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青山术 » 修心,就是修信念。

修心,就是修信念。

    在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情况下,人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你对马云说钱对你来说是什么,那他肯定会说,我这个人不喜欢钱,我对钱不感兴趣。

    可如果你把马云变成一个乞丐,一个穷人那么钱,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他甚至觉得你可以拿走我的尊严,他不能拿着我的钱。

    修者修的就是一个心态,做到心外无物很难,但是把自己约束住,却更加困难。然后保持一个约束的状态,一直在世间行走也是很艰难的。因为修行者要遵守戒律,其实来说,戒律只是能辅助他们的心更加安定而已。

    比如说有的门派不让进女色,有的门派不可好高骛远是一样的。这和佛门和道门无关,这和宗教宗旨无关。俗话说得好,出家求个心静,心静自然常青。

    心常青就是去了争吵,不去争吵,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若任他若,明月照大江。他强自有风去吹他风会解决掉他的,所谓树大招风,再大的公司违反了法律,早晚得倒闭。他弱任他弱,劳动者只要遵守法律,不管干了多少的劳动,心里也有个盼头,期盼着放假时候能放假,所以明月照大江。

    公司不让劳动者放假,这既违反了法律又违反了民心,早晚是要倒闭的,以此来说身体也同理。如果你经常放纵自己的心,胡思乱想,那么身体自然也不会节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暴饮暴食。

    修炼修的是什么?就是信念就是心,就是思想。是一颗一往无前坚持走下去,带着修炼的心态,走下去的心。

    不过在修炼的道路上,欲望会干扰你,行为会左右你,脑子会影响你。但是在这条路上,你只要拿回自己的本心,守住自己的底线,那么你依然是个修士,只不过没有了当年的力气。

    人们关注外界而忽略自己的心

    内心被外物侵蚀,被执念影响;人生的每一步都被执念掌控着

    所有犯下的错,都是被执念牵引导致。

    执念这个东西只要不出现执着的时候,你是觉察不到的。比如说我,日常上下班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我来回一趟一个多小时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想让我加班一小时,那比我吃了屎都难受。(这里是比喻,不是代表我吃了屎)

    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我的执念就是正常上下班有个正常的作息,钱不钱无所谓。要我说要长班就一直给我长班,要转班就一直给我转班,你时常给我来个长班时长,突然给我来个短班这不玩我吗?瞧不起你工人爷爷呢。

    习惯这东西一旦打破就会产生执着而执着往往就是执念。只做在某种外物上,或者某种习惯上,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安逸下来之后,就没有当初的心了。从开始实习开始我当初在做什么?我现在又在做什么?对比一下现在与以前,是一个很正常的类比法。我之前拿着20块钱小时候都能笑出声,现在20块钱却吃不了两顿饭。时代变了,心态也就变了,自身的状态也大不如以前了。

    你的认知会操控着你的行为,你的行为也会改变你的认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中就说过,心外无物而知行合一者才是大成。不过心要讲良知,然后遵循自己的良知,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本心,便可以了,合理就好。

    比如说你今天打工挣了一块,而明天打工如果挣了两块你都觉得这钱来的不止,朴素。朴素的一颗心,朴素的一个人,为什么慢慢的开始贪钱了,就是因为他开始了有了欲望,而欲望有了就容易产生执念,也就蒙蔽了自己的理性和本性。

    心不死则道不成,欲不灭则道不存。

    心如果没有经历过寒冷,那么你不会去想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杂乱的欲望不去铲除,那么你的道路自然不会长久的存在,在你的心里。

    心外无物不代表除了你之外,你的本心之外,其他东西都不重要。

    王阳明的弟子曾经问王阳明,那么心外如何做到无物,那么花开花落与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说,你只要不看那朵花,那么花就不会被你所看而干涉,那么他该开还得开,他该落还得落。

    比如说双缝干涉实验,就代表了观察者的重要性,只要你观察它就会产生波粒二象性,然后切换一种状态。

    我不管天地是什么操作,人事局是什么操作,管理者是个什么操作。我知道我干了活,他就给我钱,这才是劳动者正常应该想到的操作。而不是说我写了两份文书,虽然文书上写着一式两份,一分是公司的,一份是个人的,全都给我收走了,然后我却告不了他一样。

    有的心里和脸上没有一点字母数的阴阳合同你不看他,觉得他的条件还算正常,但如果你仔细看,他就会发现这一个坑人的玩意儿,多的是。

    让自己的心态平静,让自己的行为不得干涉自己的心情,自然平静的多了不是吗?

    让头脑中的行为和认知去压制身体的本能躁动和情绪,这便是心外无物。让自己的本性和本心不再因为世俗所压制,能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让自己真实的一面,成为自己内心。然后自己的心态和性情合一,也就是知行合一了。

    去上阵杀敌还是上场考试,有一个平静的心态要比有一个紧张的心态好的多。我们每一天上班上学都像是上阵杀敌一样完成每天的任务,你知道上班上得不好,领导会骂你上学上得不好老师会说你,但是就算你再怎么的,你依然还是要去的,不是吗?至少你没说过不去。

    既然不得不去做,那么平静一点,自己的心态压下自己本来的情绪,要让自己的情绪在合适的地方爆发开来,这才是知良知。用自己的良知来约束自己的底线,让自己的底线来封锁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做一个能修心修性修真的人,追寻真理的道路上,老师只能给你一个引导作用,而自己的内心却是自己的,这个东西别人帮不了你。

    所以说心血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呢?就算是心经也没用啊,任何东西没有观察者,它只会成为波的特性而散发下去,只有你观察了做到了,才会呈现力的特性。

    对吧,光有着玻璃二相性。他正常的时候会散发波的特性,那是你观察之后会呈现粒子的特性。光的速度转眼好几十万公里,念头的速度也可以,转眼好几十万公里。那我们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念头战胜光芒,那光为什么就不能是太阳的念头呢?

    修士本身的梦想就有点令人发笑,长生呵呵,本来就没有你珍惜生命就不死的道理,我们只是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星火传承代代相望而已。只要自己的理念,有人秉承那么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死便死了吧,也就没有遗憾了,可以干干净净的去了,这便是关羽关云长的豁达。

    现在的人越来越不豁达,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也越来越不理智,世俗这个大染缸会让人的心态有所改变,这不可避免。但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也应该是会有的善良,不应该会被邪恶压制,朴实无华的劳苦大众也不应该被富人左右。我还是向往古代那种侠客精神,没有办法修士,修的只是本心而已。

    心胸豁达,心态自然平静。世态炎凉,自有事态不公之举。当初一个法官说:既然不是你撞倒那个人的,你为什么要扶起他这句话,让中华文明道德观倒退200多年。

    让大家心里对道德或者说对善良,你也开始加了枷锁。没办法,现在这社会行善不一定有不好,而行恶一定有报应。所以说能在保全自己的基础上去行善,这也只能是现在修士所理所能及的了。

    毕竟人快死了,不能没人去救吧。也不能因为要去垫钱给救护车,而不去救吧。所以说在能保全自己的基础上,尽量的去行善!在不违反自己本心的情况下,尽量的去行善。

    毕竟善良的人才是心胸豁达的人,行善你心安,行恶你心慌。道德这东西因人而异,因德行的人在才能心里平静啊。

    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信念是修行根本,自信是修行需要,而尊重该尊重的人,敬仰该敬仰的有德之士,不对自己妄下定义和怀疑的人,更要适当修行,才能更接近更好的人。

    下章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