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三百零六章 目的

第三百零六章 目的

    杨兴武本以为只是偶遇,听到这番话,连忙表态。

    “李老师可真是折煞我了,您有事儿让人喊我就成,怎敢劳烦您亲自过来?”

    “嗐,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

    自杨家庄一别过去快两年了,你现在的变化可真大,长高了不少,也白净了许多,再穿上这身军大衣,可真是个俊小伙儿!

    要不是问了林同学,我也不敢认你!”

    李付华说着拉住来杨兴武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个遍,越看越满意。

    “李老师过奖了。”

    杨兴武笑着谦虚了一句,朝着一旁的林志伟点了点头。

    林志伟见此连忙热情低回应。

    “李老师,天气这么冷,咱们还是进屋说吧!”

    “哎!你看我这记性,杨同学一路舟车劳顿,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如何?”

    “那就叨扰李老师了。”

    “啥叨扰不叨扰的,刚好我也好久没见你了,陪老头子我叙叙旧,你别嫌我烦就好。”

    “怎么会?我巴不得向李老师请教呢!杨家庄一别,想起当时您的教导,现在依旧受益匪浅。”

    “哈哈!你啊,出去了两年,倒是圆滑了许多,走吧!咱们先上车。”

    李付华说着招呼杨兴武上了车。

    林志伟见此连忙帮着杨兴武拿行李。

    “林学弟多谢了。”

    杨兴武向林志伟道谢了一声。

    “杨学长客气了,入学这半年多来,我在学校听的都是你的事迹,真是令人向往!”

    林志伟很是激动的说着。

    “加油,你也可以的。”

    “放心,我会向你学习的。”

    “那就好,加油,希望能在学校听到你的消息。”

    杨兴武说着拍了拍林志伟的肩膀。

    林志伟闻言更加激动不已,帮着杨兴武把行李放入车里后,李付华与杨兴武三人一起坐车去了教育局的食堂。

    包间里,李付华热情地招呼着两人。

    “杨同学,林同学快入座,都说上车饺子下车面,正好尝尝咱们这道鲤鱼焙面如何?”

    杨兴武闻言看向这道名菜,说是名菜其实就是做好的糖醋鲤鱼上铺了一层炸好的焙面,炸好的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盖在鱼身上,卖相倒是不错。

    杨兴武夹起一片焙面,沾了沾汤汁,这才送入口中,味道是甜中透酸,酸中微咸,毕竟汁就是糖醋汁儿。

    “好吃!出去这么久,还是很想念家乡的味道。”

    “杨学长说的不错,京城的饭虽然不错,总觉得差点什么?”

    “哈哈,好吃那就多吃的儿,坐了一天的火车了也累了吧!”

    李付华很是热情地招呼两人吃饭。

    三人边吃边聊气氛很是愉快,眼看吃的差不多了,李付华看向杨兴武由衷地夸赞道:

    “杨同学,没想到你竟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真是厉害!

    还记得刚见你时,就觉得你的未来不可限量,没想到还是低估你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先是发表有关广场协议的论文,每一步都分析的很是精准,之后又是创汇百万美元,在各大高校掀起了创汇的热潮。

    还有你去年说的有关经济区的问题。

    还真是验证了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林志伟听到这番话,停下筷子,崇拜地看向杨兴武。

    “李老师过奖了,这又不是我一个的功劳,还有不少同学和学长学姐帮忙,不然创汇之路也没有这么顺利。”

    “杨同学谦虚了,在青年报上看到你创汇成功的消息,我就向你们学校的老师打探了一下,他们对你评价可是很高的。”

    李付华说着乐呵呵地看向杨兴武。

    “这都是老师关怀!”

    “老师再怎么关怀,你也得自己有有本事不是?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就是如此。

    你这两年做出来的成绩,比我想象当中的更厉害,不愧是全国状元。

    多亏了你,有你这个榜样在,这两年咱们省的教育事业,算是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

    有不少学生都是看了你当时的报道,坚定了求学的信念。

    可惜咱们省的教育资源着实有些差,孩子们只能三更半夜起来上早读,背书学习。”

    杨兴武听到这话,沉默不语。

    他也是在步入社会以后,才知道,原来早上五点多上早读不是全国统一的。

    除了山河四省,好像别的地方都不用这么早去学校。

    但是这里面上早读,最早的应该只有他们了吧!

    夏天五点半上早课,一直上到七点,回家吃早饭,八点上正课,到中午放学,下午是两点半到六点左右。

    到了冬天,早课延后四十分钟,正课会推迟到八点二十进行。

    而这只是小学的上课时间表,除了学前班不用上这个早课外,从一年级开始到五年纪一直如此。

    这是他上辈子读一年级经历过的事,现在想想仍然记忆犹新。

    许多人都说中原人考试厉害,不过都是那时间熬出来的罢了,真要说教育资源的话,还是比较拉胯的。

    以他为例,他们村里能坚持到读完高中的人都没几个,即便是以这样惨淡的数据,每年高考生都有几十近百万。

    哪怕是在这个时代,有资格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过十万人左右,加上预考筛选掉的人,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老师,咱们没想着扩建或者新建大学吗?”

    林志伟看着沉默的氛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咱们现在全省七千多万人口,大学就那些,扩建又能扩建多少?”

    李付华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那怎么办?”

    李付华闻言没有接话,看向了杨兴武。

    察觉到李付华上目光,杨兴武思索了一会儿,迎着李付华的目光问道:

    “李老师,我能帮上什么忙?”

    “你肯定是能帮上忙上的,按照你现在的成绩,你的成长比我想象当中的更快,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