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演艺圈的故事 » 九十

九十

    不说再见

    以前我们形容一个人个性固执,都会用倔强这个词来为其定义,爱面子,不肯妥协,其实都不是。

    乔布斯说过,他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捍卫面子,不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对的。

    正如《欢乐颂》的那句台词,“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为什么有些人把面子看得那么重要,因为那是唯一能掩饰自卑的保护伞。我们从小接受的挫折教育太多,鼓励教育太少,考试分数要和好的比,工作要和赚钱多的比,比来比去,一直内耗自己。

    中国式的父母大致分几种,自我感动式,自我牺牲式,自我放纵式的还有自我奉献式等,很少能遇到能让孩子自由快乐成长式的。

    严父慈母,这种搭配其实并不好,更多的是暴力的父亲和冷漠的母亲,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大多个性叛逆,倔强,一种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和家庭的暴君对抗。

    有一个作家这样形容他和父母的关系,“他们在的时候,我和他们很疏远,他们走了我很孤单。”他在文章中写到:”小的时候他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我写过的那个超级演技派男演员,他从小和父母关系极其不好,年少的他离家出走之后,彻底断了和家人的联系,后来一场重病,被送到医院,醒来时,他看到母亲坐在床头,他们彼此都没有流露出激动或是感动的情绪,只是默默无言。再后来,他朦胧中似乎看到父亲也来看他,他以为是做梦,结果还真的是父亲。原来父亲刚好也在那家医院住院。

    多年未见,两人都沉默不语,他很想主动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开不了口。父亲依旧保持他的威严,一脸冷峻地看着他。相对无言许久,转身离开。

    再次得到父亲的消息,别人带来的口信,告诉他,他父亲走了,他怎么都没想到,上次见面居然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如今,他已年过古稀,他还时常能梦到父亲,就像当年那样看着他,在梦中,他主动抱着父亲,但却怎么都抱不到。

    有时候,今天的分开就是一世的告别,我们常常说,珍惜眼前人,但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未必懂得珍惜,而失去的时候,无论多少眼泪,多么不忍地挽留,都无济于事,失去的,再也不会回来。亲情、友情、爱情都一样,逝去和失去都是一样的痛苦。

    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懂得,人要学会和自己对话,自己才是最忠实的听众,也是最可靠的朋友。

    小时候,一同放学回家的小伙伴,分手告别之际,照例挥手道别,明天见。

    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有时候看到微信的头像,曾经那么熟悉的朋友,现在已经多年未曾说过话,就像资料室里尘封依旧的旧报纸,从不会翻起。说再见时,就是再也不见的时候,连告别都省略了,这就是人生!