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若有情仙亦老 » 第二章 家为何物?

第二章 家为何物?

    张氏心灵手巧,蕙质兰心,本是距离清凉山下百里外平阳县城中人,其父算是小商贾,在镇上开了个小店铺,专做裁缝生意,凭着精湛的修衣手艺,十里八村倒也颇受敬意。

    但凡谁家婚嫁迎娶,都会找张父量身修缝。日积月累,家中虽谈不上百万商贾,倒也是衣食无忧日子红火。

    而寒父则因每年春末之际,都会下乡周游售卖精心制作过的好茶。恰巧张父又是爱茶之人,闲暇之余,品茶、下棋是其喜好之一。

    这丈人女婿的头一次见面说来也巧,寒父本就品行端厚,生性节俭,衣物破陋,也不舍得换新,缝缝补补即可。那日见上衣腋下之处漏了个大洞,正自发愁,抬头望去,门前正是裁缝铺,便进门询问。

    店面不大,未见精美装饰,但地面,墙壁干净至极,各类修衣工具也摆放合理,丝毫不见杂乱拥挤。

    此时张父正附身在柜台,听得脚步声,竟未抬头张望。寒父心中起疑,上前轻言问道:

    “店家,您这是怎么了?身子可碍事?”

    张父闻声,这才颇为吃力的抬头,说道:“不碍事,这几日活有点赶趁,往往忙着夜半,兴许是累着了,提不起气力精神,有些心胸郁闷。”

    寒父闻言,心中一松,似又想到什么,问道:

    “老人家可有瓷碗,家中有无沸水?”

    张父见其风尘仆仆,衣着普通,面色和善,肤色略黑,又见其背着竹箩,虽未见其内装有何物,但想必定是农家之人。

    再一细观,其衣破损,应是找来做缝补之事,只是其问瓷碗、沸水,这又是哪门子事儿?但觉奇怪,心想眼前之人或许途中劳累,只讨杯清水止渴而已。

    遂备好瓷碗沸水,静观其变。

    只见寒父弯腰将竹箩放下,掀开箩盖,其内一股清香之气顿时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绿莹莹之物,柔和舒卷,竟是茶叶。

    寒父三指细捏小撮儿茶叶,轻置碗中,再加以沸水冲泡。

    但见茶叶本是月牙之型,不多时,叶片缓缓舒张,竟如浮云出山卷曲盘旋,又似风过湖面,微波荡漾。

    再观茶汤澄清细润,气味清新可人,令人心悦不止。张父本就是喜茶之人,观茶之形,闻茶之气,早已动心。

    见此情景,不待寒父将茶递之,便迫不及待地伸手接过瓷碗,也不嫌水气灼烫,鼻尖伸近碗面,深吸一口,缓缓吐出,脸泛陶醉之色,竟似飘飘如仙。

    随后小酌一口,满齿留香,口舌生津。身上疲惫之感,胸中郁郁之气,竟已去了大半,忍不住赞道:

    “闻之如沐春风,饮之如登春台,好茶好茶!小哥,你这茶如何卖?”

    寒父见老者对其茶赞同不已,更似深懂茶之品质,内心也极其欢悦,眼角增笑着说道:

    “小可的茶已经蔸卖的差不多了,现在也只剩余一二两,若老人家喜欢,尽可拿去饮着。”

    张父闻言,只觉此人年纪虽小,但张口气势和蔼,胸襟大度,不觉好感倍增。待给衣服缝补好之后,说什么也不提缝补之钱几许,经此一事,两人倒觉相逢恨晚,知音难寻一般。

    寒父出门临走前,张父似突然想起什么事,让其稍等片刻不迟。

    少许后,蓦然见店铺内门走出一位清秀少女,眉目落落大方,步履温雅款款,随之将一小包裹递于其手中。

    哪知寒父迟迟而望,目光不移,竟呆想般一时未做只字言语。此女子正是张氏,其见寒父如此模样,耳畔忽现红晕,颜带娇羞回屋。

    忽听的张父“咳咳”两声响,寒父才猛然觉醒,羞愧不已。好在张父倒也似未察觉,并未提及此事。

    张父指了指其手中的蓝布包裹,说道:

    “路途遥远,返乡途中,难免食不裹腹,这里面是小女自己制作的糕点,你带着以备不需。”

    寒父内心触动,颇感温暖。返乡途中,打开包裹,见其内糕点形如花瓣,小巧精致。尝之香甜软糯,口感细腻。糕点里面还加了少许红豆,愈发显的可口。

    寒父品着糕点,脑中却时时浮现出张氏秀影,端的是中心喜悦,暗自神往。

    品完糕点,又觉包裹底部似有硬物之感,翻开来看,原是藏了细碎白银二三两。

    另有一纸条,上面写着:

    “明年春末,静待小哥新茶,此为定金,不知可定的斤许否?”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随着张寒两家的频繁来往,和谐相处,寒父也充分发挥了舔狗之大无畏精神。

    每次相会,必定携带新鲜趣味之物。

    有时是各类花卉编制的花冠,有时是甜蜜如斯的蜜糖,有时是品类繁多的胭脂水粉,有时又是趣味十足的民间插画。当真两情融洽,唧唧哝哝。

    张父起初稍有阻碍,恐女儿将来嫁至深山,一来难忍清贫时光,二来山高水远,逢年探亲跋山涉水,实为不易。

    但见二人难分你我,郎情妾意,再加其本身也是开明通透之人,寒父对女儿付出的点点滴滴,其皆看在眼里,不掺丝毫虚假,倒也逐渐默认。

    家,为何物?

    遮风避雨于外,烛明驱寒于内!

    家是月光下的倾诉

    家是夕阳里的搀扶

    家是白头偕老的铿锵誓言

    家是生死不弃的执着信念

    也正如此坚定,两人也倒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氏随寒父迁至山中村落,婚后虽生活不如往常阔绰,但也从未嫌弃清贫,两人恩恩爱爱,勤俭持家,小日子也是顺风顺水。

    随着寒江雪的出生并逐渐成长,家里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秉烛夜谈之声也渐渐增多。

    清风习习,春季的日光暖而不艳,透过竹林密织的细叶,映的小院满地碎影婆娑,风来影动,如陆离幻象。

    江雪家的院子不大,前后左右十丈不足,方方正正,房屋在中。

    院子四周编制篱笆,加之张氏闲余时,篱笆内外又拥以花草,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点缀其上,当真世外幽境,不思凡尘。

    中间房子通体为竹木所造,寒父因地取材,手脚颇具匠心,为防阴雨连绵天气顶部渗雨,取竹片一分为二,正反交替铺放,手法与青瓦铺设相同。

    张氏最初隐隐担忧,恐此办法无济于事。

    岂料竹片防雨功效更甚青瓦。

    其一是竹片体轻,不会因吸水增重而增加屋顶承重,铺放省事省力;

    其二是竹片表面光滑平整,雨水不侵,滴而滑落,亦不积水。

    当然问题还是有的,最初铺设好,发现日照暴晒时间久之后,屋顶竹片时有开裂变形之象,而积水久之,则又发霉虫蛀之迹,此事着实让寒父头疼一番。

    但其虽外表木讷,心思方法倒也机巧。

    之后通过沸水烹煮竹片,之间又在烹煮杀青过程中加之驱虫药粉,此后竹片再无以往现象,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