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从星槎开始的修仙之旅 » 第十章:战事渐变

第十章:战事渐变

    因为没有想到乱民会溃败的这么快,城里自然是没有做追击的准备。

    汪泉惋惜地看着黄巾士卒拥挤纷乱地逃到对岸,“嘿”一声说道:“可惜了。要早知匪兵如此不堪,就该提前备下数百甲士,此时好趁乱杀出城去。”

    楚离却知此时在城下出现的溃逃情形,想来只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初次攻城而已。在吸收了此次攻城失败的经验后,他们下一次的攻势肯定会变得猛烈起来。

    一个时辰后,他的猜测得到了验证。

    贼首夜叉王派出了十几个小队,从溃逃的乱中揪出了数十个最先逃跑的,把他们押到阵前,当众枭首,随后,重新整顿阵型,开始了第二次进攻。

    攻城的乱民到了护城河下,各个方阵中最前边的士卒纷纷把浮桥架到河上。

    他们没有经验,总共八座浮桥,在搭架的过程中掉入河中了三架,最终只有五座成功搭成。

    浮桥搭架好后,乱民士卒调整了一下进攻的队形。

    没能搭成浮桥的那三个方阵汇入了别的方阵中。

    头目们把搭架浮桥的士卒调到后边,抽调了一批盾牌手出来,代替他们排在队伍的最前边

    巳时末,乱民开始了第二次攻城。

    楚离遣人烧掉了他们留在城下的云梯、浮桥,因此,他们这次攻城和上次这样,依旧是举浮桥的在前,扛云梯的在后。

    不同的是,上次攻城,他们分成了八个方阵,这次只有五个。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紧,来不及做出更多的浮桥和云梯。

    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学会了分散队形。

    在过了护城河后,不等小帅下令,五个方阵的士卒就主动散开了阵型。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守卒箭矢的威胁。郡兵里的弓箭手,弩手急射了三轮,也只射中了四五十个敌人,还不如上次两轮急射的战果大。

    楚离满是感慨地想道:“最佳的练兵场不是在校场上,而是在战场上。”

    在校场上摸爬滚打地训练一年也许还不如亲自上一次战场。最令人难忘的不是训斥、喝骂,而是血的教训。只是,这种练兵方法未免太过残酷,代价未免太大。

    汪泉却是他回首遥望县城西面的高岗,咬牙默念:魏芜,此番若敢负乃公,必让你刀剑加身,付出代价!

    ……

    攻到城下的乱民士卒冒着箭矢架起了云梯。

    五个云梯彼此间隔百十步。其中一个云梯正竖在汪泉、陈仓等人面前。

    楚离请县令退后。

    汪泉哈哈一笑,拔剑在手:“小子小瞧本官了,本官为一县主官,当与城同在!”

    自主簿以下吏员等人相顾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心头一松。

    而周围的县兵义勇,也是士气大振。

    观此情形,汪泉更是一脸的兴奋,跃跃欲试,大笑道:“吾自幼习剑,今贼兵攻城,正我试剑之时,岂能不战而退?”将佩剑抽出。

    亲卫队本有护卫之责,此时也一拥而上,护卫左右。

    事到临头,楚离内心还是有些惴惴不安,两世为人,架都没打过几次,更别提以命相搏。这还是第一次与人拼杀,他伸手拔出腰间长剑,只在心里默念:狭路相逢勇者胜!

    之后下令道:“命弓弩手靠后,令长矛手向前。”

    城头上的弓弩手应令而退,长矛手整队上前。

    乱民制作的云梯很粗糙,从露出城头的那部分可以看出,他们连木干上的树皮都没削掉。

    两千多士卒散在城墙外边。每个云梯下都有二十几个人撑扶,盾牌手在外守护。几十个悍勇的先锋已经开始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汪泉的注意力没在城下,他指着护城河说道:“又有乱匪过河了。”

    楚离顺他手指望去,这次过河的士卒不多,只有百余,扛着几根粗大的树干。

    汪泉笑道:“连个攻城车都没有,只凭这几根树干就想撞开咱们的城门么?”言下对乱民简陋的攻城装备十分轻视。

    楚离回道:“匪兵仓促起事,没有攻城器械不足为奇。只凭他们临时赶制的这些云梯、撞木当然是难以将我城池打下,忧只忧在他们人众。”

    汪泉不以为然,说道:“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人再多,有何可忧?”

    楚离苦笑:“奈何城中兵少,一日、两日尽可将他们挡住,若是时间一长,守卒不得休息,必然疲惫。以我之疲,对敌之逸,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啊。”

    在他们交谈的时候,赵巡检在密切地观察攀爬云梯的士卒,这时他举起了环首刀,下令说道:“长枪手,预备!”

    旗手挥动军旗,打出旗语;传令兵沿着城垛飞奔,传达命令。

    每个云梯前都有五个矛手,两个在前,三个在后。接到命令后,齐齐将长矛平举而起,对准了云梯。每两个云梯之间,楚离又布置了一队刀斧手,以防有骁勇的悍匪冲破长枪手的包围。刀斧手也做好了准备。

    几十个亲卫队甲士既紧张、又有些兴奋似的,举刀拔剑上前,皆睁大了眼,死死盯着前边垛口。

    左边云梯上,一个匪兵的脑袋露出了城垛,刚露出发髻,还没看到他的脸,守在这架云梯前的守卒大喝一声,将长枪向下刺出,中了他的肩头。这个匪兵失去了平衡,惨呼痛叫着掉下云梯。

    百余步外,右边第二架云梯上,露出了第二个匪兵的脑袋。

    先前那个跌落云梯的匪兵的惨呼惊动了守在这架云梯前的县兵,五个长枪兵里有三个都扭头去看,脸还没有扭回来,这个匪兵就跃上了城头。一寸长,一寸强,长矛适合远战,一旦被这个提刀的匪兵近身,这几个长枪兵就要危险了。

    五个长枪兵手忙脚乱,齐齐刺出长矛,想要把这个匪兵逼下去。这个匪兵的动作很灵敏,十有八九是学过技击,如同一条游鱼似的将几条长矛尽数躲过,挥刀劈砍,砍伤了一个长枪兵。剩余的四个长枪兵惊骇慌张,忙不迟要往后退。

    汪泉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推开陈仓、郑伦就想冲上去。

    便在此时,一个身影跃过去,撞入长枪兵中,手起剑落,刺中了这个匪兵的后背,抬起一脚,把他踹下城墙。停下脚步,定睛一看,却是楚离。

    这第二个匪兵刚掉下,又一个匪兵从这架云梯上露出了头。楚离暗呼侥幸,这个匪兵若能再快一步,刚才怕就难以那么轻松地偷袭成功。

    一个接一个、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多的匪兵爬到了城头。

    “轰、轰、轰”,一声又一声的闷响从城下传来,是那百余扛着树干的兵卒到了城门外,在撞击城门。

    尽管至今与贼首没有接触过,楚离对此人亦有些敬佩了。

    先是短短的几天里就组织了万人起事,接着统带这万人来攻城,又在第一次攻城失利后能很快地吸取教训,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再度组织起第二次进攻,并且在第二次进攻时学会了兵分两路,一路从城头进攻,一路从城门进攻。

    不管是从组织能力上讲,还是从学习能力上讲,这个夜叉王都是一个人杰。

    他想道:“如果让我和他换一个位置,我能做到他做的这些么?”答案是不能。

    别的不说,就眼下表现出的对这万人的组织能力,楚离目前就做不到。

    而此人却能统带万人攻城,最重要的,这万人还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农人,这份组织能力远过在场所有人,此人绝不简单,更非区区乱民。

    ……

    只是可惜,夜叉王虽有杰出的组织能力,手下的兵卒却不争气,他的第二次进攻也只坚持了半个时辰不到,就以失败终结。

    然而,尽管接连取得了两次胜利,并且胜利得来的都很容易,楚离脸上的神色反而却越发凝重。

    第一次交锋时,县兵卒无一伤亡。这第二次交锋,导致了几十个伤亡。他问自己:“下一次呢?”匪兵虽有种种的不足,他们巨大的人数优势却足以将一切不足弥补。

    第二次攻势过后,匪兵没有像上次一样立刻组织人手,发动第三次攻势,而是等到傍晚时分,趁着守卒吃饭的空儿,又发动了一次突袭。短暂的交锋后,他们如潮水也似地退下了,给城上又留下了十数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