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重生:大明皇帝天团 » 第拾柒回:两代君主堂前对,三朝元老心胆寒(上)

第拾柒回:两代君主堂前对,三朝元老心胆寒(上)

    却说崇祯皇帝朱由检稍稍相信王承恩之言后,便立即带着自己一家老小,跟在马云身后,一路小跑来到了德胜门之外。

    正当此时,朱棣的大队人马也带着崇祯朝一干文武群臣来至此地。

    此刻,魏藻德正一脸闷闷不平的被锦衣卫押在队伍之中,本来他是不信什么成祖在世的,但自从看到朱纯臣面对朱勇的嘴脸时,也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是时,魏藻德悄声探过头看向朱纯臣所在,又悄悄指了指朱勇,小声问道:“成国公,这人真是你家老祖宗?”

    朱纯臣听得这般询问,又记起了刚才自己老祖宗这一顿好打,心中更是慌张无比,赶紧说道:“千真万确!”

    魏藻德却是眉目微微皱起,又问道:“如何能定?”

    魏藻德问起此言,朱纯臣也是面色一红,这等家族密言,还真能与外人言说不成?

    朱纯臣只好说道:“阁老信与不信,只凭阁老自己决断,但这位陛下,可不是那么好打交道。”

    魏藻德听得这般言语,又悄声偷看了朱棣一眼,不看还好,这一看差点又给魏藻德吓了一跳。

    原来就在魏藻德看向朱棣的时候,竟然看到那个马上天子抽出了弯刀。

    这位皇爷的鼎鼎大名,有明一代谁认不知谁认不晓,这可不是崇祯爷,这位爷是真敢杀人的主!

    还是杀得你家一家老小,尸骨不存的那种杀,就连家里的鸡蛋都能给你摇匀了、家里的母鸡都能给你卖到窑子里面去的那种。

    此时的这些文武经过片刻的思想斗争之后,也终于相信了这个老头就是一代狠人永乐大帝。

    于是心中更是惊慌失措,这群东林党人,对付寻常皇帝自然是有一手的,讲起大道理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要真是和他们辩论一番,东林党人自是不怕的。

    但眼前的这位爷,可不是讲规矩的主,这位爷自己就是最大的规矩。

    崇祯一朝文武如今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于是再看向朱棣所在的时候,竟是大气都不敢喘上一下,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惹怒了这位爷,当场便是大开杀戒。

    但朱棣此时却没有心思搭理这些文武百官,此时的朱棣心中还在想着,这大明江山到底是如何陷入了这般境地。

    朱棣虽然心中暗暗作想,但却并未开口询问这些文武,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朱棣看来,这些腐儒,说出的话是自己都不相信的。

    而朱高煦、朱瞻基二人见得朱棣如此模样,也就更是不敢发出一言。

    正当朱棣暗暗作想之时,那崇祯皇帝朱由检却是疾步来至其身前。

    朱由检刚刚来到朱棣面前,便赶紧上下打量着对方,又结合自己在太庙里面看到的画像,这才确定下来,这人不是成祖又是何人?

    但是仅凭朱棣一人是不够的,谁知道李自成是不是在民间寻来了一个相似成祖之人?

    朱由检心中想着,当即又看向了在朱棣身后的朱瞻基,这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宣宗又是何人?

    李自成即使能找到一个和成祖样貌相似之人,还能再找一个宣宗皇帝不成?

    朱由检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随即便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后世子孙,当即便拜伏于地,高声呼道:“不肖子孙见过成祖皇帝陛下。”

    朱棣听到成祖名号,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心中暗暗想道:朕在许久之前,便安排好了死后谥号,不是想效唐太宗李世民,定为太宗吗?难道后世子孙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施行?

    朱棣心中暗暗想着,眼睛也不自觉的看向了朱瞻基所在。

    朱瞻基被皇爷这一眼瞪得后背发凉,赶紧高声说道:“陛下,皇孙哪里能知晓此事?陛下所交代之事,皇孙哪里敢不从命?”

    朱棣自知如今还不是问罪之时,于是又转头看向朱由检,徐徐问道:“你倒是何人后代,又是如何落得如今下场?朕又是为何变了庙号,你只管一一道来,但有一句不真之言,朕必要先问你亡国之罪!”

    朱棣是何许人也?那是在尸山血海之中一步步爬出来的马上天子,死在他手上的人不知有了多少,如今正色而问,直吓得崇祯一朝君臣颤颤巍巍,不知该如何作答。

    姚广孝却是悄声来至朱棣身旁,当即轻声说道:“陛下,如今朝堂局势不明,这当今天子再如何,终究还是朱家血脉,还是等到入了内城,平定京师动乱,再问不迟。”

    朱棣听到姚广孝劝说,也是轻轻点了点头,如今确实还不是问罪之时。

    朱棣念及此处,又轻声问道:“朕看这北平之中,一片落寞景象,而那北平之外,又被流寇所占,想必也没有多少粮食,军中还有多少粮草?还能支持几日?”

    姚广孝暗暗盘算片刻,随即说道:“三大营本来随驾出征,深入漠北之地,备有数月粮草,但都留在了前世,如今唯有随身携带之军粮,所能支持,最多不过十日。”

    朱棣暗暗沉思片刻,便又说道:“如今应当先行安抚人心,待了解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再做决断不迟。”

    朱棣心中想着,随即调转马头,面向身后的十万明军精锐,高声呼道:“明军听令,拔刀!”

    朱棣一声号令之下,在其身旁的明军士卒皆是拔刀而出,那刀鞘之声响彻云霄,吓得被抓在当场的魏藻德等人一脸惊慌失措。

    就连远远躲在家中偷看的京师军民,都是被这等军容吓了一个激灵。这等军容的军队,京师之中的大臣、百姓已经百来年没有见过了。

    只有一些年老之人,还能依稀记得,在那威震天下的戚家军身上,才能看到这般士气。

    朱棣看到魏藻德等人模样,也是满意的笑了一下,这些软骨头的所谓清流,遇上自己,可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对付这些文人,和他们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大刀片子才能让他们服从。

    朱棣心中想着,当即也就在明军之中缓步而走,还高声说道:“众将士!朕本来要带你们北伐漠北。但上天怀忧,看到我大明后世子孙落到如此下场,特让吾等前来救援,所为乃是扶大厦于将倾,不知到了这后世,汝等可还愿意随朕征战沙场?”

    朱棣多年带兵,身上自然散发着一股让人信从的魅力所在,何况还是在大明最精锐的三大营面前?

    故而朱棣此言一出,大明将士皆是士气大振,纷纷举刀高呼,道:“愿同陛下征战沙场,再立不世之功!”

    十万明军齐声呐喊,那声音自是激扬豪迈,更是远扬千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