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96章 利城

第96章 利城

    郑小同三十岁,是郑玄儿子郑益恩的遗腹子,他父亲当年为了报答孔融,在黄巾军管亥围城时,赴难而死。

    原主和他老家很近,少年求学时,曾经向他请教、学习过,算是记名弟子了。

    诸葛诞一看到他,便唤醒了脑海中的一些记忆,等到司马家大权独揽时,司马昭因为怀疑他偷看了文书,无耻地学了曹操,说了类似“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话,就把他杀害了。

    哎,司马昭说的什么来着,嗯,宁我负卿,无卿负我,真是心狠手辣,喜欢动粗啊……

    诸葛诞赶忙上前作了一揖,亲热地说道:

    “啊,子真先生,好久不见了!之前听说先生一直在外任职,这是回京述职吗?”

    身材略微发福的郑小同笑呵呵的说道:

    “公休啊!的确是回京述职,陛下新命我为左民郎,以后就要掌来尚书台办公了。”

    诸葛诞知道他也做过尚书郎的,在大魏,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郑小同这是外放了几年,回京做官了。

    “哦,先生在左民槽,倒是个做实事的地方。”

    二人寒暄了一番,诸葛诞又约定改日上门拜访他,便分别,各自公干去了。

    诸葛诞把马钧的名字报备到了尚书台,之后便去上了值,中午又去金市拿了一趟首饰。下午归家后,大牛又汇报了今日的挑战情况,不出预料,这孩子还是被人打败了。

    诸葛诞嘱咐他继续练习秘术,过阵子再去挑战。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便来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这天家家都要祭灶,也叫做过小年。

    淳于氏早晨,正在和昨日晚归家的诸葛诞述说昨日在蔡昭姬府上发生的事,她与德阳公主会了面,婉转提了亲,被德阳公主以年龄尚小推脱了。

    就在母子二人谈话的时候,远在东方的徐州,有个自称周处的家伙已经四处活动了好多天了,今日早晨他来到了利城。

    利城一所宅院的小厅中,周处正襟危坐,对面前已经寒暄了一番后的中年汉子劝说道:

    “吴王英明神武,唐将军不如带着部曲,改旗易帜,吴王到时候会派兵来增援将军的!周某在青徐已经联络了不少将军,到时候一起举事,一定能够成功的,吴王也会厚加封赏的!”

    唐姓将领名叫唐恣,利城本地人,中级将官,掌握实权,不在之前改易诸守将的范围内。他笑说道:

    “先生先去客栈休息,这事情颇大,得容某想上一想!”

    “好,那周某便静候将军的佳音了!”

    说罢他起身离去,唐恣将他送出了府外,等人走远了,在一旁的心腹蔡方说道:

    “将军,当年先帝薨逝,您带着一支咱徐州兵,同另外一支青州兵,鸣鼓擅自离去,这四五年来,我心下一直难安,总是怕被陛下清算咱们。可惜,臧将军是没有能力顾上咱们了,他在朝中当了大官,我们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

    唐恣斥责道:

    “不可妄言!”

    将军接见了吴国使者,说明他动摇了啊……

    唐恣复又叹息道:

    “唉,咱们徐州的将领,那都是先帝请来做官的,当今陛下算什么,他是冲锋陷过阵,还是决胜千里过。谁想陛下来了这一出,把吴将军都调走了!”

    当年吕布被擒,臧霸藏了起来,曹操募人寻找,见到臧霸很高兴,让他召集吴敦、尹礼、孙观、孙观的哥哥孙康等人,都来见曹操。曹操任命臧霸为琅邪相;吴敦为利城郡太守,刚刚被文帝调走;尹礼为东莞郡太守,两年前已经战死;孙观为北海郡太守,赤壁后不久因伤而死;孙康为城阳郡太守。

    他们以及他们的继任亲信们,一直镇守着青州、徐州的沿海地面,俨然成为了一方豪帅。

    “是啊,陛下以前没上过战场,在军中素无威信,不想他这次征吴大胜,先是调离,这之后,恐怕就要对原先犯过错的咱们动手了!”蔡方附和道。

    唐恣摇了摇头,又叹息道:

    “还是先帝在时好啊,对咱们徐州何其信任!臧将军以前也随先帝南征北战过,非是不知进退之人,咱们徐州兵也是一直听候朝廷的调遣!哎,不想陛下心胸如此狭窄,当年关云长败死没几日,先帝立马也薨逝了,人心惶惶的啊,谁知道天下会如何!”

    “都怪那给陛下出主意的人,听说要把将军们都换掉呢!那样各家岂不是都丢了兵权!”蔡方又说道。

    唐恣皱眉道:

    “那你说,可如何是好!”

    “我们不如趁着有吴人的支持,把新来的太守……”说着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利城,乃至整个徐州,都在暗流涌动着,被撤换的利城太守吴敦在外地的一直心存不满,颇有怨言,他已经暗中联络他的旧部唐咨好几次了。

    利城外,军营中,诸葛诞的父亲被安排了掌管粮草的职务,他等同于被拘禁于军营中,一直没有机会见新来的太守徐质。

    趁着四下无人,只有心腹仆人,诸葛奉叹息道:

    “哎呀,这一天到晚忙碌的干嘛呢,好想去洛阳看我的大儿子啊!”

    “家主,听说新来的太守人还不错,不然咱们找他帮忙!”

    “找他,兵不如匪,咱们几十人都在军营,他能救几人?”

    “唉,唐将军虽然对家主有优待,可是并不允许家主离开利城。”

    日落归徒远,这一日的傍晚,乔装成行商的蒋班、焦彝、江晞、江皎四人,到了徐州的东北部、靠近大海的利城。

    守门的军吏见来了两辆马车,便招了招手,呼和道:

    “停下,停下!哪里来的,干嘛来的?”

    蒋班跳下马车,上前给招呼的军吏塞了点东西,说道:

    “小人来走商的!”

    “大过年的来走商!”

    “正是来卖一些年货的!”

    军吏上前,掀开了两辆马车,盘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后说道:

    “走吧,走吧!”招手放四人进城,四人便赶着马车进了利城西门。

    利城已经有了新年的气氛,路上的行人许多手里都提着年货。

    焦彝道:

    “先去找最大的客栈落脚!”

    问了路,到了一间两层的客栈,四人要了两间房,在房中吃饭的时候,方才敢商议明日该如何寻找诸葛奉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