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三百零三章 杨兴武的想法

第三百零三章 杨兴武的想法

    余利民闻言很是高兴,当即拿起一张纸递给了杨兴武。

    “老师,这是?”

    “小郭的履历,你先看看!”

    杨兴武连忙接过,在听到老师夸赞的时候,他并未掉以轻心,毕竟能参加那个级别的会议,一共才六十多人,国内去的人按八成来算,这位郭博士能在年轻一代脱颖而出必定非常厉害。

    但是在杨兴武看到老师递过来的履历后,他还是感受到了压力。

    从身份上来说,这位郭博士下过乡插过队,当过几年知青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高考生,当时考上了南开大学,研究生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就读,去年二月份毕业,现在在社科院当助理研究员,工作的同时,还是在读在职博士。

    如今不过是29岁的年纪,说句人中龙凤也不为过。

    哪怕几十年后,29岁的博士依旧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现在可没有直博一说,只能在本科毕业后,一路读硕士,再读博士,慢慢地往上升。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哥们儿读的专业和经济学不说毫不相干,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本科读的哲学,硕士读的马列科学社会主义,博士读的法学,这就让人很是无语,看到这里,杨兴武顿时感觉有些扯淡,他本以为这位郭博士是半路出家的,没想到读的几个专业一点边都不搭,还真是谁都能当个经济学家啊!

    余利民看到杨兴武沉默,追问了又句:

    “怎么?怕了?”

    “没有怕,我只是纳闷儿,好像谁都能当经济学家了!”

    “现在路边卖茶叶蛋的人都能给你讲两句生意经,说两句经济大势。”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些疑惑,卖茶叶蛋的现在这么厉害了吗?

    “老师明白你的想法,其实这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儿,经济学入门简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好宣传!

    经济学易学难精,我搞了半辈子的经济,也没敢说搞懂。”

    “老师,我知道了。”

    杨兴武闻言连忙回应。

    “嗯,你明白就好。

    对了,你们完善的有关人参深加工问题,吉省那边已经着手进行研发,你们给的建议和方向,他们都在认真尝试。”

    “如此一来,等到辽参在广交会上打出名声以后,再顺势推出相应的人参制品,也算是水到渠成!”

    “这是自然!前段时间你捐的那十万块,我让几个老师写了个方案,大概有以下两个方向:

    主要是是扩大大对贫困生的补助,学校的贫困生非常多,咱们经济学院就把原来的人员扩大了一倍,与国家补贴相同,每人每月补助五块。

    其次就是加大对去广交会人员数量的选拔,今年试着推行了两次,效果还不错,明年还会扩大规模。

    大概就是这两个方向,你还有其他建议吗?”

    “没有,就按老师这个方案来就好,扩大贫困生人员的补助,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专注到学业上面来,扩大对广交会人员的选拔,可以增长同学们的见识,更好的学以致用。”

    余利民听到话很是欣慰地点点头。

    聊完了正事儿,杨兴武又陪着余利民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告辞离开。

    走出余利民办公室后,杨兴武思考了一下,转身去了大四上课的教室,一路辗转许久,这才找到韩文静。

    “韩学姐,别来无恙!”

    韩文静正坐在教室里思考着问题,听到声音回过神来,抬头看到杨兴武走了过来。

    杨兴武一路走一路跟认识的学长学姐打着招呼,秋交会之行,他也认识了不少学长学姐。

    “呦!杨学弟,你可是稀客!不陪着你的小对象,怎么来我这了?”

    韩文静看向杨兴武笑着调侃了一句。

    “哈哈!韩学姐见笑了,实不相瞒,我这次来是有事相求!”

    面对韩文静的调侃,杨兴武打了个哈哈,直接说明了来意,一起去了两次广交会,他对这位韩学姐的脾气也算有所了解,有事直接说就好,拐弯抹角反倒让人不喜。

    “哦?什么事儿,你说说看!”

    “不早了,去食堂边吃边聊吧?”

    “行,你等我一下。”

    韩文静说着收拾了一下书本,这才跟着杨兴武两人一起去了食堂。

    打完饭,两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现在可以说了吧?搞的神神秘秘的?”

    “其实也没什么?我记得韩学姐说杭城人,这次找你来其实,是想让你帮忙买本最新出版的温市县志,再顺便打探一下,温市的那些人最近都在干什么行当。”

    韩文静听到这话有些奇怪,她有点搞不懂杨兴武的想法,要县志做什么?何况县志几十年才修改一次,滞后性太大了,莫非这位学弟又有了新的想法不成。

    想到这里,韩文静问道:

    “杨学弟这是发现什么新目标了吗?”

    “也没什么新目标,韩学姐还记得四月份去春交会的时候吗?当时老师跟那些讨论过有关把大王的问题,老师还考校过咱们仨。”

    “确实有这么回事儿!”

    韩文静闻言点了点头,第一次去广交会的时候,余老师跟几位老师讨论过国内的经济风向,在余老师的考校时,她曾经介绍过八大王的事情,所作所为以及最后结局。

    想到这里,韩文静心里想到了一个可能,猛地抬头看向了杨兴武。

    “你的是想了解那些人现在都在做什么生意?”

    “韩学姐高见,都说浙商最会做生意,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了敲糖帮,也就是鸡毛换糖,在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大多都是以拿温市开刀为典型,八大王就是典型,所以我就想通过县志了解一下温市的风土人情。”

    韩文静听到这里佩服不已,不由得对着杨兴武比了个大拇指。

    “杨学弟佩服,没想到你观察居然这么细致,身为浙省人,我都没有你了解的清楚,更没有想到通过县志来了解温市的经济发展和格局。

    难怪你能创汇成功,真是厉害!”

    “韩学姐过奖了,还望学姐多帮帮忙,顺便打探一下,那些人最近在做什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