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朝宋主 » 第十一章 太子兵变

第十一章 太子兵变

    刘诞喝完驼蹄羹,命人取来武器,准备先练习练习。

    自穿越过来,刘诞一门心思都是算计策略,原刘诞的勇武,他还没去适应过。

    徐之瑶将长剑递给刘诞,道:“殿下怎会突然想起演武?”

    刘诞抚摸着长剑,感受到剑上传来的冷冽,激起了儿时“登台号令威严,跃马勇冠三军”的梦想,道:“当年祖逖将军闻鸡起舞,有志报国,一生北伐,可惜……如今南北一统之业也未成,我又怎敢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刘诞之前读史时,每每读到祖逖,都忍不住扼腕叹息。

    徐之瑶道:“殿下有此大志,我敬佩之至。”

    刘诞摇头道:“但是我持此剑,却不能先斩敌将。”

    徐之瑶冰雪聪明,听到刘诞这话,结合刘义隆的深夜召见,她隐隐约约猜到了什么,但是她没有追问,只是道:“无论敌将与否,我深信殿下剑下无冤魂。”

    刘诞闻言,心中慨然。

    徐之瑶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虽然别人听起来有些无脑,但对刘诞来说,却是感人至深。

    与徐之瑶闲话两句,刘诞开始练武,适应原主的武力。

    原主刘诞,十一岁便已封王,前前后后,出守重镇、镇压叛乱、平五水蛮、更是参与了北伐大战,可谓身经百战,因此可降烈马,能挽雕弓,武力虽然比不上薛安都这些顶尖猛人,但与二流武将相比也可不落下风。

    徐之瑶坐在一旁看着,看了半晌,徐之瑶道:“殿下勇武非凡,我想与殿下一同剑舞。”

    徐之瑶之前与刘诞相处事事小心,现在能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内心距离与刘诞近了不少。

    刘诞闻言诧异,道:“夫人也习武?”

    徐之瑶笑道:“弓马娴熟自是不能,但我从小喜好骑马狩猎,因此略会一些。”

    刘诞道:“东海徐氏,名不虚传,夫人既然有此本领,那我们夫妻便一起。”

    “遵命。”

    徐之瑶高兴的去取来长剑,与刘诞一同演武。

    ……

    深夜,刘诞按照昨夜和袁淑的约定,秘密相见。

    袁淑按实禀报道:“殿下,太子今日大摆筵席,宴请东宫兵将。”

    刘诞知太子这是先笼络人心,太子兵变在即,但他不做此说,而是道:“一面是父皇,一面是兄长,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随王殿下仁孝忠义。”袁淑先是由衷赞叹一句,才道:“臣当如何行事?”

    刘诞想了想,道:“太子既然兵变在即,袁公可尽听命于他。但太子对心腹之人必会暗中留意,为防万一,我们不可频繁相见。”

    袁淑道:“那臣如何把消息传递给殿下?臣差遣心腹之人替之?”

    “不可,此事机密,不能委于他人。”刘诞摇头,思索片刻,道:“我有一个法子,我与袁公可信件来往,信件内容,可用密语,如此送信之人,必不知其中内容。另外,我也会派人暗中监视东宫动向。”

    南北朝时期,虽有谍报,探子,但是情报行业未成系统、并不发达。

    袁淑听了,讶异道:“如此甚好!”

    刘诞点头,当下与袁淑定下密语。

    与袁淑对完密语后,刘诞即刻进宫,将此事报知刘义隆。

    刘义隆听到这个消息,最后的幻想破灭,面色惨白,叹息道:“父子相杀,实非朕所愿。”

    刘诞促使刘劭兵变的时间提前,让刘劭兵变的日期变为未知数,如今只有一点刘诞可以确定,那就是刘劭闯宫最适合的时间是晚上。

    刘诞昨夜便将自己这个推测说出来,徐湛之他们也同意刘诞的推测,便选择这几日夜宿官署,随时防变。

    所以此时,徐湛之,王僧绰,江湛都在殿中。

    王僧绰听到刘义隆的话,道:“陛下,当务之急,应是排兵布阵,以便应敌。”

    刘义隆道:“王卿所言甚是,几位卿可有主意?”

    王僧绰道:“整体方略先前已定,密令南平王驻军建康城外的旨意已传了出去,只恐太子兵变突然,让臣等无瑕告知南平王里应外合。”

    徐湛之趁机谏言道:“袁淑密报直呈随王,陛下可将调南平王兵符交于随王,随王若得密报,可即刻差人调南平王截断太子退路。”

    徐湛之此言,是将整个建康的安危全部系于刘诞之手。

    刘义隆略微犹豫,道:“照准。”

    说完,示意王僧绰将兵符交给刘诞。

    刘诞知兵符之重,接过后,道:“儿臣暂领几日,待事定之后,即刻奉还。”

    刘义隆道:“朕既委重任于你,必不相疑。”

    刘诞道:“儿臣谢父皇信任。”

    至此,两边都已准备就绪,只待大战到来。

    ……

    元嘉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夜,一更时分。

    刘劭命斋帅张超之集结亲信士兵五千余人,再命人前去召来前太子中庶子萧斌、太子左卫率袁淑、太子中舍人殷仲素、太子积驽将军王正见。

    到二更时分,众人齐聚。

    刘劭对众人道:“父皇听信谗言,将废我太子之位,我自认无错,不能平白无故受此大难,明日五更,我欲行大事,望诸位鼎力相助。”

    中庶子萧斌大吃一惊,道:“太子殿下,此事自古未有,望殿下三思。”

    刘劭闻言面色大变,怒视萧斌。

    张超之即刻举起手中长刀,左右兵士也同上,一起围住萧斌,就要动手。

    刘劭抬手制止张超之和左右兵士,对萧斌道:“父皇听信谗言,执意北伐,致使大败,民生困苦,我举大事,亦是为天下百姓扫奸除恶,澄清寰宇,届时,诸位皆有大功,可尽享荣华富贵。”

    萧斌惊惧,道:“臣昔日跟随太子殿下伏事,常思效节,况事已至此,臣定当竭身奉令。”

    历史记载,萧斌随刘劭叛乱后,被册封为领军将军。

    袁淑见萧斌如此怕事,差点就说出来太子小时候中过风,这是旧病复发,但想起刘诞的嘱咐,忍了下来,闭口不言。

    刘劭收服萧斌,见袁淑不说话,对袁淑道:“袁公不愿同举大事?”

    袁淑压下心中的反驳之言,躬身道:“太子殿下处不疑之地,定然功成,臣愿追随太子殿下。”

    刘劭道:“袁公真乃识时务之人。”

    萧斌与袁淑同意,殷仲素与王正见自然也没有意见。

    刘劭见大家都勠力同心,以为大事必成,立刻点将排兵,安排宴席,静待时间。

    等待之中,袁淑用先前和刘诞约好的密语,偷偷写了一份密信,而后召来手下心腹袁虎,命他给刘诞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