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明穿越指南 » 第二十二章 深不可测

第二十二章 深不可测

    在周元瀚的盛情邀请下,李邦华,欧阳蒸,王岱三人很快来到了九溪卫指挥使官署所在的八宝街上,最豪华气派的“八仙酒楼”,并在店家恭恭敬敬的欢迎中,上了二楼的雅间。

    四人一番客套寒暄,几杯酒水下肚之后,气氛也逐渐热络了起来,且不说李邦华和王岱两人,便是欧阳蒸,此时心中的那点怨气,也几乎消失得差不多了。

    不过,他心里还在盘算着一会李邦华和周元瀚讨论时局大势的时候,发表些直击要害,清新脱俗的看法,让李邦华看看自己的真本事。

    至于周元瀚和王岱,他此时依旧是完全没放在眼里!

    “周兄,我陪同孟翁从吉安前来的这一路上,听说了不少关于你的妙事,尤其是周兄居然能在千里之外,仅凭几份邸报,便预料到了东虏入寇之事,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欧阳蒸其实并不信周元瀚真的有那个本事,这种事情,他闻所未闻,周元瀚一个身处九溪卫这种穷乡僻壤之地的武夫,又怎么会猜得到,必定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周兄给我们解析解析,那东虏入寇之事,到底是如何推论出来的?也让我们这些孤陋寡闻之人,开开眼界呀!”

    周元瀚闻言,看了看满脸期待的李邦华和王岱,又看了看在那洋洋得意的欧阳蒸,哪里还不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无非就是料定了自己是瞎蒙的,想让自己在推断的过程中出错,进而证明自己没有真本事,可谓是“幼稚至极”。

    不过,周元瀚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他要征服的是李邦华,虽然这个小老头没有女儿,但有孙女啊!

    “哈哈哈,欧阳兄说笑了,孟翁这是鼓励后辈罢了,那些话可当不得真!”

    “诶,老夫说的可是真话,赤心,你别想蒙混过关,今天必须解释清楚,不单单是东虏入寇之事,流寇大举进入山西,你又是如何知晓推断的,都一一说出来。”李邦华当即出言,根本不给周元瀚低调的机会。

    但他这话,就让欧阳蒸和王岱酸死了,他们两个可都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神童啊,什么时候也能被您老鼓励鼓励?

    而周元瀚见李邦华这么说,也终于不再藏着掖着了,他收敛起笑容,忽然叹了口气,但也不直说东虏入寇之事,而是从努尔哈赤开始说起,以显得自己的高瞻远瞩。

    “萨尔浒之战后,我朝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奴酋不仅从战场上获得了大量军资,更是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到天启年间,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相继失守,我朝不得不退守辽西,完全陷入被动,局势万分危急。山海关以外,仅余辽西锦州、宁远、杏山、塔山等地,以及辽东海防所依仗的少数海边据点和岛屿。

    但前奴酋在侵占辽东期间,倒行逆施,多次血腥杀戮辽东军民,以至于辽东大地尸横遍野,城镇村社变成了断垣残壁,农田变成了荒地,三百万辽民不是成为奴隶,就是成了死尸......”

    此话一出,三人都仿佛亲眼看到了辽东这十余年的动荡局势,看到了惨死于满鞑屠刀之下的百万生民,那股积郁已久的悲愤,顿时涌上了心头。

    他们此时虽然还不觉得周元瀚的话有什么惊世骇俗,出人预料的地方,但后者可是在金融圈撕杀了十几年,所向披靡的PPT文学大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特有的节奏,还是完全吸引住了几人的注意力。

    “一直到了陛下登基,东虏因为内忧外患,暴政如虎,实际上已经疲敝不堪,虽然东征西讨,不断获胜,但并非真正打开局面,战略上已经处于被三面包围的极大劣势,从东到西,依次被朝鲜,东江,辽南,辽西,蒙古牵制着。

    其中,东江不断上岸袭扰,朝鲜成为其重要倚仗,多次暗中支持,察哈尔蒙古亦是在西面呼应,其余蒙古诸部落时附时叛,这二者犹如两钳,将东虏死死限制在了辽东这块早已经万里无人烟的死地。”

    随着周元瀚分析到更深层次的局势,李邦华的眼神,也逐渐变得严肃。欧阳蒸和王岱,更是面露惊色,甚至是肉眼可见的慌张了起来。

    如果说李邦华因为身居高位,能够了解到绝大部分人无法知晓的军政要闻,现在通过这几句话,已经听出了周元瀚是真的熟知辽东局势,所以才推断出东虏入寇这一大事件,并非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那欧阳蒸和王岱,就完全是因为听不明白,不知道周元瀚所说到底是真是假,以至于心中发虚。特别是欧阳蒸,他刚刚还想着要反驳和质疑的。

    但现在,他根本不知道周元瀚所分析的这些局势,依据到底是什么。

    明明每个字,每个词他都明白的,明明朝鲜,东江,察哈尔,辽西,辽南这些词,他也在邸报中看到过的,可现在怎么串起来之后,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呢?

    要知道,这个时代,身处南方的这些书生秀才们,了解北面局势的唯一可靠途径,就是邸报了。

    可邸报如此简要,只是记录了主要的官员任免,战报局势,如果不懂前因后果,不懂朝堂派系,根本就是盲人摸象。更不用说,许多战报,原本就是错的,不然满鞑早就被杀光了。

    换言之,无论是王岱,还是欧阳蒸,也不管他们是不是神童,这些事情都早就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再加上他们都不知兵,此时心中除了惶恐不安之外,再无别的意识!

    甚至,欧阳蒸和王岱这两个原本特别期望李邦华能问他们一问,然后自己神态自若地说出一个不俗答案的神童,此时最担心的,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突然扭头问他们一句:

    “宪文,山长,你们怎么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神童,如今恰恰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只不过,这是属于军事科学的学问,不是科举的学问。

    而周元瀚根本没注意到两人,他顿了顿,在李邦华热烈的目光中,紧接着又道:

    “但新奴酋皇太极即位之后,不再是漫无目的地东征西讨,而是以极其敏锐的战略眼光,洞察了辽东的整体局势,并迅速以强悍的军力,无可匹敌的野战优势,展开了破困之战略行动。

    其率先击溃了东江镇和朝鲜,免除了来自东面的袭扰,再加上我朝处置不当,毛文龙被杀,原本尚存几分袭扰实力的东江镇分崩离析。

    而后,奴酋恩威并施,拉拢科尔沁,喀尔喀,喀喇沁各部,共击察哈尔,迫使一直偏向于我朝的蒙古察哈尔部西迁。

    如此一来,东虏原本所面临的东西牵制皆松,虽然辽西走廊依旧难以攻克,辽海依旧不可横跨,但却能够绕道蒙古草原,从长城入口。

    这便是小生的推断,此战并非偶然,奴酋皇太极也并非努尔哈赤,乃是一个拥有极强战略眼光,极强军事执行力之人,他就算去年不入口,也会在下一年,进行尝试。

    否则,东虏必然亡于物资匮乏!”

    周元瀚说完,“八仙酒楼”的雅间之内,包括周大兴在内的其他四人,没有一个说话,屋内一时竟鸦雀无声。

    李邦华听完,顿时便觉豁然开朗,他早先其实也尝试着从结果不断往前推理过,可每每都觉得太过牵强,可以解释得通,但若在当时,绝对无法得出正确的论断。

    现在听到周元瀚所说的奴酋“破困之战略”,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原来一切从东江镇,朝鲜被击溃,“宁锦大捷”,清军败退,察哈尔所属部落被击败开始,就有了定论。

    或者说,正是东西两面的这一场场胜利和在辽西走廊的碰壁,促使了奴酋选择了绕道蒙古,从长城破关入口。

    这并不是奴酋一开始的战略,而是随着局势的变化,做出的成功冒险。

    毕竟,长城根本防无可防,就连此时疲弱的蒙古人,都能轻易入口,奴酋还不至于不敢尝试。

    不过,想到这里,李邦华再看向深不可测的周元瀚时,脑中忽然冒出了更大的疑问——这些要紧的军情,周元瀚是如何知道的?

    “难道,这背后有麻城刘氏的影子?是后者通过官场中的关系,提供了这海量的军情?”李邦华眉头紧皱,一时不得其解。

    而这个时候,不只是李邦华,百思不得其解的王岱和欧阳蒸,也想到这个——在湖广,乃至京城,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麻城刘氏。

    不然,事情根本解释不通啊!

    明明大家都是神童,周元瀚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而他们却如同在听天书一般,根本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背后,一定是深不可测的显赫大族从中操纵,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

    “对,一定是这样的。”欧阳蒸再次看向周元瀚的时候,心中对自己如是说道。

    他根本不知道,周元瀚远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