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带着三位大神称霸意甲 » 第一章 神奇笔记

第一章 神奇笔记

    2022年5月22日,这是值得被所有AC米兰球迷铭记的一天。时隔十一年,他们终于拿回了暌违已久的意甲冠军,也是队史第十九座意甲冠军。

    这十一年来,他们走过了一段漫长而黑暗的旅程,很多球迷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成长为被生活捶打得抬不起头的中年人,甚至已经不再关心足球。可听到夺冠的消息,大家再度活跃起来。

    我作为一名公务员,早就养成了不随便发朋友圈的习惯,但夺冠当晚,还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发了几张捧杯时的照片。谁让我爱这支球队已经二十年了呢?

    朋友圈里的一些老同学也有米兰球迷,大家纷纷晒出了庆祝的图片。有很多朋友我已经多年没有联系,看到这些消息,不禁感慨万千。

    AC米兰鼎盛时期是在我的中学时代,到了大学,米兰球迷还遍地都是,可上班以后,就很少再碰到了。大家喜欢的已经变成了皇马、巴萨、拜仁、曼市双雄,小世界杯的辉煌早已是明日黄花。我也再没有因为足球结识什么新朋友。

    看到这些老朋友纷纷冒泡,我忍不住挨个儿给他们点赞评论,也有一些朋友发消息过来询问我的情况。有好事者说想组织大家搞个聚会,立刻就有人响应,迅速张罗起来。

    我这些年从来不敢参加饭局,对这种场合难免生疏。而且跟好多人许久未见,生怕见了面气氛尴尬。可转念一想,米兰夺冠这么重要的时刻,还是应该留下一些难忘的回忆,便答应参加。

    聚会定在了周末的一家金狮自助酒楼,属于市内最高档的自助餐厅,据说豪华程度要超过当年的金钱豹。我不禁想起,上学时要攒一个月钱,才舍得跟朋友到校门口吃一顿金汉斯烤肉。十几年过去,大家直接就选在了金狮这种地方,变化实在太大了。

    聚会那天,有些朋友还是穿着米兰球衣去的,可一聊下来,发现很久都不看球了,对于今年怎么夺的冠也全无概念。我本想多跟大家聊聊今年米兰的表现,却发现话题很难进行下去。时间不长,大家的话题又回到了工作、家庭和房子上面。

    整个聚会并没有出现我想象的那种激动场景,可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最后在平淡中收了场。

    回去的路上,我不经意间想起来曾经和我一起吃金汉斯的那个兄弟,他也是米兰的铁杆球迷,狂热程度甚至还在我之上。

    他叫刘翰章,大学四年,有两年和我住在同一间宿舍,关系非常要好。他的经历和我们有些不同,小学上的是体育学校,中学上了一所足球学校,一直把成为职业球员当做自己的目标。后来球队选材时,他被一个不会颠球的关系户挤掉了,从此希望破灭,沉沦了好几年,之后才通过普通高考进了我们学校,跟我们一起学文学。

    可他感兴趣的只有体育,于是在大二那年选择双修体育学。他作为球迷,比我们都要专业,不仅精通足球技术,也钻研足球战术。同为米兰球迷,我们天天讨论的不是球队表现,就是转会策略,还常常一起熬夜看米兰的比赛,第二天再一起翘课。

    他的球员梦虽然破碎了,却还想进入球队从事教练工作。毕业以后,他如愿以偿地应聘到了一家中乙球队。

    毕业后,我们的联系渐渐少了。记得我曾经给他发过不少信息,他都不怎么回应,慢慢地我也不再发了,只是偶尔在朋友圈里看他发一些球队训练的照片。

    近两年没看他发过任何东西,这次米兰夺冠也没见他发声,我心中疑惑,不知他近况如何。若是平时,我想想也就算了,恐怕不会再发消息询问。可这次刚和一群老朋友见过面,还有些意犹未尽,便趁热打铁,给他也发了一条:嗨,哥们儿,好久没你消息了,最近忙啥呢?米兰今年夺冠你看了吗?

    一如既往,他还是没回我。我想,他可能已经不用这个账号了。

    直到三天以后,他突然给我回了一条:夺冠了?哪个冠军?我惊喜之余,又觉得有些难过。他怎么连新闻都没看?就算不关心米兰,可作为足球专业人士,五大联赛的冠军都不知道,消息也太闭塞了吧。

    我便回道:今年联赛冠军。之后又是一阵沉默。

    到了晚上,他又问道:是哪个年度的联赛冠军?

    我大惑不解,回道:2022年。

    他又不说话了。

    过了好几天,他突然约我出来见一面。我的疑惑越来越浓,他聊天时表现得既冷淡,又反常,却突然约我,不知道有什么事非当面说不可。我很担心他的精神状态,立即答应下来。

    又是一个周末,他主动来找我,我们在小区外的一家小餐馆见了面。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模样没有太大变化,身材也保持得很好,穿了一件浅灰色的休闲西装,带着一只银灿灿的手表,似乎日子过得还滋润。但他头发乱糟糟的,胡子也没怎么刮,眼中泛着红丝,目光很暗淡。

    我问他近况如何,他笑着摇摇头,没说什么,反而问起了我。

    他很健谈,头脑清晰,跟我聊食物,聊小区环境,聊了几个老同学,就是不谈他自己。

    直到饭吃得差不多了,他突然问我:“米兰现在的主教练是谁?”

    我脱口而出:“皮奥利。”

    他神情马上委顿下去,隔了好一会儿才说:“你给我发信息的时候,我的记忆都混乱了。其实我遇到一些不太容易说清的事,想跟你解释,又不知道怎么能让你明白。我想了很久,决定把我这两年的日记,还有其他一些笔记都拿给你,你看完应该就清楚了。”

    说着,他把拿出一个手提袋,交到我手上。沉甸甸的,里面装了三四十册厚厚的笔记本。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说道:“啥事儿还这么神神叨叨的。”

    他说:“我这段时间要去外地,这些东西正好放你这里,你有时间就看看。”

    我轻叹一声,心中有些不情愿。现在大家都很忙,这几十本笔记不知啥时候才能看完。

    他站起身,准备离开。经过我身边时,还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感觉很不舒服,好像突然之间就接下一项重任。

    回到家以后,我把刘翰章的那些笔记全都塞进了书桌的柜子里。这么大一堆东西,让我忍不住想要回避。

    一直到了深夜,等我把所有事情都料理好,终于有时间在书房闲坐一会儿。我这才把那堆笔记全都抱出来,随便翻了翻,发现内容很杂乱,日记当中夹杂着足球战术分析,阵容报告等等,我马上看出很多内容跟AC米兰有关。我微微一笑,这个家伙,装得啥都不知道一样,其实对米兰还是那么上心。

    我翻了一会儿,完全找不到头绪,根本无法按类别分类,唯一的线索就是时间。于是,我将它们全部按时间排了序,一共三十四本,从2020年的7月一直记录到2022年的6月份,也就是几天之前。

    我看时间太晚,就没再细读,把它们按顺序往书架上一摆,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决定拿出时间好好读他的笔记。

    这一读进去,突然感到内容十分奇妙,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天哪,这是堆什么东西啊,与其说是记录,不如说是一部小说,充满了有趣的想法,谈到足球的部分又很专业,对我这个资深球迷来讲依然很有吸引力。而缺点在于,记事过于散乱随意,还掺杂着大量标点使用错误,可见他在中文系完全没有用过功。

    我几乎停不下来,看了一整天,也才看完两本。

    从那天开始,我迷上了他的笔记,每天下了班几乎什么都不干,一门心思扑在了那堆笔记上。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感到不安。一开始,我以为这些记录只是刘翰章的幻想,可后来发现那些故事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真实感,是刘翰章这种水平的写手编造不出来的。而他那种全情投入的语气,也证明了这些事是真实发生在他身上的。

    再想起他把日记交给我时的表现,我逐渐理解了他的困惑。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月,终于看完了。我感到深深的空虚。有几天时间,我完全无法把心思放到别的地方。

    神游了几天之后,我突然产生一个想法:要是能把笔记上的内容改写成一部小说该多好啊!笔记上的内容既不好读,又无法传播,写成小说不就能让更多人知道刘翰章这次非凡的经历吗?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他显得很犹豫。这些笔记只是私人记录,他从没有过公之于众的打算,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文笔根本拿不出手。

    我向他保证,只要经过我的手,绝对看不出一点他自己的写作痕迹。我还把组织好的故事大纲给他发了过去。

    过了几天,他终于下定决心,同意我写出来。他的理由是,即使不真实的东西,如果知道的人多了,或许就成为了真实。这倒是我从来没想过的。

    他还提出一个条件,不能使用他的真名。这很好理解,对于向外界袒露内心这种事,大部分人都是有顾虑的。于是我便造出了“刘翰章”这个名字作为故事的主人公。

    到这里,小说的起因就交代清楚了,后面的故事就是我从刘翰章的笔记中整理出来的。为了方便起见,我用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来叙事。你们会发现有些情节是当时的刘翰章不可能知道的,这些情节有些来自他很久以后的补录或推断,有些是我为了让故事好读而做的必要的渲染。总之,请大家忘了这是一个人的笔记,跟我一起看看我们的主人公到底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