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1900世界异常 » 第五十四章 黑杰克之渊(九)

第五十四章 黑杰克之渊(九)

    “那么‘天庭’要找的就是那位阴影皇帝?凭一己之力让西方适格者几千年来不敢踏入东方半步,怎么听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就算是神明也未必能做到那种程度吧?”

    埃德林仔细翻阅那些黑白照,照片里是一些古代遗址,东西方风格各有。

    他认出了第一张照片里的阿尔忒弥斯神庙。那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神殿遗址,建造时间在公元前550年左右,历经了两次大火和七次重建,如今已是一片大理石材质的断壁残垣。

    照片里的神庙只展示出了一小片大理石地基和地基上的一根立柱,拍摄者录摄的重点是那根立柱上的一个签名......

    没错,一个现代化的古老签名,以优雅的Garamond衬线字体雕刻着一小排英文字母,翻译成汉语就是‘林零到此一游’。

    “而且几千年前的人,骨骼都变成化石了吧,难道那个叫‘林零’的古代适格者留下了某些让‘天庭’都眼馋的遗产么?”他边看边说着。

    第二张照片他也认得,那是位于英伦本土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同样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拍摄照片的时间在凌晨,微微亮起的天光将天空映成了淡紫与浅蓝相间的奇异色彩。

    吸引了埃德林注意力的是拍摄角度,半张照片被一只模糊失真的手填充,另一半则显示出一片倾斜的石板底部,同样的现代化签名在石板下方清晰可见。

    拍摄者似乎只有一个人,用一只手抬起了盖在石基上的石板,另一只手将相机探入了石板底部,拍摄的时间之所以在凌晨,大概是因为只有在凌晨,这些石头的主轴线、通往中心石柱的古道和初升的太阳会连成一线,这样才能借助那点微弱的天光拍摄清楚石板的底部......

    那些石头动辄数十吨重,作为顶盖的石板的重量也以吨计数,能单手抬起一块石板,拍摄者显然是个掌握了‘密度’之类概念的适格者,通过调整自己的骨骼密度和肌纤维密度、横截面积等来突破肉体力量的上限。

    掌握了这种类型概念的适格者在古代可以被称为移动的战争堡垒,即使在出现了枪炮和火药的现代也拥有高效的作战能力。必要的时候,这种适格者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肌肉和骨骼密度化作钢铁堡垒,同时具备高速移动和极高的防御能力,穿甲弹也难以对其造成有效杀伤,埃德林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种超规格级别的适格者,在‘天庭’里只是作为侦查员使用么?埃德林默默地想,对‘天庭’所掌握的力量有了一个新的概念。

    “注意看那些签名留字,”菲尔德低声说,“收到照片后,我第一时间派遣了专员进行实地勘察,分别用放射性碳素测定法和热释光测定法甄别了这些签名的年代......猜猜看,这些签名拥有多少年的历史?”

    埃德林沉思片刻,把这些照片一字排开:“签名用的都是Garamond衬线字体,这种字体最早出现在16世纪,以法国铅字铸造师ClaudeGaramond的名字命名,那么这些签名的历史应该在四百年内。”

    “错,答案是一千三百一十年到一千三百三十年之间。”

    埃德林捏住照片的手指微微一颤。

    “这才是汇报的重点。‘天庭’愿意与伦敦分局合作的确算是个好消息,我们为他们寻找关于‘林零’的类似踪迹,而他们将开放盐田港作为分局专员登陆交换信息的港口,作为首次建立往来关系的见面礼,我擅自决定不计较‘天庭’适格者擅入英伦境内的举措......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足以被归类为S级事件,真正的原因就拿在你的手里。”

    沉默片刻,埃德林将照片交给安德烈秘书去拍摄备份。“你的意思是,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回到了过去,Killoff级灭绝事件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可这些照片并不能作为决定性证据......字体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偶尔有所巧合也正常。”

    “字体风格或许会相似,几乎完全相同的话会不会太巧了些?埃德林,你不觉得最近发生的巧合事件有些太多了么?从B级异常事件‘布提巷七十二号’开始,整个世界的走向都发生了变化,裁判局内消失已久的第二派系死灰复燃,英伦贵族集体倒戈,柏林分局和罗马总局的异常表现,波及多个国家的战争预警......看起来每个事件都是独立发生,可实际上环环相扣。”菲尔德低声说。

    “有没有听说过茧房理论?”他忽然问。

    埃德林摇摇头。

    “当你长期处于某个固定的环境,你就会被这个环境同化,认为环境内的一切都是真理且合理的......就好比你每天都要用香皂洗脸,你周围的人也是如此,你就会下意识地认为每天都用香皂洗脸是理所当然且正确的行为。实际上每天用香皂洗脸会损坏面部皮肤角质层,让你的脸变得容易泛油和敏感,可你不会意识到那是过于频繁用香皂洗脸而导致的,只会满大街地购买新款护肤香皂。这就是所谓茧房理论,过久地身处某个固定环境,就会下意识地忽略某些不易察觉的异常。”

    菲尔德将那对炼金翅膀和腰间的配枪一起沿着桌面推向埃德林。

    “我也是不久前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人类在学会使用石器的路上走了数万年,却仅仅用了几千年的时间就学会冶炼金属冷兵器,而距离人类掌握电能和热武器只过了几百年......埃德林,你能想象你的曾祖父在夜晚点燃蜡烛照明,与你曾祖父同时期的士兵们穿着金属铠或皮甲用刀枪剑戟决定生死么?”

    “人类的科技发展得过于快了。从理论上讲,越是高精尖的科技需要的研发时间越是漫长,根据情报处最新建立的分析模型,人类想从冷兵器时代跨越到热武器时代,至少需要三十万年的时间,因为火药的研发本应是个偶然,从自然界数百上千万种材料和分子结构中拼凑出火药的原材料和制作原理,无异于大海捞针......你能凭借运气短时间内从几百上千万枚拼图里抓到几枚恰好能拼接在一起的碎片么?就好像有个来自未来的幽灵回到了过去,把本该在万年后发展总结出的科学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