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堕入的镜像 » 五十一 重建

五十一 重建

    我们的新欣集团在灾后重建指挥部自告奋勇的挂上名之后,父亲的病情就开始不大稳定,前期扩散的癌细胞如今已经无法控制。

    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就奔波于省城和县城之间,具体地参与着重建工作的规划,盘算着自己可以适当地让利投资,尽快把家乡的建设搞好。

    到了年底,父亲执意要回到老家去过年,还破天荒的,把所有的赵家院子在本地的亲友都请来团年。

    热热闹闹的过完这个春节,父亲却一天比一天更瘦弱。

    单身多年的欣斌又有了对象,把他那个初中时的同学带回了家里。介绍说这也是个在地震中失去丈夫的女人,叫贺筠,还有一个八岁大的儿子。

    此时,他已经和自己的恋爱对象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只想着能尽快组建家庭,彼此抚慰受过伤的心灵。

    黄卫国说这是我弟弟初中时就暗恋的对象,据说是个很优秀的女人,自幼家贫,十多岁就去南方闯荡,回家乡的时候,帮着给自己的弟弟成了家,自己也在县城里找到如意郎君,居家做了主妇,相夫教子。可天有不测风云,飞来的横祸带走了她相亲相爱的丈夫。

    他们是在震后不久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重逢的,欣斌得知贺筠的情况,经常嘘寒问暖,后来经同学撮合,两个孤独的人就凑在了一起,也算得功德圆满吧。

    早在二零零八年的八月底,赵欣斌和贺筠就去民政局扯了结婚证。

    我们原先在县城里住的小院地震中受损不是很严重,却在重建的旧城规划区域之内,还是按着条例被拆迁了,分到了两套三居室的房子。

    张晓溦大度地说,房子就给一套给欣斌做婚房,毕竟他当初与殷华芳就是在柳河街那个院子里,居家度日的。好像这个家里很多年都没有这样的喜事一样,大家都开开心心的给弟弟筹备婚礼。

    母亲听算命先生的话,坚决在父亲生日之前要给欣斌办婚礼冲洗。

    又过了一个月,小舅子张晓龙的儿子张子翔出世,岳母特地让我和张家姐弟三人一起去岳父和爷爷坟前焚香祷告报喜。

    办完满月酒,又接着办欣斌的婚礼,本来震后有些受到刺激的张晓溦,这几个月就在这样的忙碌中过得很充实,忘记了掩藏在心底的悲伤。

    我们公司拿到了灾后重建启动的第一个项目,外江小区,是由对口援建直辖市投资的,质量和工期都要求得特别严。

    遇见陈小贞,得知失踪很久的陈雨君,在地震当天和闺蜜小闻待在一起,就在小闻的自建房里被垮塌的楼房掩埋的消息。

    所幸的是被埋了三天三夜的陈雨君最终被救援队员掏了出来,已经幸存了下来,目前正在沪都那边处于康复治疗阶段。

    张晓溦总算相信了,孩子的成长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可以安排的,随后也就连对女儿巧巧,也不再强求一定要去什么最好最高档的幼儿园。反而是听从了黄卫东的建议,带着巧巧回县城居住,经常能同我们的母亲们相见。

    经过一个暑假的补课,高三强子回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这孩子懂事了,让家长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成长,留心一下他的心理变化。

    父亲生日的那天早上,母亲做好早饭后去叫他,却发现他已经永远的睡去了。

    正在赶回家的途中,我就接到了我哥的电话。说实话,父亲的去世早就在大家的预判当中,悲伤的情绪反而没那么明显。

    事先准备的寿宴立即转成了丧宴,就在老家的小院子里就搭起了灵堂,供人们前来吊唁。

    我们兄弟姐妹们全部都披麻戴孝的跪在灵堂里,任凭端公大师的调遣。又是整整四天四夜,才将父亲火化入土为安。

    然后又是烧七,每周的烧七都是在老屋里自己做饭,张晓溦再次拴起围腰,和大嫂一起当着家庭主妇,操办着三桌人的伙食。姑妈和幺爹都说我这辈子捡着了,晓溦这个女子又能挣钱,家务事还做得好,真的是面面俱到。

    五七那天,弟妹贺筠告诉晓溦说她怀孕了。母亲得到这个消息,坚持着住到欣斌的家里,帮着照顾弟妹和她的儿子。

    一诊考试后,强子在班上的排名进入了前十,在年级排名也进入了前五十名,晓溦开始重点跟进儿子的学习。

    我们在省城的房产项目已经全部结束,二零零九年元月,我就干脆回到县城,集中精力投入灾后重建的项目。

    春节快要到的时候,赵家现存的最高长辈小幺奶奶马韶华女士,把所有的赵家人都召集起来,在赵家院子里团了一次大年,告诉经历了灾难之后的人们,大家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诊考试后,强子已经稳定在年级的三十名内,体育考试也都考得不错,全部都达标了。我们的儿子回复了以前的自信和开朗,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阳光男孩。

    欣斌家添了一个六斤八两重的男婴,按照父亲生前取好的名字,男女都叫做赵正圆,对,就是方圆的圆。

    做完小侄子圆圆的满月酒,就面临着强子的高考。张晓溦显得比儿子还要紧张,比她本人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更是饮食难安。不得已,我只好陪着一大一小,两方面都去让他们放松下来,自然地面对这个举国重视的考试。

    高考之后,还没等成绩出来,趁着大家都在松弛状态中,我劝着张晓溦,她就偕同张晓龙夫妻俩,带着孩子们和岳母去雪区旅游,让孩子们都去感受和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们灾后重建的第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而且全部都验收合格,并被评为最佳协作单位。

    旅行回来之后,强子的高考成绩最终是上了一本线。按照他的体育特长,这个成绩甚至可以报考985的院校。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想起当年自己的遭遇,就告诫张晓溦,不要拿做母亲的权威来影响儿子的志愿选择,他以后的路必须让他自己选择去怎样走。

    强子最终录取到了一所排名前列,位于南京的军事院校里。儿子这次的出色成绩,算是圆了我们两口子当年没能上大学的梦,填补了多年来的遗憾。

    升学宴上,张晓溦总算是扬眉吐气,笑盈盈的把跟家族有关的亲友,甚至是我母亲与她母亲娘家的所有亲戚们,都请到县城里最好的酒店里,大张旗鼓地庆祝了一番。

    临开学前,她又借口自己还没去南京玩过,带着幼小的巧巧一起,坐着飞机亲自把儿子送入了学校门口。

    我接着做灾后重建工程第二期的准备工作,和第一期项目的后期结算,只能每天都在公司和重建指挥部之间来回的奔波着。

    指挥部目前也有很多协作单位,包括对口的援建单位和各种供货商。在这里,我甚至还遇见了黄卫东这个参与重建的积极分子。

    就在九月中旬的一次例会之后,甲方单位给我介绍了一个京城过来的合作商,一见到那张熟悉的大圆脸,我就知道在劫难逃了,对,她来了。

    甲方的朱总拉着我热情的介绍着:

    “京城来的许薇薇许主任,机电设备的主要供货商,驻蓉办的负责人。”

    “你好,许主任,我是二期工程的项目负责人,赵欣亮。”

    我只好硬着头皮伸出手,被那只胖乎乎的手拉了拉,希望她真的对我毫无印象。可眼前的女人讲出一句话,真的惊了我一跳:

    “我以前见过你,赵总。”

    被她这一声吼,我感到身上都长起了鸡皮疙瘩,诧异地反问道:

    “许主任,我们真的见过吗?”

    我不想跟她纠缠太久,可她竟然跟我发了邀请:

    “赵总,要不先去那边看看我们的设备,慢慢讲。”

    旁边的朱总点着头,似乎在鼓励着说道:

    “去吧,你们承建单位和供货商直接交流会更好一些的。”

    “朱总再见。”

    这小妞居然和我异口同声地跟朱总道了别。

    库房里,他们的设备样品都陈设整齐,各种证件和清单都齐全清晰。看了一遍,我就跟她说道:

    “许主任,我也就只是看看而已,具体地验货接收,还是得我们公司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很高兴认识你,下次见吧。”

    “那行,我们等着你下面的专家来验货。我真的是以前见过你的,赵总。”

    这个许薇薇倒是不着急,前话重提起来。我本来就是过来接洽的,也想听听她想说些什么,就示意讲下去:

    “怎么回事?你说吧,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是这样的,赵总。我大学是在这边上的,就是这个机电设备专业。当时在你单位实习过,在工地上见过你的。当然啰,你这个大老板是不会把我这样一个实习生放在眼里的。”

    我总算是虚惊一场,恍然大悟着,以前认识的人还总会出现在当下的世界里。不管是江若春、陈雨君,还是眼下的这个许薇薇,在这个世界里都会有他们相应的角色,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赵总,集团今天还有一个项目论证会,需要你下午去参加。”

    秘书小罗站在我的身后提醒着我,我点着头跟他叮嘱了一句:

    “把灾后重建项目部周经理的电话告诉这个许主任,让他们直接接洽,最好你也跟许主任要一张名片,以后能够用得着。”

    小罗口中的项目论证会,就是要不要恢复春江超市的营业问题的论证。

    当然,作为主要的投资人,江若春已经从国外赶了回来,会谈的地点就在我们县城的临时办公区,黄卫东借给我们的宇东商行会议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