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35章 京兆百姓苦

第35章 京兆百姓苦

    院外笑声中,一稚童大呼:

    “鲍爷爷,您还会使剑呐!”

    鲍出走到篱笆边,冲着院外众人做了一个鬼脸,然后转过身来示意下一个人上场。

    许仪正走到了马边想要取下鞘中大刀,鲍出却抬手道:“公子且慢,老汉我并不会使刀,不如你打一套拳吧!”

    许仪心里叹道,这不难为我吗?我天天练大刀,哪里打过几次拳,将来上阵难道我要用拳头去厮杀么……

    他点了点头,既然老英雄已经点名要打拳,不能拂了面子,行不行也要来了,他松了松袖口的护腕,走入了场中,打了一套拳。

    诸葛诞赞许的看着他,心想,虎虎生风,颇有气势的嘛,果然是虎父无狗子啊……

    鲍出点评道:

    “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斜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故为之势。拳有定式,而用时则无定势……”

    鲍出在滔滔不绝的时候,诸葛诞却看向了夏侯玄,传递着“他不是在敷衍我们吧”的眼神。

    鲍出说完后,就又开口,“这位公子拳打的不错,老汉也给你们打上一套拳吧。”

    说着,他便进入场中打起了让众人眼花缭乱的拳法,在诸葛诞看来无非就是,手上的削、磕、靠、冲、勾等动作,配合着脚下的垫、冲、蹋、马、翻等步法,确实是挺有气势,可是诸葛诞水平差,也看不出个门道。

    等到他打完,他家的一个稚童端着瓢上来了,“大父,水!”

    那鲍出接过后便咕咚咕咚喝了两口,还未等众人提问,又说道:“我看那斧子不错,不知是谁人所用,可以出来露上一手,老汉我瞧瞧!”

    诸葛诞尴尬的说道:“那斧子是我路上买来玩的,平时没练习过呀!”

    鲍出道:“你只消走上几趟,我瞧瞧便可!”

    诸葛诞勉为其难的拿下斧子来来回回地挥动了几圈,然后站定等着鲍出评论和演示。

    院外众观看的孩童、妇人此刻早已陆续回家吃饭了,仅剩了三两个孩子,看到诸葛诞用斧时候他们又都大笑了起来。

    鲍出点了点头道:

    “好斧子啊,好斧子,老汉可不会用斧,只是想让你演示一番罢了。”

    说着他也笑了起来,诸葛诞也不恼他消遣自己,只当是博老人家一笑罢了。

    鲍出又要邓艾上前演示剑法,完事之后也点拨了一番。

    之后众人便取出早已备好了酒菜,让鲍出上座,一起享用了起来。

    酒酣耳热后,鲍出的话便多了起来,“其实我演示给你等的武艺,只是皮毛功夫而已,唉,可惜,我曾拜入师门,出山门前答应了师父武功不能外传的。”

    诸葛诞心想,果然啊,这鲍出不会像今日表现的这样简单啊……

    见众人都是恭听状,鲍出接着带着酒气、含糊的说道:

    “唉,那还是桓帝延熹年间,我还是个刚刚总角的稚童,有一日去追我家黄狗,误入了秦岭深处,又渴又累一天多之后,却是走到了一个道观前。之后我在那道观学习了四五年,因为思念家人,方才要下山来,临别时师父告诫我,这一去,想要再寻到师门,便是难上加难,不可能的了,可我还是下山了。后来我长到十七八岁后,几次入山寻找,却都没有找到。”

    说罢他又长吁短叹了起来。

    众人此时也都好奇了起来,不知道他说的是确有其事,还只是酒后妄言。

    许仪分明是喝多了,还吵嚷着要去那秦岭中寻一下机缘。

    诸葛诞心想,这事应该有个八九分真吧,许仪你真是个大笨蛋,守着真仙还要去别处拜仙……

    鲍出便又与众人分说那山门如何如何,师父如何如何,同门如何如何,总之又聊了好一会,等到了几案上只剩下了残羹冷炙、空酒坛之后,那鲍出又低声说道:

    “今日人多眼杂,你等如愿学到真功夫,明日早早便来,如当年我拜入师门一般,每人也给我磕上三个响头。”

    诸葛诞道:“哪还用等到明日,我现在就能给您老磕上三个响头!”

    说罢,他起身离案,走到了鲍出的案前,也不管脚下是泥土,直接双膝跪地,梆梆地在地上磕了三下,还口呼:“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三拜。”

    “哈哈哈,好,好徒儿啊!”鲍出大笑了起来。

    其余三人面面相觑,却是没有动身。大家只是喝多了而已,还不至于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就给他人下跪的。

    真是酒助欢娱性,风催景气新。

    快要日落时,与众人离开这小院的诸葛诞,回首望向这村中的树啊狗啊,瞬间觉便得这里的一切都可爱了起来。

    回客栈的路上,诸葛诞见新丰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院中养狗,农人不是在田间抓紧最后的时间春种,便是在道旁或田间种树。

    众人经过路边一个种树的农人时,夏侯玄开口问道:

    “这位老伯,你种的是何树呀?”

    “嗨,甭提了,太守大人管的太宽了,要我们干这干那,老汉我刚忙完了春种,又强制我们种桑树、果树,哎呀,真是片刻不得清闲啊。”

    不远处的一个也在种树的年轻汉子一听有人搭话,他也插口道:“是啊,这太守,春种前还要我们进山砍了一个月的木材呢,真是折腾人。”

    众人笑了笑,夏侯玄心想,这不知道是哪位大人这么劳民,逼着老百姓干东干西的,我得问问……

    “老伯,敢问这京兆太守姓甚名谁呀?”

    “老汉只知道他姓颜呀,平时我等都称他颜太守。哎,你说这个太守,想一出是一出啊,去年冬天刚来上任之后,就发布了命令,要求每家都要养狗,有条件的还要求养猪,买不起的官府还能借贷给大家。我们田里刨食的,一天农活下来都够累了,还要伺候牲口,但总是年底能吃肉的,大家怨言还少些。”

    夏侯玄沉思,却是怎么也想不起这颜姓太守是谁,他心道,这太守好大喜功,竟然让百姓借贷买猪狗,肉吃上了,债可如何是好,这两日我一定要拜会一下他……

    这时路旁走过一个刚下完田正在回家的农妇,她似乎也听见了最后说猪狗的事,她边走边说道:

    “不止如此嘞,我听说过太守还要求年轻人去读书呢,这不是耽误咱黔首种地么?”

    夏侯玄心想,这倒是个善政……

    他转身劝解那妇人道:“想来太守也是为了大家好啊,读书明理,就算不能做官,当个小吏也好啊,这是善政!”

    那妇人走近瞧见为首四人满身尘土,又不是本地口音,还有刀剑弓矢在身,更奇葩的是有个汉子还提着一个长柄大斧,她心里害怕了下,没敢反驳,便催催点头后,低身扛着锄头就离开了。

    夏侯玄望了望马上已经有点迷糊的许仪,又看了看口吃的邓艾,转身对着在那里摸树的诸葛诞道:

    “明日我要去拜访一下京兆太守,问明他借贷给百姓的原委。”

    “嗯,等明日再拜访我那师父后,咱们同去!”

    诸葛诞又问眼前这农人道:

    “老伯,你这到底种的是何树啊?”

    “公子这就有所不知啦,这是梨树的幼苗,您瞧,这叶子,椭圆带叶尖,边缘还带有锯齿。哎,说这树苗,这树苗也是借贷的,老汉真怕还不起啊!”

    诸葛诞点头,我一个常年在楼下买水果的人,还真分不清树种啊,不过树苗很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