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75章 酒宴下

第75章 酒宴下

    那年轻人念道:

    “文休足下,消息平安,甚善甚善。岂意脱别三十余年而无相见之缘乎!诗人比一日之别于岁月,岂况悠悠历累纪之年者哉!自与子别,若没而复浮,若绝而复连者数矣。而今而后,居升平之京师,攀附于飞龙之圣主。侪辈略尽,幸得老与足下并为遗种之叟,而相去数千里。加有蹇之隔,时闻消息于风声,托旧情于思想,眇眇异处,与异世无以异也……”

    诸葛诞听着之乎者也,有点头晕,便神游天外了起来,心下想着,王老头不该写着下面的内容嘛:

    大汉朝啊,自打桓帝、灵帝以后啊,黄巾军就起来了,整个天下打得乱成一锅粥了,多亏了我们太祖曹操,这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当今陛下啊,那是德才兼备的人物,受个禅让,那也是天意如此。可是你说说那诸葛亮,还自比管仲、乐毅,反而逆天而行。我们大魏国马上就要带百万大军来了,蜀国这点兵,还是赶紧降了吧。兴许还能给他封个侯爵,国泰民安,他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等到诸葛诞回过神来,那年轻人还没念完了呢。

    送吴所献致名马貂,得因无嫌,道初开通,展叙旧情,以达声问。久阔情慉,非夫笔墨所能写陈,亦想足下同其志念。今者亲生男女,凡有几人,年并几何。仆连失一男一女。今有二男,大男名肃,年二十九岁,生于会稽;小儿裁岁余。临书怆恨,有怀缅然。

    诸葛诞又心下好奇,听说王朗有个大女儿在王肃五岁时被送到青山庵出家为尼,不知是否是此女早亡呢……

    文帝又听了一遍王朗的书信,笑着朗声说道:

    “好,司空这文写的好啊,居然是第一个完成的!不提让他君臣来降,拉拉家常也挺好!”

    诸葛诞正愁劝降信怎么写呢,一听拉家常也行,心下就乐了起来,那我就也拉拉家常,忆苦思甜吧……

    王朗微微鞠了一躬,由他那老迈的身体做出这动作,看着就像是点头一样,他颤巍巍的说道:

    “陛下谬赞,臣与许文休有深交,这信老臣已经打了两天的腹稿,臣是前日才听蜀中来的商人说起了文休的近况,咦,听说他现在已经被拜为伪蜀司徒了。”

    说罢,他的脸上露出了为老友惋惜的表情。

    文帝叹道:

    “唉,天下板荡,音信断绝呀,司空居然要把马貂都送出去了!这马貂不能让司空出,孤便替你出了吧!”

    “那老臣就谢过陛下了。”

    诸葛诞心道,哪啊,许靖那老头七十多岁,在前年就死了,你们消息严重滞后呀,听说他在蜀国当了大官,喜爱人才,奖励提拔后辈,品评清谈不倦,堂兄诸葛亮还向他下拜过!呵呸,呸呸,我怎么能表扬清谈,清谈误国啊……

    这时,司徒华歆放下了手中笔,开口道:

    “老臣也与许文休交厚,不想他居然去了蜀中!那老臣稍后也给他写一封吧!”

    文帝道:

    “善!有劳司徒了!”

    文帝又看向陈群说道:

    “长文,孤听闻这许文休曾经以兄长之礼侍奉令尊呢。”

    正在和司马懿在座位上交流的陈群,一听文帝和自己说话,赶忙起身说道:

    “回陛下,确有其事呢!”

    “那卿也给他写一封!”

    “唯!”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时间不觉间就来到了亥时,文帝已经搜集了四五十封书信了。

    “孤明日便派人分别送入吴蜀!”

    他也不再难为剩下的人了,便开口免了剩下人的苦思冥想。

    诸葛诞刚刚也交上了一份给堂兄诸葛亮的书信。

    文帝也只是念了王朗那份,其他人的书信直接收了起来。

    身旁的许仪悄悄过来问诸葛诞道:

    “公休,你写给谁的?”

    “我写给堂兄的,我看你也写了,你给谁写的?”

    “我哪认识吴蜀的大臣呀,哈哈,我写的我要去蜀国抢个媳妇,让蜀国的大臣们都小心点,看好了家中的女孩子,别被我抢了来!”

    你居然是这样的许仪……

    诸葛诞无奈的笑着摇头道:

    “可是你已经娶媳妇啦,哈哈,这样不怕回家弟妹收拾你吗?”

    “我只是戏言,戏言,当不得真的啊,你看见她时,可别告诉她啊!”

    文帝喝的很高兴,他又突然说道:

    “孤要在洛阳芳林园中挖一大池!种上一池荷花,泛舟于上!”

    脸色微红,身体微晃的走着的文帝,突然又说道:

    “孤派何人去洛阳督造好呢!”

    诸葛诞一想有回洛阳办差的机会,他很是想回趟洛阳的,便趁机赶忙起身,躬身开口道:

    “陛下,臣愿往!”

    前排鲍勋刚想开口劝谏,暗恨诸葛诞这个弄臣,这就应承下了差事,欲壑难填啊,怎么能如此放纵陛下呢……

    他开口劝说文帝要爱惜民力,休养生息,不可过多的营造宫室的之类的。

    也有另外一些大臣复议。

    文帝固执地说道:

    “卿等勿复多言,朕意已决!”

    他的目光望向了诸葛诞,便欣赏地说道:

    “嗯,卿善于营造,主动请缨,不错,孤便派你去洛阳好了!”

    “唯!臣定然多快好省的尽快为陛下督造好大池!”

    喧喧闹闹的又过了半个时辰,盛宴才散去,众臣相携而出。

    许昌宫,文帝回到寝殿,召来了一个十四五岁、水灵水灵的小丫头,问道:

    “东乡,你可看清楚了?”

    “父皇,儿臣看清楚了。”

    “哈哈,不像外人说的虎背熊腰、三头六臂吧!”

    “父皇,传言还真是不可信呢!诸葛五千渡大江,明明是个文弱的书生呢。”

    宫外,诸葛诞发现今夜天气很好,月亮很大,等到他到了自家宅子,发现整个宅子都黑漆漆了,府上的人应该都睡下了。

    大牛上前敲门,柳开了门,诸葛诞便踉踉跄跄的回了自己的房间,没有洗漱便睡下了。

    翌日和母亲请了安,诸葛诞道:

    “母亲,我得了回洛阳的差事,咱们自家回洛阳过年吧!”

    “哦?也好的,正好为娘好去帮你提亲呢!”

    诸葛诞点了点头,母亲又说道:

    “诞儿你不是说陛下已经赦免了徐州的诸多叛将,为何你父亲还没回来?”

    诸葛诞黯然道:

    “也许再等等父亲便会回来了呢!”

    那些徐州叛将都是当地的土皇帝,给不给陛下面子还不好说呢……

    上午的时候,诸葛诞差了大牛去了城北的田村,把十七八个从寿春来的汉子都召唤了过来。

    等到众人来到了诸葛诞的宅子,诸葛诞在院中看着这些从十六七到三十出头年岁不等的汉子们,便高兴的问候了一番,之后又让柳考校了下众人的武艺。

    发现其中有七人身手突出,勉励夸奖了他们一番后,又给所有人都发了统一的服装。

    诸葛诞道:

    “我明日要去洛阳公干两三月,要尔等陪我前往!”

    众人纷纷道:

    “愿随公子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