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从星槎开始的修仙之旅 » 第五章:道监天下

第五章:道监天下

    延湖县城东百余里,就有一座古朴的道观,这是座“丛林庙”。它坐落在天黎山顶上,四周环绕着葱翠的松林和清澈的溪流。一条石阶蜿蜒而上,通向道观的大门。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古旧的木牌匾,上书“清虚道观”四个金漆大字。推开门,一股幽香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祥和的氛围。

    大魏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子孙庙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但不能插手庙务。

    丛林庙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大魏开朝伊始,道教即为正统国教,道教三宗: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建立了道教的丛林制度。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而观主即为所辖区域道会,道会即是一地道官之首。

    走进道观,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大殿。大殿中央供奉着一尊庄严肃穆的道祖神像,神像前供奉着鲜花和香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大殿的两侧是修道者们的住所,小巧的院落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院子的后方有一个小小的菜园,道士们会亲自栽种蔬菜和草药,用来烹制素斋和药膳,滋养身心。

    道观的后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树木高大挺拔,遮天蔽日。其中有一座清幽的小亭子,名为“瑞鹤亭”,据说是道观的灵感之地。

    就在此亭中,一位道长正在小心的沏一壶茶,他长相文静朴素,身着一袭蓝色的道袍,衣袖宽松,气质沉稳。正是西凉州府唯一的道会正志道人。

    此时他谨小慎微地接待着的是来自总管天下道众,监天观星,力撑半壁山河的大魏监天司来使。

    大魏朝一十三道,三百二十八州府,一千六百余县域的道会会首,皆受大魏监天司辖属,而监天司监正,由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领天下道众所选道首担任。当朝监正,官拜国师,正是道首“冲虚真人”。

    监天司巡察使只得八人,受监正一人之令,非大事不得出。此人高大健壮,面容刚毅,眼神深邃。一头乌黑的长发,梳成一个髻,配上一副修长的胡须,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此人正是道门上清一脉平阳子。

    面对这位来自监天司威名赫赫的巡查使,正志道人感到无比的压力和不安。

    旬月之前,皇城监天司于司天台夜观星象,有大星坠世,监正起卦得谶,王召而不语。

    数日前监天司得报:有天火坠落于西凉州边陲延湖县,又逢灾变,县内传言此为灾星降世,天下必有大变。

    传闻已经在延湖县周边民众中广为流传,这正是监天司巡查至此的原因。

    “道会当知,我为何而来。据我所知,西凉府似乎与此颇有关联。能否教我?“监天司巡查使平阳子正襟危坐,目光锐利地盯着正志道长。

    正志道长稍感紧张,但仍努力保持镇定,他清了清嗓子,然后回答道:“巡查使大人,本月初七,有星坠于延湖县城,坠落之处地陷五丈,宽二十余丈。时值丑时,所见者余余,据查证仅有十数人而已。”

    平阳子微微蹙眉:“十数人!可有所得?”

    “虽流言者众,实者有十二人,经一一查访,皆言天火于高空就已碎裂四散,籍中记载:星落于地,成石也,坑内亦未见陨石,许是巧了,其中碎石坠于延湖县城内,而后烧化了吧。”

    平阳子神色淡漠:“继续说下去。”

    正志道长抿抿嘴唇,接着道:“所幸此事危害不大,仅震塌了数十间民宅,伤三百余人,亡五人,皆为倒塌民宅所砸致死。”

    平阳子面带讥讽一笑:“所幸,仅止于此吗?”

    话已至此,正志道长心一横直言道:“此事首尾便是如此,至于大人所忌流言,恕下官直言,实则乃民众无知,看当下世道如此,人心生乱,姑妄言之!”

    平阳子皱起了眉头,显然他对于这个传言并不陌生。他沉吟片刻,然后道:“一县道会,慎言之!对此间流言,如不尽早制止,造言生谶,或致大乱,道会可有对策方略?”

    正志道长苦笑了一下,回答道:“巡查使大人,眼下西凉各地饥荒四起,救灾尚且无力,又如何平息谣言,请大人相信,吾等已然尽力了。“

    平阳子面色冷峻,晒然一笑:“本使还有一事问询,西凉府如此境况,道会可知灵昭寺当下如何?”

    正志道长正色答道:“灵昭寺坐拥僧田数万亩,僧壮千余丁。灾荒方起,便抢收了寺外僧田粮草,紧锁寺门僧仓,封闭了山门。如今四处游荡的数万灾民,约有小半数正是灵昭寺的佃户。”

    大魏朝僧众不事生产,以信众供奉自身。于是各大寺百余年来,名下有信众捐献、地主供奉、或以财货兼并来的寺田,这些寺田越滚越多,又有免税、免役之权。于是有无以计数以种寺田为生的佃户。

    平阳子闻言冷笑连连,慷慨激昂道:“此等不正是灾祸之因?灵昭寺借灾逼反西凉府数万佃户,西凉府此时正拟书上报朝堂!寺庙祸国,遗患无穷!此非道统之争,更非癣疥之疾。实关乎大魏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生计!”

    正志道长神色一凛:“大人,所言极是。”

    平阳子接着恨声言道:“吾观此地灾星降世正应灵昭寺之事,司天监有观天值司,道会当火速上报司正大人程于朝堂之上!”

    “谨遵大人教诲,下官必当从命!”事关己身,正志道长内心微微有些意乱。

    至此平阳子凝视正志道长片刻,轻声道:“本官已传道喻于陇右道道会,暗起道兵,以应备时局动荡,切勿小瞧此等大寺势力,密查灵昭寺动向。”

    至此,正志道长对所有关节,已是一目了然,他强按心中悸动,俯仰唯唯。

    平阳子沉默了一会儿,终是端起桌上放凉的茶盏,摆手拒绝了续热水的正志道长上前。

    小口喝了几口后放下茶盏,他的目光透露出一丝担忧。

    深吸一口气,补充道:“正志道会,吾等同归道门,又属一脉。此事言于我,入你耳,止于你。”

    正志道长松了口气,他亦是上清一脉,心中对平阳子的回应感到一丝安慰。于是郑重地点头道:“大人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平阳子沉默许久,话语飘忽:“星坠于此,闻传灾星降世,天下将变。此事致圣上大怒,曰:既灾星降于边陲延湖,那就屠了延湖城周边,不留一人,使其归天矣!”

    正志道长闻言瞠目结舌:“安……安能如此,岂可因谣言杀子民而乱天下!”

    平阳子轻叹一口气:“所幸道首冲虚真人以“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之故警示,又进言,“谣言止于智者,信则生,不信则无”暂时劝阻住了圣上。如此,会首当知兹事体大!”

    正志道长肃然作揖礼一拜:“岂敢不知!”

    平阳子正色:“本官需即刻回返,道会拔群出萃,乃栋梁之材,此间之事还请会首一身担之!”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两人的目光交汇,各自错开。

    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

    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意为:在周宣王的时代,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歌:“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往前逃,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年,幽王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生下儿子伯服,最后竟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阳感慨地说:“祸乱已经造成了,没有法子可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