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南湖随笔 » 嘴贫的妇人

嘴贫的妇人

    一次应邀和几位朋友到一个工厂参观考察,活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朋友就邀请到他们工厂的饭堂去吃饭,大家觉得不太合适,但朋友说,领导已经给后勤打过招呼安排过了,大家听了也就随着前去了。

    这个工厂的饭堂有两三间房子那样大小,里边有两间的操作间,外边的一间房供大家取饭菜,吃饭就在饭堂的外边,那里有几张桌椅板凳,工人们就随便坐下用餐。等大家过去的时候,大部分的工人已经吃完饭离开了,还剩下几位在正在吃饭。

    做饭的是个三四十岁年纪的妇人,看这女人的动作倒也熟练,穿衣打扮也很整洁大方,浑身上下收拾的也干净利落,白胖胖的脸庞红润发亮,一看就知道是个比较讲究的人。

    这个妇人一看又来了几个人,就开始嘟噜起来了。她就说:“你们来吃饭也不提前说一声,本来是一锅都能做好的,现在还得费事再做第二锅。”

    朋友说:“领导已经安排过了啊。”

    “我没接到通知啊。”

    “这是厂领导请来的专家和领导来工厂参观指导的,领导已经给后勤安排过了,今天的饭可要做好啊!”朋友说。

    大家看到这情况,就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抽身就想走,朋友就极力挽留说:“大家别介意,领导交代过了,你们走了我没法交差啊。”

    妇人一听是难以推脱,就又开始做第二锅饭了,她在厨房里忙活着就又开始絮叨起来了。说你们看看,这也不打个招呼的,临时还要准备东西,多麻烦啊!我忙些不说,咱干的就是这个,你们还得在外面等,这多耽误事啊。

    朋友说你只管忙吧,我们等一会儿也没事儿。

    这个女人准备了食材就开火做饭了,她风风火火地走来走去,在厨房里忙着不说,嘴也不闲着。就那几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嫌麻烦。

    朋友听不下去了,就上前说了几句:“嫂子,你不知道,这是领导请来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给咱们工厂做个指导,麻烦你了。”

    “咱不怕麻烦,麻烦也是应该的么!一来你们也不说几个人,我也没有心里准备,这做饭也不是张口就做成的,挑选食材还要备料,这么突然地就过来了,你看看让大家等的时间多长啊!这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么?也显得我没有能耐,连大锅饭都做不好,也没有功劳,咱们两下都很不好看,是吧?”

    朋友这一解释不当紧,这个女人一发不可收拾了,做着说着没完没了了,大家和工人们都相视而笑了。有的说别跟她一样,她这个人就是这样子的,刀子嘴豆腐心,朋友也苦笑了一下。

    大家也没有什么办法,就多等了半个多小时,不过她做的饭还是挺有味道的,捞面条,一人一碗也都吃饱了。

    “这个妇人如果不去当说客,就算可惜了,你看看那口才多伶俐呀!一张口就是一大串,让你接都接不上话茬儿。”回来的路上有朋友就调侃起来了。

    其实单就这件事而论,这个贫嘴的妇人还是很能干的,做的饭也不错,谁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就是那张嘴没完没了地絮叨,简直是一张不能再贫的嘴了。饭也辛苦地做了,就因为这一张嘴,反落了大家的嫌弃,只能说这妇人的嘴是没有用到合适的地方。

    舌战群儒的诸葛亮,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江东一场论战,说的东吴一帮大臣们全部哑口,无言可对,全靠了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这就是用对了场合,所以诸葛亮立了大功。再比如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也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靠的不也是一张能说会道的贫嘴么?能让自己的合纵连横思想得到君王的赏识,看来这嘴的功力也是不简单的,想来这些都是嘴贫得不能再贫的军师谋臣了。他们之所以能成就了大事,正是用对了场合,用对了地方,所以就发挥出了奇异的功效,以至于青史留名。

    而眼下的这位妇人呢?本来就是一个厨子,厨子的本分就是做饭。倘若领导安排不当,说两句也就可以了。但不论青红皂白,也不听劝说,一味地凭感情用事,絮絮叨叨地只顾说下去,不仅让主人脸上无光,而且让客人也有些嫌弃了,自己下了力不说,还没落到半点好。

    嘴贫显然不是什么坏事,如若用对了地方,可能就是优势,但一旦用错了场合,岂不是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么?如若她不是做饭的厨子,去当一个说客,说不定会有天大的功劳了。看来这位妇人不应做个厨子,她更适去谋一个靠嘴吃饭的营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