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从星槎开始的修仙之旅 » 第十二章:大获全胜

第十二章:大获全胜

    魏芜身手敏捷,身披全甲宛如一道坚固的壁垒,他轻松地躲过敌人的攻击,手中的长枪如闪电般刺向四下匪兵,身旁数百骑兵齐头并行,疾风烈火般卷向贼首所在。

    他一边冲锋,一边用冷酷的眼神紧盯着夜叉王的身影。匪兵士卒纷纷被骑兵所震慑,争先恐后地后退,不敢与他正面交锋。

    乘此间隙,魏芜提马腾空而起,手中长枪向匪首夜叉王直刺而去。夜叉王一手正了正脸上面具,犹单手拎起身旁巨斧,凶猛地一挥。“哐嘡”一声巨响,将魏芜连人带马击退。

    魏芜双目一缩,心中一凛,乱民哪来此等高手,此人若在军中领一军之将也不为差吧,他心中有些惊惧,忙向众骑兵下令也是“速速与我围杀此贼首!”

    两人在战场上快速地交手,枪光斧影交错,火花四溅。夜叉王的力量非凡,每一次砍击都带着强劲的力量,但魏芜凭借着灵活的身法和精准的枪法,始终能够避开致命一击。

    骑兵们惊叫着冲向夜叉王,他们的长枪如毒蛇一般刺向夜叉王的身体。然而,夜叉王迅速地躲避着每一次攻击,他身手矫捷,如同灵活的猎豹。他的斧法凌厉而精准,每一击都能摧毁族兵的联击。

    血肉飞溅,鲜红的血液染红了四下的黄土地。夜叉王不知疲倦地战斗着,他的身影如山峰般挺拔,手中巨斧所到之处,血肉横飞。

    只是这队族兵俱是门阀陶铸的精锐,也是勇不畏死之士。夜叉王也只能不断后退,试图保持距离。然而,骑兵却不给他丝毫喘息的机会。追击着他,企图一步步将他逼入绝境。

    在电光火石之间,终于,魏芜抓住了夜叉王的破绽,一声怒吼,他的长枪犹如毒蛇吐信般刺向匪首肋下,周边的骑兵也纷纷挺枪刺向了贼首夜叉王。

    “歘!”一声巨响,夜叉王手持巨斧,威风凛凛地迎击眼前的骑兵。他的斧头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犹如一道闪电劈向敌人。一道气劲迎天而起,气劲所到之处,十数骑兵连马带人向后飞落,半空中便已有数骑吐血身亡。

    劲气与骑兵的铠甲猛烈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撞击声。火花四溅,金属碎片飞溅,战场上弥漫着浓厚的硝烟。魏芜也被震退数丈,马也倒地不起,手中的长枪颤抖,浑欲脱手而出,他惊骇大呼:“气劲宗师!怎么可能。”

    夜叉王的目光冰冷而决绝,就在此时,他脸上的面具掉落。

    面前之人一眼就可看出是被火焰所摧残过,烧伤的痕迹覆盖着他的脸颊和颅骨,形成了一张扭曲而恐怖的面孔。

    他的皮肤被烧成了暗红色,布满了凹凸不平的疤痕和瘢痕组织。嘴角被烧得扭曲,嘴唇干裂,露出了残缺不全的牙齿,令人心生恐惧。

    就连头发夜被火焰吞噬殆尽,只余下一缕残留的黑色。头皮上的疤痕让他显得更加恐怖和残缺不全

    此时他看向周边四散的乱民,再看看左近县城正门已开,却是城内县兵冲杀而出。

    “退兵!”他嘶吼一声,捡起面具戴上,和身旁亲卫一同急急撤退,魏芜不敢追击,眼睁睁看着夜叉王远去!

    城头一阵欢呼:“贼兵退了,贼兵退了;万胜,万胜!”

    魏芜睚眦欲裂,发出了今曰出战后的第一声怒吼,奋力把地上一柄长刀踢出,旋转着扎死了前方一个杀红眼,正持刀劈向倒地骑兵的匪兵。

    他怕了,离死亡这么近,这还是头次。

    心中竟然暗自庆幸贼首退走,虽然他也是经淬骨、炼腑、气血大成的武夫,但距内气化劲遥遥无期。此贼首但凡一心想杀他,只需多挥几斧,他就是一具尸体。无关阵战,这是气劲宗师蛮横的武力。

    生死关头,他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把长矛支在地上,站稳脚步。

    他无暇多想,事已至此,注定无法全功。只是眼下这城下的烂摊子还需收拾,接住下属族兵递过来的缰绳,翻身上马,举目四看,近处大约还有数百贼兵士卒,虽被枪盾兵逼退,仍没有溃散,复有聚拢之势。他遂以矛指之,喝道:“贼首败逃,投降者不杀!”

    “贼首败逃,投降者不杀!”

    领兵冲杀过去

    贼兵全都惊骇胆裂,彼此拥挤着惊叫逃散。

    逃跑的士卒急着跑,一边推挤后边来的那些人,一边叫道:“夜叉王逃了,夜叉王逃了”

    从近及远,一时间,远近几里地,到处都是“夜叉王或逃或死”的叫声。

    近处的、较远处的、远处的贼兵士卒或者立刻止步,或者加入逃跑行列。你撞我,我撞你。混乱不堪。

    先是东城墙外的贼军主力,接着是西、南、北各面城墙外的士卒,兵败如山倒,几千青壮、老弱、妇孺丢下兵器,扔下旗帜,夜色中,漫山遍野地拥挤奔逃。

    楚离在城头按剑不语,他看着县尉陈仓带所有县兵义勇出城首尾相接,追杀着四散的乱民。

    大势已定,他无心去继续杀追杀乱民,在他看来,此前种种皆为自保,自是无何厚非。可亲自去追杀已逃散的乱民,却又觉得索然无味,他心知这也是些为活命身不由己的可怜之人,更知这些人却也在这凉州境内造下了不少罪孽,也许错的是这个世道吧!

    陈仓率部与魏芜合军一处一同追击,直杀到天亮方才折转回城。

    回城的路上到处是乱民的尸体,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尤其是城郊,护城河都被染红了,因为掉入河中的尸体太多,水为之不流,散布在河内外的尸体少说也得有一千多具。

    马不停蹄地追杀了一夜,便是铁人也会疲惫,何况魏芜?

    然而此时此刻,他的身体虽然已很疲惫,精神却非常亢奋。他驻马在护城河边,仍不愿归去。

    共有一千五百人追随他,此时凯旋,尽管尚未计算伤亡,但大略估计伤亡的人数应该不会太多。贼兵多数没有什么战力,攻城时还能仗个人多,野战就毫无阵势可言了,而且昨夜又是大败溃逃,除了少数特别武勇的之外,几乎就没有对追击的守军造成什么威胁。

    憋屈了数日,一夜追杀,守军的“气儿”全都顺过来了。

    过河回城的县卒、守城的县兵无不兴高采烈。

    朝阳东升,撒下万条金光。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他们大声地说笑。有人解开了衣甲,敞露上身迎对冰寒的晨风。有人抽出刀枪,指点上边的血迹,向同伴吹嘘炫耀自己的战功。

    但当他们经过魏芜的面前时,却无一例外的都闭上了嘴,不约而同地投去了充满敬意的目光。

    在他们看来,守城三天三夜,在这艰难的守城战里,千钧一发,扭转乾坤、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是魏芜。

    可以说,若是没有魏芜,延湖城就被攻陷了,哪里还会有今曰的大胜?

    就在此时,一个族兵头目起头高呼,分成数队正在渡河的千余健儿将兵器高高举起,欢呼大叫:“杀敌破贼县丞魏芜!杀敌破贼兵魏芜!”

    魏氏族兵站在魏芜的左右,闻此欢呼,与有荣焉,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魏芜心绪澎湃,骑坐马上,迎对郡卒、民众们的欢呼,他一面微笑示意,一面顾望远近。

    离他驻马的地方不远,挨着护城河,泥泞的地上躺了四五具尸体,衣衫褴褛。顺着这几具尸体往远处望,有着更多的贼兵的尸体。他掉过头,往护城河内侧望,河内的尸体更多。准确说,不是更多,而是更加密集,密集得几无落脚处。

    经过一夜的追杀,出城的这些县兵、义勇每个人手上都有好几条人命,乃至几十条人命。杀得人多了,胆子也就大了,对生命也就缺乏敬畏了。渡过浮桥的县卒、义勇们对河内地上密密麻麻的乱民尸体皆视若无睹。楚离亲眼看到,不止一个人纵马从这些尸体上踩踏而过。

    此番一战,大破万数“贼军”,待日后朝廷行施奖罚之时,县令等官员或许会受“激起民变”或“失察”之责,但对普通的县卒义勇而言,破贼的功劳却是无论如何也跑不了的,就算不能因此“功勋记转”,得些赏钱还是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