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30章 校事上门

第30章 校事上门

    诸葛诞又边写边说了定喘汤、河车大造丸、桑菊饮、真人活命饮的配方与功效,写完后嘱咐诸葛乔好生保养身体,又要他到了蜀中,好生劝解一下从兄诸葛亮,为了身体,切不可事事亲力亲为,汉室可不是三五年就能复兴的。

    他又说道:“我便不写书信与堂兄了,若为人所知,告我里通外国之罪就不好了。”

    诸葛诞心里想的却是,我就让大侄子去劝劝孔明,外一他多活几年,还能给那司马懿多找点麻烦,我也能寻找到出头的机会……

    诸葛乔在开始时就走过来观看他书写了,见诸葛诞写完,便说道:

    “多谢叔父的药方了,话侄儿一定带到。”

    顿了两秒,他又说道:“现今三分天下,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叔父就不想有所作为吗?”

    诸葛诞笑了笑:

    “宇宙甚广,豪杰尽多,我诸葛诞,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诸葛乔反驳道:

    “但男儿天生八尺之躯,自然要轰轰烈烈,做他一场,成与不成命也,所争者,乃是青史之名呢!”

    之后他又凑近了一些,调低了音量,“不若叔父同我一同入蜀,二叔在信中与我说,其他族人暂且不提,如若从爷爷一家有意,就带其一同离魏。从叔如果能与我一同入蜀,定能得到二叔重用的!”

    诸葛诞笑了笑,小声的回道:

    “复兴汉室,谈何容易呀,要是能做的来便好了,若是做不来,反而不如不做的要高明了。非是我深谋远虑,能预见什么,也不是我顾惜自己的名声,只是父母俱在大魏,朋友亦高情厚爱,我真是不忍轻抛此地呀!”

    “小从叔你这话说的,父子兄弟,为了名利,都免不得分离几时,何况朋友的聚散。”

    诸葛诞赶忙叉开话题,他怕隔墙有耳,校事府还挺厉害的,谁知道诸葛乔来这里有没有被盯上。

    “听闻你兄长诸葛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

    诸葛乔道:“确实如此,之前吴王问兄长父亲与二叔谁更聪明,兄长回答说,父亲更聪明,吴王问其原因,兄长说,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父亲更优秀;半月前蜀国来使,吴王令使者回去后找二叔要马给兄长骑,兄长当时就谢了吴王,吴王问其为何马还未至,便称谢了,兄长说蜀国就好像吴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有了旨意,好马就一定能送到,他如何敢不谢呢。”

    说到这里,诸葛乔不以为然的摇了摇了,兄长这算是谄媚了吧,非是君子所为啊……

    诸葛诞叹道:“锋芒太露啊。”

    校事府,抚军都尉刘慈今日早间接到了手下人的汇报,说是有陌生男子拜访尚书郎诸葛诞。

    到了中午又经聚仙楼的内线报告,说那人有江东口音,可能是从东吴来的。刘慈便吩咐手下,继续派人监视,不可惊扰。

    等到了傍晚,诸葛诞叔侄二人与来拜访的许仪,在家吃刘婶做的炒菜时,校事就找上门了。

    进来后便询问了诸葛诞,诸葛乔是何人,来洛阳有和目的。

    诸葛诞情知已经被校事府盯上了,不能隐瞒了,便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是从江东来的从侄来看望自己,并没有什么别的目的。

    抚军都尉刘慈也只是让人盯了一天后,直接派人来问个清楚了,他认为年轻人也没有什么权力,不会做出不利于国家的事情。所以来的这两个校事也未在家中搜查翻找,只是问询了一下便离开了。

    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等到天黑送走了许仪,叔侄二人又在堂屋聊了会天,感叹了父辈的交情,叹那时光飞逝,一转眼就三十年,诸葛诞劝他多留几日,他却推说二叔等的也会担心的。二人收拾了下,便在一张床上抵足躺下,睡觉前二人探讨了下魏吴两国的特务机构。

    诸葛诞闭着眼睛道:“说起这校事府啊,是武帝设立的,起初为了防范部下叛乱,设立后军中果然没再有行刺之事了。可是后来又监察百官,建安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都发生了汉臣的谋反案,最有名的便是那邺城魏讽案了。”

    诸葛乔说道:

    “哦,这个我知道,转过年来曹贼就死了,报应来的还是太慢了呀。”

    诸葛诞一听他如此说,赶忙坐起,床也嘎吱响了一声,他便伸手捂住了诸葛乔的嘴,“你小声点,或者换个尊重点的称呼嘛。校事胡作非为,士人,人人自危,后来武帝处死了校事赵达,可是校事府还是保留了下来。到了当朝,百姓都在监视的范围内了。我怕隔墙有耳啊!”

    浮客空留听,洛城闻署鸡。

    第二日诸葛乔起来后,吃过早饭,便带着两个童仆上路了。

    诸葛诞送他道开阳门后,便自己去太学上值了。

    这太学经过二十余日得修建,已经把讲学的地方和老师的住处建好了,被毁坏的经文石碑也大体被修复了。文帝下了命令让学生的住处暂缓修建,先投入精力去修三雍,住在洛阳周边的太学生可以走读,外地的士子需要自己找房子住下。下个月初就要开始讲学了。

    中午早退吃过饭后,诸葛诞又去了夏侯玄家,他可不想自己不在的时候,让司马师那个小子占了先机,毕竟人家命中注定是要在一起的。

    能像小说主人公那样逆天改命什么的,最有意思了……诸葛诞想着就和侍者进入了昌陵乡侯府的小校场。

    自从上次和司马师交手后,他便开始留心观察,这些二代们的武功是否有古怪了。

    夏侯玄的剑法和步法还是那样的潇洒飘逸,让诸葛诞吃惊的是,今日夏侯徽居然也在练习剑术,这之前诸葛诞倒是没见过,他一直以为夏侯徽只是一个需要人保护的纤弱女子来着。

    那夏侯徽今日身穿一身桔色锦制武士劲装,身材略有凹凸,站姿笔挺,手持长剑,一招一式都是果断干脆,还有那不施粉黛的年轻脸庞,看的诸葛诞都忘记了打招呼,只是兀自的在场边瞧着。

    他在心里嘀咕着,夏侯妹子,可真好看呀……

    等到夏侯徽转过身来,向诸葛诞的方向抖了一个剑花,她的右手、肩膀乃至整个上身的衣服,也随剑花到达落点而震颤了下,诸葛诞才晃了神地和他兄妹二人挥手打了招呼。

    夏侯玄惊喜地说,“公休你来啦!昨日小妹还问诸葛大兄为何没来下棋呢。”

    诸葛诞笑了笑,“昨日家中来了亲戚,晚上弄得校事府都上门了。”

    “哦,那校事府去你家做什么?”夏侯徽问道。

    “我那侄儿来看望我父亲,昨日又来洛阳看望了我,他是我那堂兄诸葛瑾的次子,想是出门吃饭的时候被人听出了江东的口音,倒是无事,他们只是来问了下。”

    夏侯徽疑惑的问道:“这校事府的校事们,监察官员如此严格的吗?”

    诸葛诞无奈的笑了笑,还摊了摊手。

    夏侯玄走过来,微笑着对着妹妹解释道:

    “嗯,你还小,很多事情之前并未说与你知晓。前两年民间多次发生诽谤朝廷事情,陛下听闻后非常恼恨,命有司‘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当时的治书执法高大人上疏请求废除这个诏令,可是陛下没有采纳,结果‘相诬告者滋甚’,造成了社会动荡,最后陛下不得不下诏‘敢以诽谤相高者,以所告之罪罪之’,这才止住了这种不正之风。但是校事府刘慈等人已经利用那之前的法令,大肆诬陷了很多人,听说三四年之间,有上万的案件,很多被冤屈的吏民全赖高大人的公正处理,才得以幸免。”

    “那这高大人又是何人呢?”夏侯徽又问到。

    “是现在的廷尉高柔高文惠,陈留人。走,我们去对弈吧,也把小妹喊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