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港娱1982:姐夫助我当导演 » 第124章 驱虎吞狼

第124章 驱虎吞狼

    回港后,曾之伟作为某几个演员的代表,再次跟赵慕云交流。

    他们共同的愿望,是希望能先休息几天,“导演,我们要倒时差的嘛。”

    伟哥下意识地用手挡了挡脖子。

    这次“小皮鞭事件”影响甚广,赵慕云只能同意,为了他们的形象和受伤的心灵,是得养养。

    赵慕云先回了趟如梦,看看近期有没有需要他处理的事务。

    当下,利枝独当一面,既处理公司日常,又代表公司去《倩女幽魂》片场盯着项目预算和进展。

    这部电影是真烧钱,拍了不到一半,花了将近500万出去,预计总投资金额会达到1000万左右,这将花掉如梦和赵慕云总资产的一半。

    利枝为公司稳定性出发,建议道:“我们是否要物色新的院线发行方,同时解决电影的投资问题?”

    “之前都是嘉和来做,目前俩老板忽略我自持版权的提议,现在再去找他们,有些不合适了。”

    “可否灵活一些,投资人和院线分开找?”

    “不愧是大荔枝,这个建议不错,投资人大把,大的院线虽然只有三家,但只要我们的电影拍出来质量过硬,不愁没院线要。”

    “这样说不定能打破院线的垄断,让电影市场更自由。”

    “正好我手里有个靠谱的投资人。”

    这一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港岛确定了回家的时间。

    有兴奋的,也有唱衰的。

    很多资本和工厂,选择撤离,某李氏家族正是在此时抄底,从逃跑的不列颠人手中收购了无数精良资产。

    不过,此书搞钱不涉足这些部分,作者菌格局太小,只想在娱乐业相关的一亩三分地上搞事情。

    赵慕云认清现实,为了录像带业务能做大,他决定入实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阿枝,想办法约闪电图美的老板喝茶,谈谈合作的问题,用他们现有的技术力,支持我们搞家工厂生产录像带。”

    “他们的硬件基本上是扶桑进口的居多,我们何不绕开他们直接谈?”

    “从零开始,太耗费时间,需要交的学费太多,不利于快速发展。”

    利枝推进录像带建厂,赵慕云解决资金问题。

    九龙,项家豪宅书房内。

    项华胜和项华强一起出现,两兄弟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显然是一文一武,弟弟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斯文,更像是个精明的商人。

    项华胜跟赵慕云是首次见面,“感谢赵老板,上个月有你帮忙,我们兄弟才有了第一部票房破千万的电影。”

    其实,项家兄弟投资的《大小不良》本身质量不俗,主要是他们眼光好,选对了曾之伟做导演,赵慕云让《看电影》杂志帮忙宣传,不过是顺水推舟。

    “客气了,还是你们眼光好,我不过是举手之劳。”

    三人落座饮茶,相互商业互吹,客套了一阵才进入主题。

    “我有部大制作的电影,风险挺大,之前的东家不准备继续投资,我想拉个新朋友一起玩。”

    项华强先回应道:“赵兄弟果真是个守信之人,上次喝酒吹水,我以为你不过是敷衍,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想到我,就冲这点,你要是缺钱,我不收利息借你都行!”

    “强哥,又不是只合作一次,我这次来,想的是未来,是十年搞钱的大生意,不能做让你们兄弟吃亏的事,有钱一起赚,大家一起开心!”

    项华强笑了笑,没继续说话。

    项华胜接着说了下去,“十哥说的话就代表我说的,不过我觉得赵导演说得也有道理,不如简单说一下要用多少钱?”

    “500万本钱,电影下线后净利润的15%...”

    不等赵慕云说完,项华胜直接说道:“我们兄弟每人500万,赵导演请放开手脚花钱,不够了再找我们拿。”

    做人,做生意,以诚取信。

    原本赵慕云是想给10个点的分润,不过看到项家兄弟豪爽,他做人也喜欢上头,平生也看不惯处处算计人的做派,于是提升到15%个点。

    而项华胜是精于计算这些数字的,这些年他能在大家族里以老幺的身份混得出来,凭的就是做生意的好头脑,以及对事物和人的判断。

    他们两兄弟之前玩电影,费尽力气和心机拍了电影,然后跟院线合作,他们能到手的收益最多不会超过总票房的20个点。

    因此当赵慕云说出15个点时,项华胜做了两个判断,首先是够诚意,其次是他推断对方可能缺钱。

    而他们兄弟,以及背后的家族,最不缺的就是现金。

    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朋友缺的时候帮他补上,这才叫交朋友嘛。

    “两位大佬,你们也不问问我拍的是什么电影?”

    项华胜笑着说,“是不知道,不过不重要,我跟十哥看过你拍的所有电影。”

    “哈哈,好吧。”

    三人一起大笑,是啊,谁踏马都不是傻子,赵慕云出道两年,拍的电影部部卖座,部部赚钱!

    就凭赵慕云这个金字招牌,他的电影就值得1千万的投资。

    赵慕云也不拒绝,因为他有信心让项家兄弟的投资拥有高回报,另外当下他确实缺钱,这里多拉到点投资,下一步融资就能少付出,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项华胜显然对这些钱根本不在意,在签支票前还是问道:“有没有更大的项目?我们兄弟的能量可不止如此哟。”

    项家玩电影的,只有项华胜和项华强,不过他们的哥哥们,足迹遍布香江,各行各业都有项家儿女的身影,从金融、实业、房地产到很多不可言说的项目。

    赵慕云可以贪心多拿500万,不过他并不打算拿项家太多钱,过多有可能遭遇反噬,因此他不打算把录像带业务拿出来分享。

    不过,他手头倒是有个废案,不如做顺水人情送给项家兄弟,对自己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投资一部电影确实是个小项目,都说在香江混电影行业想上桌,必须得掌握院线资源。”

    项华胜叹了口气,“我们兄弟未尝不知,当下院线基本上就是这三条,我们兄弟插不进去啊。”

    “有一条香江最古老的院线,年代是久了些,可能都需要翻新了,不过基本上各个电影院都是好位置,不晓得你们能不能吃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