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行者求道 » 第一章:前序

第一章:前序

    天道崩塌,阴阳隐晦,诸神不显,大道苍茫,天地万物,俱为刍狗,末世逆流,唯尔自强。

    幽都,自古被称之为:“阴间。”是鬼魂归宿与轮回转世之所,其实不然。幽都乃是上古幽冥至高神袛土伯所掌之地,连接诸天万界,不但负责接引诸天万界逝者之魂魄,使其轮回转世,更是无数浊气生灵的栖息之地。创世之初,创世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大地为界,清气上升化作玄都,浊气下沉化作幽都,而地界是为灵都。创世之初,土伯所掌之幽都,天公所掌之玄都,后土所掌之灵都,并称为:“太古三都。”这便是后世三界的雏形。所谓轮回转世,并非所有生灵皆可,只适用于后天生灵尚未成神之前,若是先天神圣或者后天成神,那么是无法轮回转世的,若是此等境界的生灵陨落,只会魂飞魄散,还道于天地。但是达到此等境界的生灵,只要不出意外,是很难陨落的,哪怕肉身被毁,只要元神尚存,便可通过夺舍再生,特别是达到玉仙之境,可堪称“天地同寿。”

    神仙,即先天神圣者为神,后天修炼得道者为仙。神者,夺天地造化,先天神圣,与天地同寿,下限极高,上限也极高。但是除了天地初开时诞生的诸天神灵外,后世鲜有新神降世,但是一旦降世必是石破天惊,例如泰山石敢当,花果山孙悟空等等,因为先天神圣,乃天地造化,故而极难孕育。仙者,逆天而行,阴阳改命,由相对弱小的后天生灵经过不断努力修炼,最终以平凡之躯成就真神之道,是为仙。然真仙者,先天有缺,随着光阴流逝,身体和灵魂会逐渐腐朽,最后陨落,还道于天地,不过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真仙的成道到自然散道,短则万年,长则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所以后天生灵想要与天同寿,仅仅修炼到真仙境界是不够的,真神与真仙,看似差不多,毕竟神通仙法是相差不大的,但是躯壳和灵魂却相去甚远。然而后天生灵想要与天同寿也是可行的,只要达到玉仙之境,修成无垢琉璃之金身,便可寿与天齐,只是这一步,亦是难上加难,其稀有程度可堪比真神诞生。

    太古末期,天地浩劫,灭世之灾自上而下,天公所掌的玄都首当其冲,天公率领玄都诸神迎战,大战持续近一个纪元,最后玄都天崩,天公和无数玄都神灵陨落。灵都紧随其后,后土娘娘率领灵都诸神迎战,大战持续近半个纪元,土伯率领幽都诸神赶来与灵界诸神联手,最后才将浩劫挡下,而最激烈的战斗,却是发生在三界之上的天外天,三清联手封天,经过一个半纪元的苦战,打退了浩劫的最大根源,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浩劫过后,三清和后土娘娘陷入沉睡,天公土伯战死,诸天神圣十不存一,后天生灵更是生灵涂炭,许多种族就此覆灭,诸天万界天崩地裂,山河陆沉,秩序荡然无存。最严重的玄都直接近乎破灭,战后只得将其封印。幽都因为土伯陨落,加上战时和战后负责接引三界所有亡灵,导致原本岌岌可危的幽都秩序不堪重负,加上亡灵与幽都生灵的交叉共存,更是加剧了幽都的混乱。为了维护幽都秩序,便于安置浩劫过后急需休养生息的无数幽都生灵和诸天万界等待转世的亡灵,土伯之女以大神通将整个幽都一分为二,以冥河为界,冥河以北为幽都生灵繁衍栖息之地,是为冥界。冥河以南为接引诸天万界亡灵转世之所,是为阴界。浩劫过后,因为诸神几乎陨落,而先天生灵又极难孕育,所以属于太古诸神的时代逐渐落下帷幕。后天生灵因为可以阴阳交合,快速繁衍生息,加上经过无尽岁月不断完善的后天生灵修炼体系,三界迎来了后天生灵得道成仙,万族争鸣的时代。

    浩劫万年之后,三界秩序逐渐恢复,特别是灵都生灵迎来了各个族群的大爆发,其灵都生灵已经远远超越其他界面的数量之和,各个种族之间开始相互征伐,灵都秩序逐渐陷入混乱,为了维护灵都秩序,后土娘娘从沉睡中苏醒,由后土娘娘牵引,站在三界顶点众人联手打开玄都的封印,让灵都成仙者去往玄都探索,并修复和重建早已支离破碎的玄都诸天,一时间群仙涌动,皆争先恐后的前往玄都寻宝,玄都虽已破碎,甚至到处都是时空乱流,各种潜在的危险更是层出不穷,一个不小心,就是成仙者也会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但是架不住玄都在浩劫之前,是三界最繁荣昌盛的位面,其天材地宝、神兵利器和各种顶级功法位列三界之首,其实力也堪称三界之首,浩劫过后玄都虽然破碎,但是依旧是一座无尽的宝库,就是比较危险罢了,但是依旧无法阻挡成仙者趋之若鹜的寻宝探索之旅,半个纪元后,灵都成神者几乎全部前往玄都,并且将玄都修复和重建,一时间玄都仿佛恢复了往日的荣光,三界秩序逐渐平衡,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面转变。然而这种盛况在持续了几个纪元之后,灭世浩劫再次毫无征兆的降临,依旧如第一次浩劫般自上而下,玄都依旧首当其冲,当时玄都几乎汇集了三界近七成的顶尖战力,综合实力也是比其他界面加起来还要强,在顽强的抵抗下,玄都将浩劫挡住了两个纪元,最后玄都再次被破,汹涌的浩劫再次降临灵都,但是因为玄都经过两个纪元的顽强抵抗,浩劫进入灵都时已是强弩之末,后土娘娘联手土伯之女率领麾下诸神以及从玄都撤回来的成仙者经过半个纪元的血战,终于将浩劫打退,最后五岳大帝联手封天,再次将破碎的玄都封印。战后灵都生灵涂炭,残存下来的种族不足浩劫之前的万分之一,天地失色,山河同悲,三界满目疮痍,一众至高神袛再次沉睡,导致群龙无首,三界秩序再次陷入混乱。一个纪元后,三界生灵已经恢复往日荣光,至高神袛依旧沉睡,征伐依旧不断,混乱依旧持续,这便是上古的杀戮纪元。万年之后,昊天证道,力压群仙,联手五岳大帝打开玄都封印,让成仙者再次前往修复和重建玄都,又过万年,玄都诸天已完成大致修复和重建,昊天一统玄都,建立神庭,是为昊天上帝,改玄都为神界,负责接引成仙者前往探索和建设神界,三界秩序逐渐恢复。而幽都此次浩劫除了部分援助灵都的神灵陨落之外并未受到太多波及,冥界隐世,只留阴界现世,灵都也改称灵界,神界、灵界与阴界统称为远古三界。

    三界秩序稳定后,有灵众生经过休养生息,逐渐欣欣向荣,枝繁叶茂,甚至一度达到了创世以来最为繁荣昌盛的盛世,处处散发着蓬勃生机,欢声笑语,一直持续了几个纪元。浩劫依旧是毫无征兆的突然降临,灾难瞬间席卷三界,但是有了前面两次浩劫的经验,经过前两次浩劫存活下来的神袛和成仙者井然有序的指挥和应对,第三次浩劫被阻挡在神界之内,并未波及灵界和阴界。但是浩劫之中,昊天上帝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最后陨落。浩劫过后神界诸天神仙也是元气大伤,诸天道统十不存一。随着昊天上帝的陨落,一众至高神袛沉睡,神界再次陷入群龙无首,而后陷入近一个纪元的神界大动乱,而后泰皇证道,一统神界,建立仙庭,改神界为仙界,仙界秩序再次恢复。而灵界与阴界并未受到太多波及,特别是灵界变得愈发繁荣昌盛和强大,而此时所谓的三界便是仙界,灵界和阴界,冥界依旧隐世,甚至后世鲜有提及。之后的几个纪元,诸天万界发展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平静的表面上,危险悄然而至。第四次浩劫爆发,其惨烈程度也是空前的,虽然有前三次浩劫的经验和提前的各种预防措施,天界依旧打崩了,浩劫曾一度波及灵界,此时灵界已是空前的繁荣和强大,很快就将这场浩劫覆灭,但是代价依旧不小。浩劫过后,泰皇陨落,仙庭崩塌,仙界诸天神仙和道统几乎全部灭绝,仙界甚至变成了绝境,各个仙域支离破碎,到处都是时空乱流,普通生灵更是绝迹,仙界从此一蹶不振。灵界经过漫长的修养生息,变得空前强大,尤其是在付出部分代价将浩劫覆灭后,灵界证道者如巢皇,燧皇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三界迎来了属于灵界的时代。

    万年之后,娲皇证道,开创造物之先河,一时起意,按照自己的身形塑造泥人,并赋予生命大道,创造了人族,人族起初十分弱小,而且生命周期十分短暂,平均光阴仅有一世,即三十年,幸得有娲皇和羲皇庇护,方能存世。人族虽然弱小却十分团结,十四五岁就开始结婚生子,后来更是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食用各种奇花异草,慢慢的人族的体质开始增强,很多人已经渐渐的能够存活两世光阴,人族虽弱小,却繁殖的异常之快,加上有娲皇和羲皇庇护,很快就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种群,但是相对于灵界其他种族动辄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年的寿元而言,人族依旧只能算是最边缘不起眼的弱小种族。灵界一片繁荣,万族争鸣,强者如林,虽偶有互相征伐,却也挡不住强盛的步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几个纪元过去了,突然有一天,仙界的封印被突破了。因为前面四次浩劫都有玄都(神界,仙界)首当其冲,至少抵挡住了浩劫的第一波冲击,而上次浩劫过后,仙界已经碎的不能再碎,加上灵界相对轻松就阻挡了浩劫,导致灵界众生觉得仙界已经无用,单凭灵界之力也能够应付浩劫,加上重建和修复仙界投入的时间和成本太高,导致浩劫过后仙界直接被封印起来,再没有神袛和成仙者踏足,更不要说修复和重建了。所以当此次浩劫降临时,破碎且空荡荡的仙界一下子失去了屏障的作用,浩劫直接冲破仙界封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灵界炸响,一时间灵界生灵涂炭,全面溃败,无论是诸神、成仙者还是普通生灵,都感到深深的无助和绝望,也深刻体会到了玄都覆灭,神界覆灭,仙界覆灭所带来的那种巨大恐惧和无力之感,灵界众生才想到之前放弃重建和修复仙界的举动是何等的愚蠢,毕竟若是早早修复和重建了仙界,天塌下来了有高个的顶着,现在已经没有高个的顶着了,灾难直接降临到普通生灵身上,就算是至高神袛和仙人也是顾此失彼,最后只能无力回天。就在灵界即将灭亡之时,隐世数十个纪元的冥界突然现世,冥界诸天神圣与阴界诸多鬼神赶来支援,最后更是幽皇与冥皇联手施展大神通,扭转乾坤,挽灵界狂澜于既倒,最终帮助灵界抵御住了此次浩劫。此次浩劫,也让灵界诸神看到了冥界真正幽都神通的可怕,浩劫过后,幽皇与冥皇率领冥界诸神和阴界诸多鬼神离去,冥界再次隐世,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此次浩劫,导致后土娘娘和五岳大帝等诸多灵界至高神袛陷入深度沉睡,劫后灵界一片凄凉,混乱不堪,山河破碎,日月无光,放眼望去,尽是尸骨,大地之上满目疮痍,灵界万族亦是十不存一,曾经盛极一时的各大种族从此一蹶不振,更多的种族甚至化作了历史的尘埃。人族,这个弱小的族群虽然也受到莫大波及,但是最后还是残存下来了不少数量,劫后人族快速繁衍生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元气。

    人族虽然寿命短暂,此时只能活二世,即六十岁,但因为是娲皇所创造,在创造人族之初,娲皇便参照开天辟地以来,对比无数种族形体上的修炼天赋以及悟性、创造性等等诸多因素,推演、不断进化和完善,人族的形态初具雏形,娲皇觉得自身真身乃是人首蛇身,终究不算完美,便将蛇身化作双足,始为人形,化为人形后娲皇在证道之路上一日千里,功参造化,于是按照自己的最终形态塑造了人族的躯体,所以人族虽然寿命短暂,但是就形体而言,却是三界最完美的修炼形态,人形修炼,胜过他形千百倍,后来娲皇将形体上的感悟广为传播,后世其他种族的修炼者只要达到了能够化形的境界,都会选择化作人形修炼。人族起初因为是娲皇创造出来了,大道有缺,无法修炼,并且寿命短暂,弱小无力,曾为各族笑柄,幸得有娲皇和羲皇庇护方能长存于世间,后来人族开始学会使用各种工具生产,服用各种奇花异草不断改善体质,寿命开始逐渐增长,渐渐能活二世(六十岁),三世(九十岁),当人类能够长命百岁的时候,人类巨大的数量基数里面开始出现寥寥为数不多但是可以修炼的体质,虽只有几人,却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又经过无数岁月的进化和积累,人族能够修炼的人越来越多,又经过无数次改良和摸索,逐渐形成了人族的一个修炼体系的雏形,人族能够修炼的人虽不足种群的十万分之一,但是架不住人多,经过常年累月的积累,慢慢的也形成了不小的规模,而这群能够修炼的人族,普通人称之为修真者。随着修真者的不断出现和人族修炼体系的不断完善,修真者的寿命问题已经不再那么短暂,比如筑基可轻松活个一两百岁,结丹可轻松活过五六百岁,元婴可轻松活过上千岁等等,甚至修炼到至高境界,可与其他种族成仙者甚至诸神一般寿与天齐。又过一元光阴,人族凭借着巨大的种族数量积累了大量的修真者,渐渐地开始有了能够与各族分庭抗礼的资本。时光匆匆,转眼就是几个纪元过去,仙界也已经重建,但是仙庭却一直没有建立,此时的仙界族群林立,万族争鸣,争相割据,各自为政,各个证道者看着覆灭的神庭和仙庭废墟,只得无奈的摇头,完全没有再次取而代之的心思,都知道浩劫还会降临,都知道费心劳神的统一了仙界,吃力不讨好不说,最后注定会付之一炬。果不其然,第六次浩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又突然降临了,而且来势汹汹,异常凶猛,仙界依旧首当其冲。虽然拥有前面五次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仙界也已经修复重建,奈何此时的仙界虽然看起来整体异常强大,实则却是一盘散沙,各族之间各自为战,仙界各势力面对浩劫一触即溃,千年光阴不到大量仙界族群就溃逃至灵界,幸得灵界秩序和实力犹在,加上冥界的再次出手,灵界在半数诸天打崩的情况下艰难的挡住了浩劫,此次浩劫过后,仙界诸多势力近乎全灭,灵界各族也是十不存一,真正的元气大伤,幸存下来的族群都纷纷选择避世封族修养,各种种族从此一蹶不振。人族在浩劫过后经过快速的繁衍生息,没有选择避世,大劫过后往往也是大的机遇,很快不到万年,人族就已经恢复元气,甚至超越以往,加上各族的避世和衰落,人族开始在灵界崭露头角,慢慢的屹立于万族之上,甚至如炎帝,黄帝,兵主等一众人族修真者在浩劫中先后证道,灵界迎来了属于人族真正的大势,随后人族联合各族在不周山上建立以人族为主,各族为辅的天庭,不但分封诸天神仙,还着手修复和重建仙界。

    天庭新立,水神共工不满分封,遂与颛顼争帝,双方大战于澶渊,大战持续近百年,可谓是蒸山煮海,天崩地裂,致使灵界众生生灵涂炭,最后共工战败,认为是自己在浩劫中旧伤未愈,而颛顼是后起之秀,未经历浩劫,没有负伤,赢得取巧,故而不服,同时恨诸神不公,竟无人为自己鸣不平,于是共工一怒之下,撞向不周山,致使不周山崩塌,不周天庭被毁,同时因为当时的不周山是与建木,昆仑,肇山,登葆山等少数连接仙界所谓的“天梯”,故而不周山的倒塌引得灵界与仙界连接的虚空破碎,使得仙界天河之水倒灌灵界,灵界生灵涂炭,日月无光,山河陆沉。太古仙籍记载:“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不周山的倒塌破坏了两界的平衡,导致洪水猛兽横行为祸灵界,灵界众生生灵涂炭,诸神要么束手无策,要么袖手旁观,毕竟如此横祸,灵界受损最为严重的必是人族,关键时刻,娲皇拖着重伤从沉眠中苏醒,觅得创世五彩补天石,将其炼化,再去往天外宰杀混沌神鳌取其四足以立四极,以大神通将连接仙界与灵界的破碎虚空填补,并将整片虚空封印,灵界众生才堪堪躲过一劫。上古仙籍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娲皇补天之后,望一眼灵界众生,遂大怒,刚刚经历浩劫,诸神竟然为了争权夺利如此行事,完全不顾及灵界普通生灵的生死,于是反手一巴掌把共工拍入不周山下的深海中,断裂的半截不周山紧随其后的砸了过去,直接将共工封印于不周山下,生死不知。转头一怒看向不作为的不周山天庭诸神,诸神没来得及吸一口冷气,就被娲皇一巴掌全部扇飞,待到诸神稳住心神,发现已经身处破碎的仙界仙庭旧地,虚空中传来娲皇的声音:“尔等坐视共工与颛顼相争,视灵界普通生灵为草芥,罚尔等修复和重建仙界,永世不得再踏入灵界,违令者,诛!”

    一旁的颛顼直冒冷汗,还未开口辩解就已经被娲皇削去顶上三花,同时罚颛顼将天地彻底分开,让仙界之人再难踏入灵界,颛顼不敢违命,遂召集麾下的灵界诸神,联手施展绝天通地的大神通,彻底将天地分开,隔绝了仙界与灵界的联系,随后娲皇将灵界所有神灵和成仙者全部赶去修复和重建仙界,不得返回灵界,并且在灵界布下大神通,后世灵界众生,凡是修炼成仙的一律会被灵界排斥,仙界降下雷劫洗礼后全部传送往仙界,当然了,若是扛不住成仙大劫也只能灰飞烟灭,怨不得别人。若是有成仙者以各种手段留在灵界,一旦被位面感知到,必会降下灭世雷罚,管你是大罗金仙还是太乙玉仙,挨一下都会瞬间灰飞烟灭。娲皇此举也是无奈,在经过共工与颛顼的争斗后,娲皇将明白诸神太过强大,各种神通仙法毁天灭地,若是日后再起争执,会殃及无数无辜生灵,虽然争执的真神或者真仙是无意的,奈何普通生灵是经不起折腾的,正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娲皇此举结束了自开天辟地以来灵界历经无尽岁月的普通生灵和各路神仙共存的局面,让普通生灵不再无故遭受神仙斗法的无妄之灾,但是一些在灵界维持秩序的神灵却留了下来,这些属于留守灵界的神灵也是自封道场,非必要情况不跟灵界普通生灵接触和牵连,所以短短一段时间,在灵界普通生灵看来,就好像灵界所有的神与仙都消失了一样,再也难以见到,故而后世有“颛顼一念分天地,从此世间无真神”之说。

    被强行飞升送往仙界的各路神仙,慢慢便适应了和理解了娲皇之意,虽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现实,毕竟是真的打不过啊。仙界被各种神仙修复和重建,不过万年光阴就已经完成,随后经过一番争论和乱斗之后,终于在仙庭旧地建立了天庭,仙界也改名为天界,而天庭之主就是六御之一的玉皇大帝。而浩劫过后阴界承载了太多的亡灵,导致不堪重负,于是六御之一的青华大帝入主酆都,负责维护阴界秩序,青华大帝入主阴界之后改为酆都大帝,执掌阴界。六御从此便成了四御。然而阴界事物实在太多,酆都大帝也是忙的焦头烂额,于是后土娘娘便让东岳大帝帮助共同执掌阴界,若是后土娘娘沉睡,便还要代为执掌灵界。天界与阴界逐步迈向正轨,一切秩序都在井然有序的恢复。而灵界,因为人族崛起,万族隐退避世,直接导致人族成为灵界的第一大种族,渐渐的灵界也开始被唤作人界或者人间。故而此时乃至后世所谓的三界便是:神仙所居之天界,万族共存的人界(人间)以及鬼魂轮回转世的阴界,冥界渐渐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