的执著,以自我为中心的执念在作祟。正因为如此,人渴望着别人平等对待自己,自己却又不愿意平等对待别人。何其颠倒、畸形!”

    “人需要消融自我,就是放下自我,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执念,贪著。这是至温至柔之道,极具温柔的人,待人如己,视万物众生如父母。你对世界温柔对待,世界也将温柔对待你。这是因果报应的循环,做的善事得善果;做了恶事得恶果!没有一个恶人能够逃脱天道、法则、因果循环的制裁!”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是说贤明的人为人处世能达到中庸之道的标准,不贤的人为自己达不到中庸之道而找各种理由。这就像是人们没有谁不喝水、不吃饭,却很少有人能够从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生活工作中真正品尝出其蕴含的朴素无华的滋味。就是说君子的言论与行为均符合中庸的标准,才能过上这样美妙人生!”

    “我们需要无畏孤独,信任奇迹,满怀好奇地去认识世界和自己,才能真正很好地成为世界的一个无暇的组成部分和成为真正的自己。在无始以来的流浪生死、轮转无明中,去解救自己的必要修行。是人生的功课。每个人需要在适当场合里面逐步完成必要的突破!”

    “在一次次困难与内心人天交织的纠结中,去超越自己的低俗,去弥补自己的亏欠,去捍卫正义,去守护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