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 第14章 拜谁

第14章 拜谁

    再次回到汉王府。

    朱悟净便见到无数仆从正在穿行,将一件又一件的东西搬入其中,他的生母汉王妃兴高采烈地招呼着。

    “好儿子,你回来了!”

    朱悟净上前,任由汉王妃的素手在自己脸上摸来摸去。

    朱高煦和汉王妃感情深厚,这也是老朱家的传统了,总是想要将最好的给自己的最爱,虽然家中有很多宠妃,但是真爱却只有一人。

    至于为何还会和其他女人生孩子……

    朱悟净只能说,男人有着两套思考器官,虽然大部分时候是用上面的,但是拥有最高控制权的却不是大脑。

    朱悟净叹息一声,随口道:“母妃这是在做什么?”

    汉王妃笑道:“你这次大难不死,都是因为梦里的那位老神仙,我们得了老神仙的帮助,自然要好好的供奉起来。”

    这也是为何之前汉王妃和朱高煦吵架的缘由。

    朱家大部分都不信什么鬼神之说,对于求仙问道的事情,更是没有多少兴趣,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更是堪称唯物主义战士。

    朱高煦也不遑多让,自然是不信什么鬼神之说的。

    但是。

    汉王妃信了。

    不仅信了,而且觉得朱悟净出家当道士也很合适,至于传宗接代的事情,道士有后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龙虎山的张天师不也是子嗣颇多。

    汉王妃拉着朱悟净走入府内,见四下无人,方才凑近低声道:“儿子,你觉得这次你爹能不能把你大伯挤下去?”

    这个问题,朱悟净不太好说。

    随着朱瞻基被确定为太孙,太子之位就已经彻底确定,朱高煦已经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以前,朱棣的皇位不稳,需要朱高炽的帮助。

    无论是朱高炽的嫡长子身份符合礼制,还是其本身出色的内政能力,都是朱棣所需要的,但是也不能任由太子的势力在朝中做大,所以需要朱高煦制衡太子。

    随着,朱瞻基成为太孙,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基本稳了。

    今年,也就是永乐十二年将詹事府的官员下狱,基本将太子的党羽剪除,其目的乃是敲打太子朱高炽。

    日后即使没有汉王制衡,你的太子之位,皇帝也可以一言废之。

    这是太子和皇帝的微妙关系。

    同时,詹事府的官员下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朱高炽、朱瞻基日后登基铺路。

    朱棣根本不打算放出詹事府的官员,而是要等自己死后,朱高炽来放,如此一来,朱高炽和朱瞻基就对詹事府的人有大恩。

    至于杨士奇,朱棣是特地留下,并考验一番的。

    这是专门留给朱高炽和朱瞻基的大才。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那位明初第一才子——解缙,原本也是可以活的,可惜这人就像是杨修一般,过于会揣度上意,精于各种小聪明,远不如杨士奇正直,朱棣便觉得这个人实在多余。

    我的好圣孙已经有杨士奇了,解缙什么的,已经不需要了。

    只是,朱悟净来到这个朝代,时间的蝴蝶煽动翅膀,导致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汉王世子坠马一事,导致金陵城发生动乱,朱棣也有了新的想法。

    朱悟净也猜出了朱棣的心思,无非是拿自己做朱瞻基的磨刀石,也需要用汉王做一些得罪人的事情。

    虽然知道,朱悟净却不太在意。

    只是……

    朱悟净感受着汉王府喜气洋洋的氛围,所有人都沉浸在朱高煦接任太子监国之位的喜悦中,丝毫没有发现藏在水面下的阴谋诡计。

    若是朱瞻基是个大气的人,朱悟净想他还是更愿意做个道士,传播传播科学思想,留下一些思想的萌芽吧。

    暗自叹息一声,朱悟净意味深长地看向汉王妃。

    “皇爷爷会把太子之位给父王的……”

    因为若是不给,他的儿子就会死。

    死在新皇手中,死在满朝文武的手中,死在士绅豪强手中,死在和尚道士手中,死在整个大明手中。

    举世皆敌者,若不能成帝,必粉身碎骨。

    汉王妃大喜过望,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儿子,将整个汉王府所有人身家性命全数作为了筹码。

    “果然,儿子拜入那个老神仙的门下,是有作用的,我们家可真是蒸蒸日上!”

    “对了,儿子,你梦里见到的那个老神仙是哪路神仙?我们也给立个牌位,再请点道士、和尚什么的做个法事。”

    可以的,同时请道士和尚,不愧是朱家的媳妇。

    朱悟净沉吟片刻,旋即说道:“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

    “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

    “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

    “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昔日,三清各传一教之法。”

    “元始天尊传下人教,灵宝天尊传截教,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传下了阐教。”

    “至于孩子梦中所拜见的老神仙,乃是须菩提祖师。”

    朱悟净语声空灵,身上道袍在风中翻滚,树叶缝隙中的阳光落在上面,光华夺目,不像是凡俗之中,这般气度,好似天上的谪仙人。

    “曾经,太上老君化为老子,传下了《道德经》,同时传道儒教圣人孔子,而后西行函谷关,踏入西方天竺境内。”

    “当时,天竺处于莽荒之中,当地人信奉婆罗门教,将百姓分为三六九等,统治者万分残暴。”

    “老君不忍。”

    “便化身为须菩提祖师,点醒释迦太子,引导他在菩提树下开悟,创下宣扬‘众生平等’的释教,化胡为佛。”

    朱悟净看向汉王妃,悠悠道:“母妃若是想要供奉,请一尊老君像便是,至于其他神明,儒教圣人、佛教觉者皆是老君的徒子徒孙,不可与老君相提并论。”

    汉王妃眨了眨眼。

    “是这样吗?”

    总感觉这故事有什么地方不对,但是想一想,那个孔子好像确实是老子的学生,西行函谷关也确有其事,似乎道士也说过什么化胡为佛。

    算了,只要儿子开心就行。

    汉王妃也不打算深究。

    管他呢?

    只要这位须菩提祖师保佑汉王府昌顺就行了。

    见自己的母妃被说服,朱悟净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袖中的手指画出一个符号,乃是1、2、3这些寻常的阿拉伯数字。

    虽然是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天竺人发明的。

    以后就是太上老君化身须菩提化胡为佛时创造的了。

    天竺人会不会有意见?

    他们以后不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